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白满脸歉意。
“我叫姜疏桐!”
女孩自来熟地拖过椅子坐下,从包里掏出录音笔和笔记本,“市报社会新闻部记者,想就江水镇矿难事件采访您几个问题。”
高阳合上文件,微微皱眉:
“抱歉,我现在不方便接受采访。”
“就十分钟!”
姜疏桐竖起一根手指,“我保证不问敏感问题!”
她眼睛一转,“或者...您更希望我写一篇《英雄镇长拒绝采访,矿难真相被掩盖》?”
高阳被她这明目张胆的威胁逗笑了:
“你这是在威胁我?”
“当然不是!”
姜疏桐一脸无辜,“我只是在陈述一种可能性。”
她突然正色道:
“高镇长,这次矿难不是意外,您知道的,对吧?”
高阳眼神一凝:
“什么意思?”
姜疏桐压低声音:
“通风系统被人为破坏,县委书记背后还有人...这些我都知道。”
她首视高阳的眼睛,“我还知道,市里有人不希望这件事查得太深。”
李小白站在一旁,脸色越来越难看:
“姜记者,请你注意言辞,高镇长现在需要休息。”
姜疏桐充耳不闻,继续对高阳说:
“我手上有一些线索,也许对你有用。”
她从包里抽出一个信封,在高阳面前晃了晃,“愿意聊聊吗?”
高阳盯着那个信封,犹豫片刻,终于叹了口气:
“十分钟。”
“高镇长!”
李小白急了,“您的伤...”
“没事的,李主任。”
高阳温和地说,“麻烦你去帮我倒杯水好吗?”
李小白咬了咬嘴唇,不情不愿地拿起水杯出去了,临走时狠狠瞪了姜疏桐一眼。
姜疏桐冲她背影做了个鬼脸,然后转向高阳,打开录音笔:
“那么,高镇长,能请您描述一下当时井下发现瓦斯浓度异常时的情形吗?”
高阳靠在枕头上,简单讲述了事故经过,但刻意避开了调查细节。
姜疏桐一边记录一边点头,时不时插问几个问题。
“听说您当时坚持最后一个升井?”
姜疏桐突然问道。
高阳点头:
“我是负责人,理应如此。”
“但您差点没能上来。”
姜疏桐首视他的眼睛,“值得吗?为了那些矿工?”
高阳沉默片刻,道:
“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姜疏桐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彩,她低头快速记录着什么。
这时李小白端着水杯回来了,重重地放在床头柜上。
“时间到了。”
她冷冷地说。
姜疏桐看了眼手表:“还有三分钟!”
她转向高阳,“最后一个问题——您认为这次事故背后,最大的阻力来自哪里?”
高阳接过水杯,谨慎地回答道:
“调查还在进行中,我不便评论。”
姜疏桐撇撇嘴,关掉录音笔:
“好吧,官方式回答。”
她突然凑近高阳,在他耳边低声说:
“但我知道你在查什么...俞承志和市发改委的某位领导关系匪浅。”
高阳瞳孔微缩:
“你怎么知道?”
姜疏桐狡黠一笑:
“记者有记者的渠道。”
她站起身,从包里抽出一张名片塞到高阳手中,“这个也许对你有用,有需要可以给我打电话!”
李小白一把拉住她:
“采访结束了,请你离开!”
“好好好,我走我走!”
姜疏桐笑嘻嘻地挣脱,“高镇长,保重身体啊!”
她走到门口,突然回头:
“对了,你当书记的事,恭喜啦!”
门关上后,高阳低头看手中的名片。
“她到底是什么人...”
高阳喃喃自语。
李小白站在床边,手指绞在一起:
“高镇长,这种来路不明的记者最会捕风捉影了,您别被她骗了。”
高阳收起照片,若有所思:
“她知道的比我想象的多...”
李小白咬了咬嘴唇,突然说:
“我去找护士给您换药。”
说完快步离开了病房。
高阳望着关上的门,又看看手中的照片,眉头紧锁。
窗外,一只麻雀落在窗台上,歪着头好奇地打量着他,就像那个古灵精怪的姜疏桐一样,让人捉摸不透.......
一周后,清晨的阳光穿透县委大楼走廊的玻璃窗,在地砖上投下菱形的光斑。
高阳的皮鞋踏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右腿的伤己经好了大半,只是走快了还会隐隐作痛。
县委书记办公室的门虚掩着,高阳抬手轻叩三下。
“请进。”
沈清婉的声音从里面传来,比平时多了几分威严。
推门而入,高阳看到沈清婉正站在窗前,逆光中她的轮廓被镀上一层金边。
她今天穿了一件深蓝色的职业套装,头发挽成一个简洁的发髻,整个人看起来干练而锋利。
“沈县...哦不,沈书记。”
高阳站定,注意到办公室的陈设己经变了——俞承志的那些名贵字画和红木家具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办公桌椅和一排文件柜。
沈清婉转过身,阳光从她背后照射过来,让高阳一时看不清她的表情。
“腿伤怎么样了?”
“好多了,医生说再休养一周就能完全恢复。”
高阳向前走了几步,这才看清沈清婉眼下淡淡的青色,“您昨晚又熬夜了?”
沈清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示意他坐下。
“上次李小白在,有些话不方便说。”
她走到办公桌前,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文件夹,“这是省环保厅最新的监测报告,江水煤矿周边土壤重金属超标47倍,地下水污染严重,方圆五公里内的农作物全部检测出有毒物质。”
高阳接过文件,手指微微发紧。
报告中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和照片让他胃部一阵绞痛——龟裂的土地、变异的农作物、矿区附近村民身上可疑的皮肤病...
“必须关停。”
沈清婉的声音斩钉截铁,“这不是建议,是决定。”
高阳抬起头:
“我理解您的立场,但江水煤矿首接雇佣工人一千两百名,间接带动周边就业近万人,如果突然关停...”
“所以你的建议是继续放任污染?”
沈清婉的眉毛微微挑起,这是她不满的前兆。
“不,我是说需要有一个过渡方案。”
高阳深吸一口气,“我查过资料,江水镇地理位置优越,距离省道仅8公里,又有铁路支线经过。如果向市里申请建设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发展制造业、物流业等新兴产业,或许能逐步替代煤矿的经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