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漫进战王府时,厨房的烟囱正冒着袅袅炊烟。林晚系着靛蓝围裙,将最后一道琉璃蒸蛋端上圆桌,瓷碗碰撞的轻响里,读心术飘来萧玦的脚步声——他竟拄着拐杖,一步步挪进了饭厅。
“慢点!”她慌忙迎上去扶,指尖触到他汗湿的掌心,读心术里炸开他的执拗:【想自己走过来...让她看看我进步了...】 萧玦别过脸,耳尖泛红:“闻着香味就来了。”视线扫过满桌菜肴时,喉结轻轻滚动。
八仙桌上摆得满满当当:琥珀色的松鼠鳜鱼翘着尾巴,翡翠般的凉拌芦笋码得整整齐齐,还有一碗奶白的竹荪鸡汤,汤面浮着几粒鲜红的枸杞。最惹眼的是中间那道寿桃糕,粉白的糕体上用豆沙画了歪歪扭扭的笑脸,正是林晚新学的花样。
“给王爷加加油。”她盛了碗汤递过去,瓷勺碰到碗沿叮当作响,“看你最近练得辛苦,补补身子。” 萧玦低头喝汤,热气模糊了他的眉眼,读心术里却清晰得很:【她总把我放在心上...这汤比北境的篝火还暖...】
饭吃到一半,林晚忽然戳了戳碗里的米饭,声音带着点雀跃:“王爷还记得上次庖厨会吗?”她抬眼时,睫毛上沾着点汤雾,“那时大家夸我做的翡翠虾饺好吃,我才发现...原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好,被人真心称赞,是这么开心的事。”
萧玦握着筷子的手一顿,读心术里漾起柔软的涟漪:【她眼睛亮得像北境的星...】 他夹了块鳜鱼放进她碗里,鱼刺己经细心挑去:“喜欢就去做。往后再有什么比赛,本王陪你去。” 话刚说完,又补充道,“不许给旁人做那么多糕点。”读心术里窜出点孩子气的霸道:【她的手艺,只能我一个人夸...】
林晚噗嗤笑出声,刚要接话,却见萧玦放下筷子,神情难得正经:“三个月后,宫里要办太后寿宴。”他指尖轻轻叩着桌面,“太后...是我小时候为数不多肯疼我的人。”
读心术里飘来细碎的回忆:【那年嫡母罚我在雪地里跪着,是太后偷偷让人送了碗姜汤...她总说我做的帕子针脚糙,却每次都收着...】 萧玦的声音低了些,“她年纪大了,牙口不好,又偏爱些新奇吃食。我想着...这场宴,让你去操办,好不好?”
林晚握着汤勺的手微微一颤。她望着萧玦眼底的期许,那里面有对太后的孺慕,有对过往温暖的珍视,更有将她纳入这份重要心事的信任。读心术里炸开他的紧张:【她会不会觉得麻烦...可除了她,我想不到谁能把宴办得既合太后心意,又带着...家的味道...】
“好啊。”她仰头笑起来,发间茉莉坠子轻轻晃动,“我这就去查食谱,保证让太后吃得舒心。” 她夹起块寿桃糕递到他唇边,“就像这糕一样,又软又甜,保准合老人家胃口。”
萧玦张口咬住,甜香在舌尖漫开时,读心术里翻涌着从未有过的滚烫:【原来有人陪我惦记着旧时光,是这样的滋味...】 他伸手按住她要去翻食谱的手,掌心温热:“不急。先把这桌菜吃完——你的手艺,得先让我好好夸夸。”
窗外的梨花己经落尽,晚风裹着厨房的香气穿堂而过。林晚望着萧玦泛红的耳尖,突然觉得,这场即将到来的宫宴,早己不止是一场寿宴。它是他愿意与她分享的童年微光,是她能为他点亮的、关于温暖与牵挂的新篇。而桌案上跳动的烛火,正把两人交叠的影子,映得愈发绵长。
晨露还凝在窗棂时,林晚的书案上己堆起半尺高的食谱。泛黄的《饮膳正要》摊开在最上层,页边被她用朱砂笔圈出密密麻麻的批注:“太后年高,忌生冷”“偏好软糯,可将莲子磨成粉”“新奇菜式需兼顾养生,不可花哨”。
萧玦拄着拐杖走进书房时,正撞见她趴在案上打盹,发现茉莉坠子垂在《齐民要术》的封面上,鼻尖还沾着点面粉。他放轻脚步挪过去,读心术里飘来她模糊的梦呓:“桂花糕要蒸得软些...太后肯定喜欢...”
喉间泛起细密的痒,他伸手想替她拂去面粉,指尖刚要触到她脸颊,却猛地顿住。读心术里炸开自己的慌乱:【离得太近了...她醒了会笑话我...】 正僵持着,林晚突然咂咂嘴,翻了个身,手臂不小心扫过砚台——墨汁眼看就要泼在食谱上。
萧玦眼疾手快拽过她的衣袖去挡,墨渍在月白袖口晕开一朵乌云。林晚被惊醒,揉着眼睛抬头,看见他举着自己的袖子发怔,耳尖红得像浸了血:“王、王爷?”
“笨手笨脚。”他别过脸,把袖子往身后藏了藏,读心术里却满是懊恼:【怎么就用了她的袖子...这下洗不掉了...】 林晚盯着那团墨渍笑出声,突然拽过他的手按在食谱上:“你看这个!我想做道‘百果酿山药’,把山楂、核桃捣成泥塞进山药里,又软又有嚼劲,还不费牙。”
萧玦的指尖划过她写的批注,字迹娟秀却有力,连“蒸制时辰需精确到三刻”都标得清清楚楚。读心术里漾起温柔的涟漪:【她把我的心事,看得比自己的衣袖还重...】 他忽然开口:“太后小时候常给我带蜜饯山药,只是那时的做法太甜,如今怕是不合她胃口了。”
“那我就减一半糖,加些茯苓粉。”林晚提笔在纸上画了个小山药,旁边打了个笑脸,“既保留她熟悉的味道,又添些新意。对了,太后还有什么偏爱的食材?”
萧玦望着她亮晶晶的眼睛,那些尘封的童年碎片突然清晰起来:“她喜欢吃栗子,尤其是北境的油栗子,说比京城的更面。”读心术里飘来细碎的画面,【那年太后把我揽在膝头,用银簪给我剥栗子,说‘玦儿要像栗子一样,外壳硬实,内里暖心’...】
林晚听得认真,突然起身往外跑:“我这就让人去北境采买!”裙摆扫过书架,带落一本《随园食单》。萧玦伸手扶住书,读心术里炸开他的无奈与纵容:【急什么...可她为我上心的样子...真好...】
午后的厨房成了林晚的天地。蒸笼里飘出甜香,她正试验新做的栗子糕,忽然听见身后传来拐杖点地的轻响。萧玦立在灶台边,望着她把糕体切成小块,用红豆沙在上面画了个小小的“寿”字,读心术里满是期待:【会好吃吗...她做的肯定好吃...】
“尝尝?”林晚递过一块,指尖沾着点豆沙。萧玦张口咬住,栗子的绵密混着豆沙的清甜在舌尖散开,他喉间发紧,竟说不出话来。读心术里却翻涌着滚烫的浪潮:【和太后当年给我剥的栗子...一个味道,却更暖...】
林晚见他眼眶微红,突然明白这糕点不止是吃食,更是他藏在心底的童年微光。她伸手擦去他唇角的豆沙,声音放得很轻:“等寿宴那天,我多做些,让太后也尝尝这个味道。”
萧玦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她见了你,定会喜欢。”读心术里飘出从未有过的笃定,【她这样好,连时光都肯为她温柔些...】
三日后,北境的油栗子运到了王府。林晚蹲在院子里挑拣,萧玦搬了张竹凳坐在旁边,笨拙地帮她剥栗子壳。阳光穿过叶隙落在两人交叠的手上,他的指腹被栗子壳划了道细痕,却浑然不觉——读心术里全是她的笑:“王爷剥得真干净!”
案头的食谱一天天增厚,萧玦的拐杖也越拄越稳。某个暮色西合的傍晚,林晚数着寿宴菜单上的菜式,突然抬头:“一共二十八道,有咸有甜,有热有凉,应该够了吧?”
萧玦望着她被夕阳染红的侧脸,读心术里突然涌上冲动,他伸手将她揽进怀里,下巴搁在她发顶:“够了。有你在,怎样都好。”
晚风卷着栗子香穿过回廊,书案上的食谱还摊开着,某页空白处,不知何时被人用墨笔添了行小字:“与晚晚共备,方知人间至味,是烟火相陪。”
寿宴当日的紫宸殿,琉璃灯盏映得满室通明。林晚站在殿角,望着宫女们端上最后一道“百果酿山药”,指尖微微发颤——那山药被雕成莲花状,内里嵌着北境栗子泥与茯苓粉,正是她熬了三个通宵才定下的方子。
太后坐在主位,银质的筷子轻轻拨开山药瓣,入口时眼睛亮了亮。“这味道...”她望向林晚,皱纹里漾着笑意,“像极了玦儿小时候,哀家给他带的蜜饯山药,却更清润些。”
林晚福身行礼,声音稳而轻:“太后喜欢便好。这山药加了茯苓粉,不伤脾胃,栗子也是北境新采的,面得很。”
话音未落,萧玦拄着拐杖站在她身侧,读心术里炸开抑制不住的骄傲:【她做到了...连太后都记着她的好...】 皇上坐在太后下首,抚掌笑道:“战王妃有心了。既懂养生,又知怀旧,这心思比御膳房的尚食还细。”
宴席过半,太后拉着林晚的手坐在膝边,像对亲孙女般絮叨:“哀家听说,北境的栗子是你特意让人采的?玦儿小时候总说,北境的栗子比京城的甜,原来你都记着。”林晚望着太后鬓边的珍珠钗,想起萧玦说过“太后总把他做的糙帕子收着”,心口一暖:“王爷常提太后疼他,这点心意,该当的。”
萧玦站在不远处,听着读心术里太后的念叨——“这孩子看着软和,心却细得像绣针”“比那些只会说场面话的贵女强多了”,耳尖红得发烫。他忽然想起刚成婚时,有人背后说“战王妃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庶女”,如今再看殿内众人的神色,只觉得可笑。
宴席散时,皇上特召林晚上前,亲手递过锦盒:“赏战王妃黄金百两,云锦十匹,另赐‘御膳供奉’腰牌,往后宫宴,可随时入宫备膳。” 金镶玉的腰牌映着林晚的脸,她低头谢恩时,听见殿内响起低低的抽气声——那腰牌,连尚食局总管都未必能得。
萧府的老管家挤到她身边,笑得眼角堆起褶子:“王妃真是给王爷长脸!方才萧家长房的夫人还拉着老奴问,能不能请您去府里指点厨艺呢!” 林晚想起从前这位管家总对她客客气气,却从不亲近,如今这般热络,忍不住弯了弯唇。
更让她意外的是,苏璃的堂姐——那位曾在庖厨会刁难她的贵女,竟红着脸走过来,手里攥着方绣帕:“战王妃...之前是我不对。您做的栗子糕,能、能教教我吗?” 林晚望着她局促的样子,读心术里飘来她的心声:【原来她不止会讨好王爷,真有这般本事...】 便笑着应了:“改日请苏姑娘来府里,咱们一起琢磨。”
回府的马车上,萧玦将林晚揽在怀里,指尖着她腰间的御膳腰牌。读心术里满是滚烫的欢喜:【我的晚晚,终于被所有人看见了...】 林晚靠在他肩头,闻着熟悉的雪松香,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她还在为庖厨会的夸奖偷偷开心,如今却站在了紫宸殿的荣光里。
“其实...”她抬头看他,发间茉莉坠子轻晃,“我最开心的,不是皇上的赏赐,是太后说‘像玦儿小时候的味道’时,您眼里的光。” 萧玦低头咬住她的耳垂,声音哑得像浸了蜜:“傻瓜,你的光,比殿里所有灯都亮。”
车窗外,京城的夜色铺展开来。林晚望着街上渐次亮起的灯笼,忽然明白:那些曾轻视她的目光,如今都成了仰望的星辰。而这一切,不过是因为她捧着一颗真心,把日子过成了烟火气的模样——就像她做的栗子糕,外壳朴实,内里却藏着能暖透人心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