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梨香院的冰棱在暖阳下滴着水,廊柱上的朱漆剥落处露出新钉的檀木公告牌。沈炎握着新制的《戏班日志》,看龄官带着芳官、藕官等人围在牌前,绣着蔷花的袖口在风中轻晃 —— 那是他特意让戏班统一的新制服。
"从今日起,废除班主制。" 他敲了敲公告牌上的 "十二钗轮值制",目光扫过躲在角落的王善保家的,"每日由一位姑娘轮值,掌管排戏、领例钱、记日志。" 他将毛笔递给龄官,笔杆上刻着 "梨香院掌事" 西字,"今日便由龄官姑娘起头。"
芳官立刻拍手叫好:"早该如此!从前王善保家的总把好段子派给她侄女,咱们连水袖都分不到新的!" 她甩了甩腕上的旧绢花,忽然看见沈炎身后的木箱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码着苏绣水袖,边缘绣着细小的蔷花暗纹。
龄官接过毛笔,指尖在日志首页写下 "卯正签到,酉初散班",字迹比账册上的还要工整:"每日排戏前,各人按名册画押。" 她举起块刻着十二钗图案的铜牌,"轮值者持此牌领月银,若有缺漏,便记在日志上。"
王善保家的突然冲出来:"蔷哥儿这是要坏了老规矩!戏班哪有让小蹄子们管账的..." 话未说完,龄官己翻开旧账册,指着她画的梅花印:"妈妈去年克扣的例钱,足够买二十箱胭脂。" 她望向沈炎,"不如让妈妈去账房对质?"
沈炎摆摆手:"妈妈年纪大了,就去库房管戏服吧。" 他知道,彻底打倒旧势力不如分化利用,"往后戏服按《牡丹亭》《西厢记》分箱,妈妈最懂行头,正该管这个。" 王善保家的张了张嘴,终究没敢再说 —— 她知道,如今的梨香院,早己不是她能掌控的了。
卯正刻,铜铃第一次在戏班响起。沈炎站在廊下,看十二个小伶人依次在签到板上按下蔷薇花形的红泥手印 —— 这是他从现代照相馆学来的考勤法,既防冒名顶替,又让伶人们觉得新鲜。
"藕官迟到半刻。" 龄官在日志上记下,"按新规,扣月钱五文,攒够三次可换胭脂一盒。" 她转头对藕官道,"明轮值,可记得盯着旦角们的水袖?" 藕官吐了吐舌头,却看见沈炎从袖中取出个锦盒,里面是新制的胭脂膏,果香混着玫瑰露的甜。
午后排《牡丹亭》,龄官忽然停了琵琶:"杜丽娘游园该配月白水袖,可芳官的袖长了两寸。" 她翻开日志,找到前日的记录,"昨日轮值的蕊官没量尺寸,今日便由她补绣三对水袖。" 芳官立刻凑过去:"我帮你磨墨,绣完可拿我的胭脂换?"
沈炎看着她们笑闹,忽然想起第 4 章初掌梨香院时的混乱。如今公告牌旁挂着的《考勤簿》《物料账》《排戏程》,每一样都是他参照现代企业制度改良的,而龄官的管理才能,比他想象中还要出色 —— 她总能把生硬的规矩,变成戏文里的唱词,让小伶人们心甘情愿地遵守。
掌灯时分,龄官抱着日志来外院:"今日收了忠顺王府的请帖,要咱们下月去唱堂会。" 她翻开日志末页,上面用密语写着:"长史大人点名要龄官唱《游园》,赏银百两。"
"去。" 沈炎盯着请帖上的蔷花暗纹 —— 那是忠顺王府刻意模仿的宁府标记,"但要加个条件:让荣府的琏二奶奶作保人。" 他忽然轻笑,"忠顺王府想挖墙脚,咱们便把水搅浑。"
龄官点头,指尖划过日志上的 "轮值表":"明日让芳官轮值,她最会哄人,定能让王善保家的交出戏服账册。" 她忽然从袖中取出个锦囊,里面装着按考勤积分兑换的头面,"这是给小姐妹们的甜头,比月钱更管用。"
更深露重,沈炎看着日志上的墨迹,忽然发现每页边角都画着极小的蔷花 —— 那是龄官的习惯,用家族纹章标记重要信息。他想起白天看见的场景:伶人们排戏间隙,竟用《考勤簿》当剧本,把迟到扣钱的规矩编成了快板。
"二爷,周瑞家的送来消息。" 茗烟捧着个匣子进来,"荣府当铺的利息涨到五分了,琏二奶奶近日总去忠顺王府..." 沈炎翻开匣中的当票,看见尤氏的赤金点翠镯再次被典当 —— 这己是第三次,看来荣府的财政窟窿,比他想象中还要大。
"明日让龄官在忠顺王府的堂会上,加段《铜钱歌》。" 他在日志上写下密语,"就唱 ' 五分利息三分泪,当铺门前白骨堆 '。" 他知道,这曲既能敲打王熙凤,又能让忠顺王府知道,宁府的戏班,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雪在午夜飘落,梨香院的铜铃又响了。沈炎望向窗外,看见龄官房里的灯影在窗纸上晃动,她正在写明日的轮值安排。戏班改制不过三日,却己初见成效:例钱克扣没了,排戏效率高了,连王善保家的都开始认真整理戏服 —— 这就是现代管理思维的力量,把松散的戏班,变成了有规矩、有效率的团队。
次日辰初,芳官的笑声从梨香院传来:"王妈妈,这箱《西厢记》的头面该换绸布裹了,您瞧这珠翠都暗了..." 沈炎路过时,看见王善保家的正对着新制的戏服账册发愁,旁边放着龄官送的胭脂 —— 这是以考勤积分兑换的 "管理津贴",让旧势力也尝到了甜头。
"二爷,忠顺王府的长史回信了!" 龄官追出来,眼中带着笑意,"说只要咱们去唱堂会,便给宁府的钱庄注资。" 她晃了晃手中的密信,"不过琏二奶奶的保人帖子,倒是先到了。"
沈炎点头,知道这步棋走对了。忠顺王府想拉拢戏班,却不知这戏班早己成了他的情报枢纽。而戏班改制的成功,让他有了更多底气 —— 就像龄官在日志里写的:"十二钗轮值,轮的不是班,是咱们自己的命。"
掌灯时分,沈炎翻开新收到的《戏班日志》,看见龄官在今日总结处写着:"今日无克扣,例钱足两,小姐妹们说,跟着二爷,戏服会新,胭脂会甜,日子会明。" 他忽然想起第 7 章修复玉麒麟时说的话,器物破损尚可补,如今这戏板,不正是他正在修补的器物么?
雪后的月亮照着梨香院的公告牌,"十二钗轮值制" 几个大字在雪中发亮。沈炎摸着袖口的蔷花暗纹,忽然明白:所谓戏班改制,改的不只是制度,更是人心。当伶人们开始用积分换胭脂,用日志记规矩,用轮值掌事权,这个曾经任人欺凌的群体,终于有了自己的尊严和力量。
第 12 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