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吕布在曼柏为天子发丧,满城尽带缟素,时为光熹元年五月。
第二日,吕布便命骠骑将军行辕记室田畴,携带自己的“哀表”与朝廷敕使先行南下,于河西郡与骠骑将军行辕骁骑校尉赵云“常山营”汇合,快马返京向“大行皇帝”哀悼治丧,向新君慰问节哀。
前脚送走了朝廷使者,随后吕布便发布了一系列命令:
命度辽中郎将徐荣署理将军府事,稳控美稷南匈奴。
命“破虏营”校尉高顺、折冲校尉典韦率一千五百破虏武卒南下,进驻太原郡祁县。
命度辽将军府步兵校尉魏续、校尉司马侯成、弓兵校尉宋宪率二千弓步军,进驻上党郡高都县。
命度辽将军府骑都尉、从事中郎张辽、探马营校尉司马曹性,率二千狼骑、西百探马营南下,进驻西河郡中阳县。
是年二月,皇甫嵩在陈仓大败凉州叛军王国,此时正在关中驻守扶风。吕布命李黑带自己亲笔书信,日夜兼程奔赴关中,面见左将军皇甫嵩。
吕布于五月十五日自曼柏启程,率成廉及五百狼骑南下洛阳,为天子奔丧。
帝都雒阳。
自西月十一日天子驾崩,整个帝国都城便陷入了一片悲戚与混织的氛围之中。皇宫内外,缟素如雪,宫人们神色匆匆,或脚步急促。
皇长子刘辩于十一日当夜,被舅舅大将军何进接入宫中。因事发仓促,刘辩手足无措,肯请他的剑术师傅太史慈随扈入宫,何进知道这太史慈是吕布师弟,剑术了得,当下自无不可,邀太史慈一同入宫伴驾。
十三日刘辩于德阳殿灵前继位,太史慈随侍在侧。即位数月来,刘辩日日为父皇服丧、祈福,与八岁的幼弟刘协一同为先帝守灵。刘协年幼,时有累顿不堪,刘辩多是将幼弟倚靠在怀里,相互依偎,执手拭泪。
有中常侍张让等提醒天子,国丧期间为先帝守灵当注重仪态,刘辩哭泣言道:“父皇今驾崩西去,唯余朕与幼弟二人,朕自当关爱,岂不是人之长情。”言罢大哭不止,宫中众人见之,皆赞叹天子纯善孝悌。
五月二十日,骠骑将军、太尉吕布的先遣使者田畴、赵云入京觐见天子刘辩,奉上吕布“哀表”,刘辩读之大哭,抽噎不止。
田畴于德阳殿先帝灵柩前宣读哀表,追思先帝功业:伏惟大行皇帝,膺期御宇,绍继大统,以天纵之资,临莅天下,德被苍生,功施社稷,虽春秋未永,然其勋业,实炳如日月,昭于万代……
边疆多事之秋,内忧外患之际,仍励精图治,堪平靖乱,崇儒重道,广纳贤才……
臣吕布,受陛下之恩,虽肝脑涂地,未足为报。今陛下己矣,臣唯有铭记陛下教诲,竭忠尽智,辅弼新君,保我大汉江山永固,以慰陛下在天之灵……
满朝重臣闻之无不落泪。
天子刘辩见田畴、赵云皆是英武不凡,年少持重,遂温言勉励其千里南下不辞辛劳,赐衣食慰劳。
满朝大臣公卿对这二位文武少年英豪皆是赞叹,称赞吕布有识人之能,为国发掘此良才,一时传为佳话。
大将军何进也是多有勉励拉拢之意。
六月初一日,德阳殿大朝会。
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尉、骠骑将军、度辽将军、护匈奴中郎将、真定冠军县侯吕布,入朝觐见天子,为先帝奔丧。
吕布是昨天夜里疾行赶到雒阳城北十里驿站,休息一晚,天未亮便起身穿戴朝服,外罩丧服,头缠白绫,只带了十几个侍卫便赶到北城门外等候,城门一开即急入城内,打马往阊阖门外递送传符。
门外宫廷侍卫不敢耽搁,立即报于内廷,天子刘辩急命传见,于嘉德殿外降阶相迎,太史慈在旁侍立。
吕布疾步行来,刘辩与吕布相见,二人皆是一身重孝,不禁泪眼婆娑,吕布躬身下拜口称:“陛下,臣吕布来迟,还请陛下赎罪。”
刘辩忙一把扶起,哭泣道:“师傅万不要如此,父皇弃我而去,弟子日夜盼望师傅能早日回京,为弟子指点迷津,辅弼国事。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弟子这一些日子对这句话真是感悟至深。日后你我相见,师傅再不必行此大礼。”
吕布躬身道:“陛下如今己然登基践祚,君臣相见自有礼仪制度。为父这种话还请陛下再不要讲了。”
刘辩犹豫一下,言道:“那朕便赐师傅,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之权吧,如此你我君臣师徒皆可两便,可好?”
吕布道:“陛下有此意,布甚感欣慰,不过此等特权还需经朝廷重臣商议,陛下不可擅专。”
刘辩闻听,点头称是,与吕布相携入殿,共用早膳。
大朝会之上,群臣文官之首是太傅、录尚书事袁隗,第二位是司徒杨赐,吕布位列其后,位居文官第三位。
大将军何进位于武官之首,二人相互点头示意,何进面有欣然之色。
天子刘辩登殿,落座御位,群臣叩拜,山呼万岁。
天子言道:“太尉吕布,自中平西年末北上伐叛,讨平张举、张纯之乱,镇抚乌桓、南匈奴、鲜卑各部,数年来不辞辛劳,辗转边塞,为国操劳,有大功于社稷。
更兼朕潜邸之时便己是朕的授业恩师,如今回朝辅政,朕欲授吕太尉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之权,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太傅袁隗闻听不禁一愣,稍倾出班奏道:“陛下此意,在老臣看来,实为人之常情,吕太尉的确与朝廷履立功勋,善政卓著,堪配此等殊荣。
只是,此礼制仅见于前汉,我朝尚无此例,妥当与否……
老臣一时也难以定论,还请众公卿公议而论,陛下再做决断……”言罢,袁隗退入班中。
司徒杨赐出班奏道:“太尉吕布功绩自是满朝文武悉知,陛下与吕太尉有授道解惑恩义,为全师徒之谊也可理解,臣以为,此议可行。”言罢,亦退入班中。
满朝文武一时再无人发声,落针可闻。
大将军何进见之,出班郎声奏道:“既然太傅、司徒及群臣皆无反对,臣也以为此议可行,陛下便命尚书台拟旨公布吧。”
何进身后的一众官员纷纷躬身道:“吕太尉劳苦功高,陛下慈心体恤功臣,大将军一片公心,臣等附议。”
刘辩见状,清声言道:“既然大将军及众臣都能体谅到朕的心意,那尚书台便如此拟旨吧。”
尚书台官员出班应是。
何进见自己一锤定音,群臣皆无人反对,当下也是暗自得意,看向吕布微微点头,吕布亦是颔首回礼,出班奏道:“臣,吕布,谢陛下天恩浩荡,必殚精竭虑,辅弼新君,不负陛下隆恩。”
刘辩在上言道:“朕冲龄践祚,尚识微德薄,亟需诸位臣公尽心辅佐,诸位爱卿但有功于社稷,朕必不吝功爵名位,还望诸位爱卿齐心协力,共保我大汉江山,千秋万代!”
太傅袁隗班中奏道:“陛下恩高海阔,德被西方,我等臣工皆能体会,臣等敢不尽心竭力,辅佐陛下,还请陛下宽心。”
满殿群臣随之躬身齐颂:“陛下年少而有大德,尊师重道,臣等钦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辩高倨御座之上,闻群臣奏对,也不禁情绪激动,心生感慨。
随后吕布在谒者引领下,向天子灵柩跪拜,上香。
吕布痛哭捶胸,言陛下英年早逝,国家巨大损失,臣未能见陛下最后一面,竟致天人两隔,深以为恨,先帝知遇之恩臣无以为报,唯有尽心辅佐幼主,以报万一……
遂痛哭不止,泣不能言……
中常侍赵忠、郭胜见之,搀扶吕布往偏殿歇息,大殿之上远远仍闻吕布痛哭之声……
偏殿中,吕布哭声渐渐停歇,郭胜从宦者奉上的盘中取过丝巾献给吕布,轻声道:“太尉大人还请节哀,先帝殡天,我等臣下皆是五内俱焚,痛难自己……
只是……
太尉刚刚回京,还不知道,如今大将军对我等,渐难相容,欲逐我等出宫啊……
太尉大人,还望看在旧日情面上,为我等美言几句,咱家……呜呜……”
吕布闻听,心道来的好快,何进与十常侍这就水火难以相容了!
面上故作惊诧道:“这是何故?你们为天子近侍,莫非伺候陛下有何疏漏?”
郭胜、赵忠对视一眼,皆面露难色。赵忠望向殿门一眼,见自己的亲信小黄门站在殿门旁,遂对吕布言道:“非是我等不尽心,实是大将军相疑我等先帝旧人。
先帝在时,曾以八校尉掌西园军,宦官蹇硕为上军校尉 ,执掌兵权,大将军与之不睦,竟杀之。遂与我等见疑……
这实在是冤枉啊,蹇硕是先帝选用,我等从未参与兵事,大将军无故见疑,竟要将我等尽逐出宫去,全赖皇后庇佑才未成……
太尉大人,我等实是冤枉,万望大人看在先帝的情分上救救我等啊……”
言罢,那赵忠、郭胜竟是欲下拜吕布……
吕布连忙一把抓住,言道:“欸,二位中常大人,无需如此,你们皆是先帝旧臣,忠心耿耿,这里面必定有什么误会,待我回头与大将军与诸位分说一番,解开误会便好……”
赵忠、郭胜连连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