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明月照新颜

第115章 桃熟秋深共拾甜

加入书架
书名:
清时明月照新颜
作者:
沈霓裳
本章字数:
2900
更新时间:
2025-06-25

周庄的桂香裹着桃甜漫进驿站时,苏婉容正踮脚摘树顶最后一串青桃。竹篮里的桃子己堆成小山,每个都裹着层薄霜似的白毛,像撒了把细碎的月光。

“阿娘!这里有颗最大的!”小桃举着根竹棍从桃林深处跑来,发辫上沾着两片桃叶,“我和王爷爷家的淘淘比赛,我摘了十七颗!”她献宝似的捧到苏婉容跟前,却被林砚秋笑着拦住——他正给老周头搬来的藤编筐贴“双生桃”标签。

“小馋猫,先洗了再吃。”林砚秋刮了刮她沾着桃汁的鼻尖,转身对老周头说,“周叔,您尝尝这颗,我早上刚从树杈上摘的,保准甜。”

老周头咬了口,眼睛立刻弯成月牙:“比去年的还甜!你俩这桃树,怕不是被‘双生’铜钱施了法?”他指了指展柜里的铜钱,那两枚半圆的古物正被擦得锃亮,搁在丝绒布上。

下午三点,驿站的“桃熟秋深”采摘节正式拉开帷幕。

桃林入口挂着林砚秋手写的木牌:“每人限摘十颗,留三颗送驿站,换桃胶羹一碗。”小桃套着件印满桃子图案的红围裙,举着扩音器喊:“小朋友们看过来!摘完桃子可以去后院做桃木书签,还能听阿娘讲‘桃核变星星’的故事!”

游客们提着竹篮涌进桃林,有年轻情侣举着手机拍“桃花运”,有老人带着孙辈认桃枝,连台湾的周奶奶都坐着轮椅来了——她的孙子推着车,车筐里装着从台湾带来的凤梨酥:“苏老师,这是阿嬷说要让驿站尝尝的‘台湾甜’。”

“阿嬷!”小桃扑过去,把自己摘的最大桃子塞进周奶奶手里,“您尝尝,比去年的还甜!”

周奶奶摸着桃皮上的绒毛,眼泪掉在桃子上:“五十年前,我和老周在苏州桃树下分桃吃,他也是这样把最大的塞给我…后来他去了台湾,我就再没尝过这样的甜。”她转头对孙子说,“阿凯,帮阿嬷把桃核收着,等明年春天,我们要在台湾种棵‘双生桃’。”

暮色渐浓时,驿站的玻璃柜前围满了人。

苏婉容把游客们留下的桃核分类装罐,小桃举着放大镜在旁帮忙:“阿娘,这颗有花纹!”“这颗像小鸭子!”林砚秋则蹲在老周头身边,听他讲当年和妻子在桃树下学绣花的往事——老周头的手颤巍巍的,却把每段故事都讲得清清楚楚。

“阿颖,你看!”林砚秋突然举起个桃核,“周叔说,这是他和阿嬷当年埋下的‘同心桃核’,本来想等桃树结果就成亲,后来…后来被战火耽搁了。”

苏婉容接过桃核,发现背面刻着极小的“周”“徐”二字——和她腕间的翡翠镯内侧,“苏”“林”的刻痕,像极了同一块玉的两半。

“原来…所有的桃核都是信物。”她轻声说。

林砚秋握住她的手,指腹蹭过她腕间的镯子:“以前是戏文里的信物,现在是人间的烟火。你看——”他指向桃林,“有人在刻桃木书签,有人在熬桃胶羹,有人举着桃子拍照…这些,都是新的信物。”

深夜,苏婉容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小桃趴在桃树下数桃核,周奶奶把“同心桃核”放进玻璃罐,老周头和淘淘头挨头刻书签…她忽然想起电影《双生桃》里的一句台词:“戏文里的团圆是盼头,人间的团圆是日子。”

林砚秋端着热牛奶进来,见她盯着照片笑,便凑过去:“在想什么?”

“在想…我们是不是在写一本更大的戏文?”她把手机递给他,“戏里有柳砚秋和苏婉容,有周奶奶和老周头,有小桃和淘淘…每个人的桃核,都是戏里的一句台词。”

林砚秋接过手机,目光停在最后一张照片上——小桃举着刻了“双生”的桃木书签,背后是满树红灯笼似的桃子。“这戏文的名字,”他说,“该叫《人间桃事》。”

窗外起风了,吹得桃枝沙沙响。苏婉容裹紧毯子,闻见空气里残留的桃甜,忽然觉得所谓“轮回”,不过是每一代人都在种桃、摘桃、分享桃——把甜从过去,酿成现在的甜,再种进未来的甜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