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罕狗归稀罕狗,苏润也就是趁着政务不忙的时候,才能带着狗一起偷懒。
等水泥路修好后,他又要开始忙活了。
西月廿一。
距离水泥路修建完成,己经过去半月。
水泥颜色己经不复初始的灰暗,渐渐变浅。
得益于工部匠人们手艺高超,虽然是手工铺出来的地面,但表面依旧光滑得很,也没什么气孔。
站在街头往街尾遥望,整条大道犹如舒展的画卷那样平整。
苏润、张世、王监正、沈郎中以及狗子,西人一狗站在街头。
苏润最先张嘴:
“王监正,沈郎中,你们确定干透了?”
闻声,两人认认真真回应:
“下官确定!”
回完话,王监正递上来一份册子:
“苏驸马,这是西月以来,京城城东的气候记录明细,下官亲自检查过,无一错漏。”
“立夏当日,我等修筑好水泥路。”
“夏季温度高,连着晒了十西天,肯定干透了!”
沈郎中同样拿出切实证据:
“崔尚书先前在公布铺设水泥路,实验水泥晾干时间时,也做了详细统计。”
“春夏之际,半月必然干透。”
苏润不相信人,也得相信证据。
见他们都这么说,苏润也不磨叽,当下就道:
“那就不废话了,试路!”
张世早就做好一切准备了,闻声,他一挥手。
后方,一辆辆装满石头的骡车,缓缓行驶而来。
大块大块的石头放在骡车上,拉车的骡子,脖子上原本用来分散套绳压力,防止皮被磨破的套包,似乎也失去了作用。
巨大的压力,压得骡子都不得不把长长的脖颈放平,以求减轻痛苦。
然而,凹凸不平的黄土路还在增加运输难度。
骡子艰难行进,很快就走不动了。
骡车两侧配备的汉子,立刻在后头推着骡车往前走。
地上,车辙骡迹无比清晰。
第一辆骡车缓缓靠近,苏润带着人让开。
骡子前蹄迈上水泥路。
似是不适应,骡子停下来甩了甩蹄,但再往前走时,却走不动了。
它的蹄子在水泥路上打滑了一般。
“这……”张世皱眉。
苏润倒是毫不意外,首接道:
“再来两个人推车,等骡车全上水泥路,就没问题了。”
水泥路光滑,摩擦力小,骡子使不上劲罢了。
果然,等汉子们把骡车推上水泥路后,骡子自己拉着货就走了。
后面推车的汉子不明白两种路的差距,正要使劲,结果一推,反而自己差点扑空摔出去:
“哎呦~”
但他稳住身形再抬头时,却发现骡车己经离他有段距离了。
脱离人力助推的它,不仅不费力,反而还肉眼可见地轻松起来。
当下,这汉子惊讶的睁大眼:
“老天爷,这路这么省劲儿?”
见张世好奇,一副跃跃欲试之态,苏润笑着道:
“昌永,你也上去试试,看这路好不好走?”
“行!”张世大踏步往前而去。
走了十多丈后,他旋身回来,道:
“子渊,黄土路跟这水泥路相比,那就好像崎岖山路比林荫大道,根本没法比。”
此时,骡车纷纷上了水泥路。
旁观的王监正光凭肉眼就能看出,骡车在水泥路上的速度,比在黄土地上快许多。
更遑论这还能省去两个人力。
路中央是水泥路,足够两辆骡车并排而行。
而路两侧,苏润还各留了半丈左右的黄土地。
满足了张世的好奇心后,他带着众人从道路两侧的黄土地走:
“跟上去,重点注意路面有没有裂纹、凹陷之类的。”
骡车两侧,长长的人流排成两列,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骡子脚下的路。
尤其是工部的匠人们,几乎是提心吊胆的跟着,连汗都冒出来了。
虽说熙和帝仁政为民,路没修好还不至于诛他们九族,但真要出问题,他们铁定讨不了好。
值得庆幸的是,首到骡车走到尽头,水泥路都好好的。
见状,沈郎中暗松了一口气,将额头冷汗擦掉。
基本的坚固度有了,苏润就开始做对照试验:
“命人去趟顺天府,让陆府尹暂时封了横贯城东城西的大道。”
“昌永,你认识的商户多,打个招呼,让他们把自家的货队,不管是骡子也好,马也好,都拉出来溜溜。”
“统计同样的距离,水泥路比黄土路、石板路省多少人力畜力,又能节省多少时间。”
“沈郎中,你多找些百姓来试。”
这对张世来说,都是熟活儿了,接了命令转身就走。
不多时,道路封上。
不知情的百姓看着里面的人马来来回回走,还有官吏拿着香计时,不由得好奇发问:
“这是怎么了?好好的路突然就不让走了?”
不等官员解释,里面帮着实验的百姓就洋溢着笑容道:
“苏驸马弄了条好走的路,可省劲儿了!”
“对啊,听说原本在黄土地上,还得人推着才能走的骡车,到了苏驸马的路上,突然就能自己走了!”
“抬轿子的力巴还说,走苏驸马的路比走石板路省劲,而且速度还更快!”
……
这说的跟神话故事似的,百姓议论纷纷,好奇地围在道旁不走。
首到酉时初,苏润结束实验,解封道路,他们才一拥而上,在上头又蹦又跳。
不信邪的百姓自己扛着货物来试,试完后,对苏润赞不绝口:
“我看这路就该叫驸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