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点事

第27章 掌握禁军

加入书架
书名:
宋朝那点事
作者:
彭哥哥
本章字数:
4268
更新时间:
2025-03-05

但禁军将士们毫不畏惧,他们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在泥泞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与南唐军队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厮杀。

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武艺和顽强的意志,多次突破南唐军队的防线,为后周在江淮地区的战事取得了关键的胜利,拓展了后周的领土。

而在北伐辽国的征程中,面对辽国铁骑的凶悍,禁军将士们同样毫不退缩。

他们穿越广袤的草原,翻越高山峻岭,在寒冷的北方与辽国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

尽管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强大的敌人,但禁军将士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为后周的荣誉而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赵匡胤,作为禁军的最高统帅,他自身具备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与伦比的领导魅力。

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他不仅能够准确地分析战场形势,制定出精妙的战略战术,还能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与将士们并肩作战。

无论是在炎炎烈日下的艰苦行军,还是在残酷激烈的战斗中,他都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生死与共。

他关心士兵们的生活,体谅他们的疾苦,在士兵们受伤时亲问,在他们取得战功时给予丰厚的奖赏。

正是这种深厚的情谊和信任,使得赵匡胤赢得了禁军将士们的衷心拥护和绝对信任,成为了禁军的实际掌控者,手中握有了足以左右后周局势的强大军事力量。

这份力量,无疑是他日后能够成功发动陈桥兵变的重要保障。

多年来,后周军队频繁地投入到各种战争之中,无论是与南唐的长期对峙,还是北伐辽国的艰难征程,都让士兵们长期身处残酷的战争环境,历经无数次的生死考验。

他们在战场上摸爬滚打,风餐露宿,身上布满了战争留下的伤痕。

每一次战斗,都是生与死的较量,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伤痛,还要在心灵上饱受战争的折磨。

长期的征战让他们身心俱疲,疲惫不堪。在无数个战火纷飞的夜晚,他们望着远方的家乡,心中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渴望着能够有一个稳定的政权,结束这无休止的战乱,让他们能够回到家乡,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

同时,他们也期盼着能够得到更好的待遇,能够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让家人不再为自己的安危担忧。

赵匡胤心思缜密,敏锐地察觉到了军队中这种普遍的渴望。

在之后陈桥驿兵变的关键时刻,他巧妙地利用了士兵们的这种心理,向将士们许下了称帝后将带来稳定与富足的美好承诺。

他言辞恳切地承诺,一旦称帝,必将结束这连绵不断的战乱,让国家走向和平与繁荣;他还承诺给予将士们丰厚的赏赐,提升他们的地位,让他们和家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这些承诺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士兵们内心深处的希望,满足了他们长久以来的期望。

这一任命,不仅是后周朝廷为了应对外部军事威胁而做出的无奈之举,也为赵匡胤进一步掌握军权提供了绝佳的契机。赵匡胤也深知这一机会的重要性,他开始积极地整顿军队,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为日后的权力更迭埋下了伏笔。

柴荣在世时,赵匡胤对后周忠心不二,跟随柴荣南征北战,无论是面对南唐的顽强抵抗,还是北伐辽国时的艰难险阻,他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为后周的开疆拓土、稳固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是后周军事力量的中流砥柱。

然而,世事无常,如今幼主柴宗训即位,局势动荡不安,赵匡胤的内心也不可避免地泛起了层层涟漪。

他目睹着后周朝廷内部各方势力相互倾轧,争斗不休,混乱不堪的局面愈演愈烈;同时,外部割据势力如南唐、后蜀、辽国等,皆对后周的领土虎视眈眈,蠢蠢欲动,随时准备趁虚而入。

赵匡胤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能够彻底改变自己乃至后周命运的绝佳契机。

表面上,赵匡胤对柴宗训和符太后依旧保持着恭敬有加的态度,每日按时上朝,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对于朝廷颁布的命令,也表现得言听计从,毫无异议。

在私底下,他却如同一只蛰伏的猛虎,开始悄无声息地展开行动。

他有意无意地与军中的心腹将领频繁往来,以兄弟相称,推心置腹,常常在军营中设宴相聚,谈天说地,联络感情。

在这些看似平常的交往中,赵匡胤巧妙地巩固和加深了与将领们的关系,在军中树立起了更加牢不可破的威望,使得这些将领们对他愈发地忠心耿耿,唯他马首是瞻。

与此同时,他还如同一位心思缜密的猎手,暗中密切观察着朝中局势的细微变化,耐心地等待着那个能够一飞冲天的合适时机。

而其他一些武将,虽然没有赵匡胤那般宏大的野心和深远的谋略,但同样对后周新政权的稳定性忧心忡忡。

他们忧心自己在这混乱不堪的局势中,无法确保自身的既得利益和地位。

于是,在这复杂的局势面前,他们各自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有的武将选择了谨慎观望,小心翼翼地在各方势力之间小心周旋,如同在钢丝上行走,不敢有丝毫的大意,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表明错误的立场,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有的武将则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开始与一些地方势力暗中勾结,互通有无,企图在局势发生变化时,能够有一个可靠的依靠,不至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文臣方面的情况,亦是错综复杂,令人难以捉摸。

以范质、王溥等顾命大臣为首的一派,他们铭记着柴荣临终前的托孤之重,将辅佐柴宗训、稳定后周局势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夙兴夜寐,兢兢业业地维持着朝廷的正常运转,不辞辛劳地处理着各项繁琐的政务,努力在各方势力之间寻找平衡,如同在惊涛骇浪中掌舵的船长,小心翼翼地避免朝廷陷入更大的混乱漩涡之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