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京1986

第393章 物流和基建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东京1986
作者:
落日满余晖
本章字数:
8762
更新时间:
2025-06-11

U盘的制作原理较为简单,星海电子在一个月内就拿出成品。

竹下雅人得知消息后,立马赶向实验室。

接着在简单的实验过后,立马高兴的偏过头问:“如果生产500万个,每个成本大概要多少?”

“如果是4MB的话,成本可以压缩到35美元。8MB,成本则可以压缩到60美元。”

“哦,这么便宜?”

竹下雅人有点奇怪,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是的,经过公司的预估,成本大致维持在这一区域。”

上一次大家都是非专业,很难准确预估出精准价格。

这一次不一样,经过专业员工的计算,成本绝对可以压低到这一水平。

“不错,不错,那就申请专利后直接上市。”

“是,会长。”

长谷川秀则心情同样兴奋,因为这是一个年产值几十亿美元的大市场。

哪怕U盘不能完全夺下软盘的市场份额,哪怕星海电子无法垄断U盘市场,星海集团也能靠着先手优势拿下最多市场份额。

电子类产品的宣传销售,星海集团已经不虚索尼、松下、东芝等霸主公司。

U盘的研发简单,生产同样非常简单。

很快,U盘就在圣诞节前夕和欧美日韩的民众相见。

美国纽约,一家专门经营电子产品的连锁门店内。一位不太关注电子领域新消息的20岁青年,礼貌的询问道。

“你好,给我来两张索尼的软盘。”

“两张软盘的容量够吗,要不要看看最近很流行的U盘?”

星海集团为了U盘的宣传,特意给了店家和店员高额分成。

如此一来,店员才会积极进行推广。

“U盘,那是什么?”

青年恰好时间比较多,便好奇的询问。

“和软盘差不多,都是储存各类资料的工具。不过U盘的存储空间更大,最大的足足有32MB。”

“此外,U盘还漂亮耐用,不像软盘那样很容易坏掉。”

“来,我给你演示一下。”

店员发现青年感兴趣,立马更热情的进行介绍。

随后更是直接拿出产品进行演示操作,非常想将U盘卖出去。

“这,竟然是通过外置接口链接,好方便啊。”

“没错,U盘的使用非常方便,速度还比软盘快。”

“来,你也来试一试。”

店员小姐姐感觉成的机会非常大,立马示意客人进行体验。

“哦,可以吗?”

“当然,这是我们的荣幸。”

“好,那我就试试。”

青年感觉U盘更适合自己,因为金属外壳看起来就不容易坏。

他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储存的资料,因为一次潮湿就坏掉。

“真是好用,不知道价格是多少?”

青年有些爱不释手,心里下了决定。如果价格不是很贵,他就买一个。

“那个,价格有点小贵。8MB的60美元,16MB的100美元,32MB的200美元。”

“确实很贵。”

青年简单计算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购买一个8MB的。

“保质期多长时间?”

“保质期3年,坏了可以随时来换。”

“那,买了。”

“好的,您的U盘,不知道软盘还需要吗?”

蚊子腿也是肉,再说了软盘还不是蚊子腿,店员自然要接着进行推销。

“不了,有这个就够了。”

青年晃了晃可以和钥匙放在一起的U盘,拒绝了再次消费。

眼前这一幕,发生在无数的电子产品零售店中,U盘也很快在全世界风靡。

面对U盘的热销景象,长谷川秀则兴奋的再次砸下大笔订单。

“再来1000万个,请贵公司务必抓紧时间。”

“没问题,放心吧。”

除了电子产品零售店的店员推广,星海集团还试着在互联网打广告。

花费很少,效果却非常棒。

因为这年头能上网的,很多都对存储设备有需求,并且经济条件相对更好一些。

当然,随着星海网吧在世界各地的全面铺开,网民的收入水平和综合素质已经开始急剧下降。

但就算如此,网上打广告依旧是非常质优价廉的推广方式,就连雅虎一个月也才几十万美元。

更重要的是广告还位于最显眼位置,相当于报纸的头版头条。

此外,星海集团在学术界的资源长谷川秀则也没有浪费。

他早早的打着新产品试用的旗号,将一小部分U盘送给大学教授群体使用。

如此一来,U盘的方便和安全很快就得到大学生群体,以及和这些教授有合作的科技公司注意。

不差钱的他们,自然纷纷选择购买。

可以说星海牌U盘靠着各式各样的宣传手段,已经在发达国家站稳脚跟。

首批生产的200万U盘,更是在不到10天内迅速卖光。

也难怪长谷川秀则兴奋的难以自持,立马加单1000万。

这可是年销量可能过亿的大市场,星海电子就算再加码1000万也不够大家抢的。

当然,眼下U盘的年销量是不可能过亿的,还需要一定时间进行铺垫。

但就算如此,按照星海集团眼下的宣传力度,以及U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一年怎么也能卖个两三千万。

按照一个赚10美元算,也是数亿美元的生意。

然而星海集团也只能短时间吃独食,很快就会出现大量发竞争者和模仿者。

竞争者一多,利润也会缩水。

不过星海集团已经有相关的经验,那就是品牌分化。

星海牌U盘自然是维持高端姿态,用料最好利润也会最丰厚。

中端和低端则负责铺货提高销量,创造出行业第一的概念。而第一名,往往都会被用户高看一眼。

因为大多数客户都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了解这些电子产品,买东西都是按照名气或者价钱来。

U盘的事情有长谷川秀则,竹下雅人也就没有再跟进。

他来到星海第二实验室,同实验室负责人高田凉介讨论下一代星海手机的事情。

“我说的需求,都看懂了吗?”

相对于文字,还是图片+文字的方式更好沟通。因此青年早早制作好了PPT,展示他对新手机的设计思路。

“明白,我这就按照会长的思路进行修改。”

“大家有没有别的想法?。”

竹下雅人询问下属的时候,突然想到后世许多手机的标配——双卡双待。

这一模式下用户可以选择两个手机号,将家庭和工作分开。也可以选择手机号+存储卡的模式,增加手机的存储容量。

可以说,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工作与生活。

“嗯,算了,这个还太早。”

不过很快,双卡的概念就被竹下雅人在心里毙掉。

现在很多人连手机都没有,没必要搞双卡模式,需求不是很大。

“行啦,可能大家一时之间确实想不出。”

竹下雅人回过神来后又等了众人几分钟,结果大家依旧在冥思苦想。

他懒得继续等下去,便直接吩咐说。

“今天的讨论就先到这里。下个星期三我们再继续。”

手机的事情中场休息后,竹下雅人将小林博明叫到自己在总部的办公室。

“我准备成立一家单独的物流公司,你觉得谁比较合适?”

“专门的物流公司?”

“是的,类似于宅急便那种独立运营的物流公司。”

星海集团这么大个公司,自然有自己的物流部门。

不过星海集团旗下各公司的物流部门,都处于各自为战状态。甚至子公司的子公司,联系也不是很多。

如此一来,就会出现一定的资源浪费。

竹下雅人准备在明年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组建独立运营的物流公司。

当然,独立运营物流公司的出现,不代表要废掉企业传统的物流体系。

只是以后各大子公司那些鸡肋运输业务,都会交给新的物流公司来做。而这个新的物流公司,竹下雅人想暂时安排在星海生活旗下。

“如果要我推荐的话,我觉得松井民泰很不错。”

“在松井桑的努力下,星海服装的运输成本只有同类公司的85%。”

“哦,便宜这么多?”

运输成本节约15%,对于一家服装公司绝对是不得了的成就。

毕竟星海服装的整体性质摆在那里,走的是薄利多销路线。

如此一来星海服装的成本就会更低,也更容易扩大市场份额。

“是的,松井桑是我见过做物流最厉害的人。”

“这样啊?”

小林博明如此推崇,青年决定给松井民泰一个机会。

不过为了试试他的成色,竹下雅人决定在明年将其和星海电子的物流负责人职位对调。

如果确实有能力,那么正好可以帮助星海电子提高物流体系运行效率。

如果能力不行,也能避免他耽搁新物流公司发展。

心里有了决定后,竹下雅人干脆说出。

“没问题。不过我要在明年先考验一下他,将他调到星海电子工作一段时间。”

“是,会长。”

小林博明答应的同时在心里碎碎念。

“松井桑,我也只能帮你到这里了。希望你在星海电子,也能展现出同样的才华吧。”

小林博明很欣赏松井民泰在物流方面的才华,但他也不知道其在电子领域会有这样的表现。

能在不同类型公司都风生水起的人,可是精英中的精英。

除了星海生活,竹下雅人其实也准备在星海科技、星海通信组建独立经营的物流公司。

不过这两家公司的独立物流运营计划,青年准备等星海生活这边成功了再进行。

项目一下子做太多,容易贪多嚼不烂。

聊完物流公司的组建后,竹下雅人开始下一个话题。

“星海建筑那边,明年有没有什么新的规划?”

“粗浅的方案已经有了,可能需要兄弟公司的帮忙。”

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政府为了提振经济开启的大基建,预计将在明年结束。

星海建筑能拿到的工程项目,很快就会大幅度削减。

没那么多工程,自然没法养活大基建时代扩招的新员工,只能让他们换个公司换个岗位。

“哦,星海生活的新增岗位都不够用?”

“是的,大概还有2万人没法安排。”

星海生活每年新增的岗位非常多,单单一个星海食品就要新增上万人。

但星海生活其余几家公司招人再多,也填不上基建结束后星海建筑的窟窿。

曾经工程项目抢的多开心,此时就有多痛苦。

不过星海建筑还不是行业里最难受的,最难受的是日本新入行的建筑公司。

它们承接着最艰苦,赚钱最少的外包工作,却面临第一波就要倒闭的风险。

至于老牌大公司,则不会有这些问题。

因为它们并没有在日本大基建时期盲目扩招员工,许多非核心项目都是外包给其余公司赚中介费。

星海建筑背靠星海集团,虽然是行业新手也可以玩这一套,但星海集团正处于扩张时期,能在结束大基金后消耗掉这部分员工,也就没玩这些小把戏。

“行,那你联系斯卡利和小野健次,他们那边应该可以。”

星海科技和星海通信都有属于自己的制造工厂,并且对于工人的需求一年比一年多。

尤其是随着小灵通的热销,两家公司都在拼命扩招。

这可是在发展中国家足以媲美手机行业的大市场,2万工人根本不够用。

当然,星海科技和星海通信主要是在中国招人,日本这边的工厂没有那么多。

但就算如此,也足以将2万人塞下。

“嗯,这下就没问题了。”

“那就好,星海集团可不能出现大规模裁员。”

一名建筑工人后面就是一个家庭,星海集团立志要做负责任的大公司,就不能出现因业务调整让员工大规模失业的情况。

当然,这一模式只有家大业大的公司玩得起。所以星海集团也不会拿出去宣传,免得招惹麻烦。

不过星海集团不宣传,有心人也能看到。

因此星海集团在人才方面的招聘,也将一年比一年有优势。就算星海集团工资低一些,估计大家也更愿意加入。

为什么眼下日本青年喜欢报考公务员,不就是图个工作稳定不失业吗?

“是,会长!”

小林博明心里很感动,再次为自己能加入星海集团感到骄傲。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