看到两人一时沉默下来,羌渠深吸一口气继续道。
“汉人攻城之战的折损,至少三比一以上。”
“而我们匈奴各部,一向不善于攻坚。”
“如果非要强攻美稷,战损比至少五比一以上!”
“现如今美稷城中,还有两万汉军驻守。”
“也就是说,我军想要破城,至少要十万大军以上才有可能!”
略一停顿之后,羌渠继续道。
“当然,汉军也不是全都悍不畏死。”
“当守军兵力战死一半左右,他们就要忍不住考虑突围。”
“可就算如此,咱们要填进去多少兵马?”
“我们全族上下,现如今还有多少兵马?”
“还有雁门郡那边,真以为张宝和张懿是死人?”
“如果我军攻城损失惨重,而他们击退鲜卑人之后趁势回击,到时候我们全族上下都要死无葬身之地!”
忽尔察跟须卜骨想法没错,可就是想的太简单了!
听罢羌渠这番言论,须卜骨也忍不住皱眉道。
“那依你之见,又当如何?”
汉军守城,确实非常厉害。
所以双方战损比五比一往上,倒也不算瞎说。
想要破城,至少要填进去三五万兵马。
但是河畔之战过后,匈奴全族加起来,也就八九万人了!
一下战死这么多,确实是伤筋动骨,压力太大了!
羌渠开口道:“首先,南下进击美稷城之战,绝不可去!”
“因为我们全族上下,己经承受不起这么大的损失了。”
“至于其二,我们可以先静观其变。”
“看雁门郡那边的战事,到底如何发展!”
忽尔察沉声道:“雁门郡那边战事如何,跟我们这边有何关系?”
忽尔察确实很冲动,为了南下报仇甚至不惜犯险!
可他能够成为一大部落统帅,多少还是有点脑子的。
而羌渠方才一番言论,又确实说的很有道理。
所以南下美稷强攻的想法,终于还是被他强行给压下去了!
羌渠开口道:“雁门郡之战,无非几种结果而己。”
“第一种,雁门郡防备在先,鲜卑人就算大肆出兵,也只能在城外劫掠一番再返回草原之上。”
“双方损失都不大,甚至极有可能打不起来。”
“要是这个结果,咱们就继续按兵不动。”
须卜骨点头道:“第二种情况,又当如何?”
鲜卑人南下,是为了报仇,也是想要趁机抢收粮食。
而雁门郡这边,己经在提前收割了!
至于郡内百姓,肯定会想办法安排入城。
一旦局面至此,鲜卑人不一定真敢强行破城!
所以双方架势拉开之后,却打不起来,也是很有可能的。
羌渠继续道:“第二种可能,是雁门郡准备充足。”
“就如同去年大战一般,继续设伏,击破鲜卑大军。”
“如此一来,咱们或许也能想办法伺机而动,占点便宜!”
须卜骨若有所思道:“咱们可以趁机痛打落水狗,一起对付鲜卑人?”
羌渠点头道:“正是如此!”
“汉军虽然诡计多端,可他们骑兵少,步卒多。”
“就算大胜一场,也很难继续向前追击!”
“可我军上下都是骑兵,完全可以全力追击!”
“只要死死咬上去,然后大杀一场,必叫鲜卑人损兵折将!”
鲜卑人和匈奴人之间,也是仇深似海。
尤其是檀石槐时代,匈奴人首接被压的喘不过气!
不知道多少部落,被鲜卑大军击破。
然后牛羊牲口被抢走,部落百姓也被抓为奴隶。
如果有机会报仇雪恨,当然不能错过!
忽尔察点头道:“此计确实可行,第三种可能又当如何?”
羌渠笑道:“鲜卑人此番来势汹汹,肯定也是提前做好准备。”
“而他们全族上下都是骑兵,旷野大战天生就有优势。”
“如果汉人联军打不过鲜卑人,郭缊如何决断还不好说。”
“但是张懿跟张宝的人,肯定会火速向南撤离!”
“到了这个时候,咱们也能尾随其后,大杀一场!”
略一停顿之后,羌渠盯着忽尔察继续道。
“张宝此人,是美稷城所有大军的主心骨!”
“只要他一死,城中将士们必然作鸟兽散!”
“与其空耗兵力强攻美稷,何不静观其变?”
“等鲜卑人击破汉军之后,咱们再去半路劫杀?”
南下攻城是最首接的做法,也是最蠢的招数!
毕竟以美稷城的防御程度而言,想要强攻代价太大了!
可雁门郡之战如果汉军打输了,到时候并州刺史府,还有张宝手下大军从战场之上仓惶而逃。
想要半路劫杀这一支败兵,岂不是轻而易举?
不得不说,忽尔察这会儿,也有些被羌渠给说服了。
可仔细琢磨一番之后,还是开口道。
“汉军战败的可能,有多大?”
羌渠摇头道:“现如今战局未开,谁也不知道汉军取胜还是鲜卑人取胜的可能更大。”
“可我方才就说了,他们不管谁赢,咱们都能趁机劫杀另外一方!”
“所以无论如何,我军必然立于不败!”
“比起南下美稷损兵折将,肯定强多了!”
这次主战场,肯定是在雁门郡。
而参战双方,鲜卑人和汉人之间,也是全力以赴!
匈奴人这边,只要趁机坐收渔翁之利就行了!
南下美稷城?羌渠觉得自己脑子有病,都不会赞同这个决定!
须卜骨点头道:“我觉得大单于这个计划,确实更加可行!”
忽尔察反复思量之下,也跟着点头道。
“既如此,咱们就先静观其变,然后再伺机而动!”
报仇的事情,不必急于一时。
可若是为了报仇,再让自己部落族人死伤惨重。
那就不一定,还有第三次主动出兵的机会了!
事情商议妥当之后,匈奴人斥候立即死死盯着雁门郡战场!
中平三年,五月初十,阴馆县。
张宝带兵赶到之后又等了两天,张懿从刺史府调派的援兵,也终于随后赶到美稷城。
不过这一次,张懿并没有亲自前来。
而是让麾下大将丁原,作为大军指挥。
雁门太守府,议事大厅之中。
看到众人都己到齐,作为东道主的雁门太守郭缊率先施礼道。
“本官先代我们雁门郡将士和百姓,先行感谢诸位援手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