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
陆缺僵在原地,片刻后,没趣的收起了笑容。
一看旁边的许叔微,正捂嘴偷笑。
“陆兄,你也太不应该了,人苏姑娘不辞辛苦为你抄书,你还嘲笑人家,看把人惹生气了吧。”
“瞎说,什么嘲笑,玩笑而己。”
“玩笑你也不该啊。”
“好啦,不说啦,小孩子,我不跟她计较。”
“还你不跟人家计较,是人家不跟你计较吧!”
许叔微无语的摇了摇头。
见陆缺上了马车,他也跟着钻进去。
如今己是八月,中秋将近,回城路上,到处洋溢着节日将近的喜庆气氛,但许叔微却顾不得与陆缺讨论中秋佳节,而是问陆缺,今秋解试,他会不会下场。
九月初,杭州将举行解试,陆缺早就知道了。
他不怎么关注这事儿,但忠伯一首关注着,因为忠伯想让他参加。
在忠伯看来,陆缺父祖都是进士,他自然是要以读书科举为正业,入朝为官,重振门楣。
做生意什么的,到底落了下乘。
陆缺自己倒也有意参加,但却不是想做官。
这年头读书人太多了,人人都以科举做官为目标,可又有几人能达成的?
就算考过解试,还有省试和殿试两关呢,太难了。
深知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的道理,所以陆缺并没有抱什么希望。
这也就是为何苏轼会觉得陆缺对科举兴趣不大的原因。
陆缺之所以想参加,单纯的就是好奇。
好奇科举是怎么进行的,有多少人参加,科举试卷的难度有多大......
如今有机会,他想去见识见识。
反正考不中又不犯法。
万一考中了呢?
听到陆缺说会下场,许叔微当即便与他约好,到时候一起去参加考试。
“我原还担心考不过这次解试,没想到竟能得到东坡先生亲笔著作,以先生的学识,恐怕就算省试,殿试,此书都能有用,待我回去通读,今番解试,必然十拿九稳。”
许叔微对于苏轼送的书,真的十分看重,一边说,一边在手中着。
见他这般模样,陆缺微微皱眉。
“许兄,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许叔微抬起头来,面露疑惑:“陆兄有话,但说无妨。”
经过二十多天的交流,许叔微与陆缺的关系好了不少,没再以公子相称。
陆缺思量片刻,面色严肃的对许叔微说道:“许兄,你跟别人不一样,你千万不能将精力浪费在科举上。”
陆缺的话,让许叔微一愣,接着,只听陆缺又道:“你年纪轻轻,就熟读医书,还能熟练应用古方,并且推陈出新,凭借自己的见解,在古方基础上,创出更有用的方子。
我觉得你在岐黄之道上更有天赋,也许科举不适合你,岐黄之道才是最适合你的,你应该用更多精力,在这个领域发光发热!”
苏轼的书再好,也不可能是标准答案,需要融会贯通的,而融会贯通,靠的是理解能力。
历史上的许叔微虽然也考中了进士,但那是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才考中的,那会儿都是南宋了,陆缺觉得,对方在科举这方面,其实没什么天赋。
但在医学方面,对方年纪轻轻就取得了许多成绩,亲著多本医书,更是在伤寒病方面有着独到的创新,是中医传承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陆缺可不希望,因为苏轼的出现,让对方走错路。
听了陆缺所言,许叔微先是愣了一下,接着苦笑:
“叔微两次都未能通过解试,或许陆兄说的有道理,我并不适合科举,但陆兄说我在岐黄之道更有天赋,我却不敢苟同。
相比读书科举,我确实更喜欢岐黄之道,在认识陆兄之前,我也曾以为自己有些天赋,可在认识陆兄之后,我才知道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陆兄年纪轻轻,不仅知晓柳树皮的药力,更是连疟疾这种病都能治好,我那点成绩,在别人眼中,或许叫有天赋,可与陆兄比起来,又值当什么?陆兄说岐黄之道更适合我,叔微惭愧。”
许叔微连连叹息,说完,还抹了一把泪。
陆缺见许叔微竟然哭了,大为诧异。
“我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罢了,你才是真本事,你可千万不能质疑自己,哭就更犯不着了,吾辈男儿,当知耻而后勇,哪能因一时技不如人而哭哭啼啼?”
陆缺觉得许叔微这性子也太柔弱了,谁知道他话说完,许叔微便连连摆手:“陆兄误会了,我非是因为技不如陆兄而落泪,而是想起先父先母。”
“哦?”陆缺不解。
只听许叔微道:“我十一岁的时候,父母都患上疟疾,若那时,我有陆兄的本事,想来父母定不会在百日之间,相继去世,我也不会成为孤儿,因忽然想起,才不忍落泪。”
许叔微的话,让陆缺恍然,想起了前世曾看过对方所著的《普济本事方》一书,上面有许叔微自述的一句话:“百日之间,并失怙恃。”
“怙恃”就是父母。
他的父母因病在一百天内相继去世,陆缺知道他是个孤儿,但却不知道原来他父母竟是死于疟疾。
他年纪轻轻便研究疟疾,估计与此事有些关联,如今见到自己治好疟疾,难免感慨。
“因父母都是病亡,我才自学医术。”
许叔微说着,陆缺忽然拍拍他的肩膀。
“既然如此,那许兄更应该在医学上有一番作为才对,不瞒许兄,我的父母也是病故的,若陆兄潜心医术,能使更多人免于病痛折磨,料将来,世间如你我这样的孤儿,会越来越少,令尊令堂在天有灵,也一定十分欣慰。”
得了陆缺鼓励,许叔微点头:“陆兄说的有道理,陆兄放心,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放弃行医,至于科举,不过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许叔微说着,又有点不好意思得补充道:“主要是考了两次都没过,我不甘心,这次好不容易得到东坡先生的心得,我想看看到底能不能考过。”
陆缺只是想让许叔微将更多精力放到医学上,没说不让他参加科举。
何况这个时代的人,本就坚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套理论。
人家要考,他没理由拦。
得知许叔微不会放弃医学,陆缺便放心了,点点头道:“想考就考吧,我相信许兄这次一定能考过,不过在参加考试之前,我还有个事儿想和许兄商量商量。”
许叔微眉头一挑:“哦?不知陆兄有何事?”
陆缺神秘一笑,将头凑过去道:“我有一门赚钱的生意,想和许兄合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