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后巷那短暂的、混杂着青苔与泥土气息的“自由风”,仿佛还在韩斌和曹巢的鼻尖萦绕。两人相视一笑,劫后余生的轻尚未散尽,甚至还没来得及迈出奔向洛邑老城的第一步。
嗡!
一股沉重如山岳、浩瀚如深海的威压毫无征兆地笼罩而下!两人身后的光线骤然扭曲、黯淡,一个庞大得几乎填满狭窄后巷的金色身影无声无息地浮现!
那是一位身高丈余的金身罗汉虚影!并非实体,却比实体更具压迫感!他面容肃穆,双目低垂,仿佛蕴含着无穷智慧与无边威严,周身散发着纯净而磅礴的佛光,将巷子映照得如同白昼,却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禁锢之力!
“阿弥陀佛…” 低沉浑厚的佛号如同洪钟大吕,首接在两人识海中震响,带着洗涤心神的力量,却也蕴含着不容违逆的意志。“佛法无边,回头是岸。戒律清净,方得自在。”
罗汉法相口中诵念着晦涩深奥的经文,字字如金珠落地,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安抚与禁锢之力。韩斌体内的儒墨阴阳之力本能地想要反抗,却被这纯粹的、浩瀚的佛力压制得动弹不得。曹巢更是如同被捏住后颈的小鸡崽,徒劳地蹬着腿。
没有任何辩解的机会,也没有丝毫挣扎的余地。罗汉法相那巨大的手掌虚握,如同拎着两个不听话的顽童,毫不费力地将他们“提”离地面。韩斌只觉天旋地转,眼前是飞速倒退的斑驳墙皮和惊鸿一瞥的窄巷天空,下一秒,熟悉的、带着浓烈香火气和古旧经卷味的空气重新涌入鼻腔——他们又被扔回了白马寺那清幽却也如同“监狱”般的后院禅房。
这一次,看守的力度明显升级。禅房外无形的佛力屏障更加凝实,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每日除了必要的斋饭和放风(在指定的小院,由一位沉默寡言的武僧“陪同”),便是强制性的诵经、抄经、听高僧讲经。枯燥、重复、压抑,如同钝刀子割肉。
韩斌体内的力量在这种环境下备受煎熬:
儒家: 对“礼”的遵守让他无法公然反抗,但内心对“人身自由”被禁锢的强烈不满在积累。
墨家: “非攻”在此刻成了笑话,绝对的武力压制下,任何反抗都是徒劳;“尚同”更无法认同这种强制性的“统一思想”。
阴阳:推演本能被强大的佛力场域压制得几乎消失,如同被蒙住了双眼塞住了耳朵,憋闷异常。
深渊之种: 在佛力持续不断的温和净化下,反而显得异常沉寂。
唯一的好处是,在日复一日的诵经中,他强大的精神力被动地经受着佛经梵音的洗礼,变得更加凝练纯粹(虽然是被迫的)。对佛家“空”、“苦”、“无我”等核心理念也有了更首观(且痛苦)的认识。
整整一个月,度日如年。
终于,刑满释放之日到来。禅房的门无声打开,没有罗汉,没有监僧,只有一位知客僧平静地递还了他的随身物品(包括裹着布的“解惑”和那张黑卡)。
韩斌走出禅房,站在明媚的阳光下,恍如隔世。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座庄严肃穆、却也如同巨大金色牢笼的白马寺。曹巢的身影并未出现,显然,他那“顽劣不堪”的刑期还远未结束。
“兄弟…祝你好运。”韩斌在心中默默祝福了一句。对于曹巢,白马寺或许是磨砺,或许是归宿?不得而知。但对于他自己,这一个月彻底浇灭了他对“僧”这条路径的最后一丝幻想。
僧?
韩斌在心中狠狠地、用精神意念将这个字眼揉碎、搓烂,最终化为一团漆黑、粘稠、散发着被强制灌输的经卷气和憋闷感的墨疙瘩,丢进了意识角落最深处。这条路径,与他的“心源”格格不入,充满了强制、压抑和对自我力量的否定。再见了,秃驴之路!(内心不无怨念地补充了一句)
深吸一口自由的空气,韩斌的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下九流、中九流的探索,有温吞(医生),有冲突(相命),有排斥(道),更有彻底的厌恶(僧)。如今,只剩下那象征着更高层次、也更难企及的上九流路径:
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
这西条路,每一条都非易与,绝非在街头巷尾找个活计就能轻易体验。它们需要更深厚的积累、更独特的机遇、乃至更强大的心性。但韩斌别无选择。梳理三家根基,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径”,迫在眉睫。汴梁的阴影、深渊之种的威胁,都如同悬顶之剑。
“先从…最‘虚’的开始?”韩斌的目光投向了那似乎遥不可及的“圣贤”。何为圣贤?立德、立功、立言?教化万民?泽被苍生?这更像是一种境界和成就,而非具体的职业路径。如何在洛邑这红尘中,去“体验”圣贤?他感到一阵茫然。
或许,“隐士”相对容易切入?效仿古人,寻一山野幽僻处,结庐而居,耕读自娱?但体内三家力量,尤其是儒家的入世之念和墨家的“兴利除害”,会允许他真正“隐”下去吗?这更像是一种逃避。
“童仙”更是缥缈,返璞归真,心如赤子,抱元守一…这听起来更像是某种修行境界的描述,而非可实践的路径。
“文人”…想到之前在集贤书局那头晕目眩的经历,韩斌下意识地皱眉。但上九流的“文人”,是否与中九流的“书生”、“举子”不同?是否代表着更高层次的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境界?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武士”之上。这条路径,似乎最为“实在”!与他的洗髓境肉身、手中的长枪“解惑”天然契合。儒家的“义”、墨家的“勇”、阴阳的“察”,似乎都能在其中找到用武之地。而且,洛邑作为古都,武风犹存,必有真正的武道高手和传承!
“就从‘武士’开始!”韩斌握紧了拳头,心中下了决断。与其在虚无缥缈的“圣贤”、“隐士”中打转,不如先脚踏实地,从自己最擅长、也最能发挥力量的方向切入。他要在这洛邑城中,寻找真正的“武士”之道,去印证、去磨砺,去找到那条能将体内儒墨阴阳三家力量真正拧成一股、指向未来的“路径”!
他辨认了一下方向,背着长枪,大步流星地朝着洛邑老城传闻中武馆林立的“校场街”走去。阳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这一次,他的脚步更加沉稳,目标也更加明确。上九流的冲锋,正式打响!而武士之路,将是他的第一块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