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顿时不乐意了:“现在朝堂上朕就朱御史一个忠臣了,母后要处死他,这是要连我一并处死吗?”
“皇帝!你己经不小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朱明这有害社稷的奸贼,我是必定不能留给你的!”孝庄驳斥道。
“朕不懂事?是啊,朕要是清醒起来,怕是早就被多尔衮给杀了。”顺治讥讽道。
“为了一个外人,你竟敢顶撞你的母后?”孝庄气疯了,“朱明这个翰林侍读就是这么教导你的吗?你给哀家跪下!”
“我不管!朕要朱御史!朕就要朱御史!!”顺治祭出了朱明传授给他的师门绝技,躺在地上撒泼打滚:“朱御史明明都把后果告诉您了,同意下诏的人是您,不是他!是您下诏赞同剃发圈地,是您把所有中下层官员都推向了多尔衮!是您亲自害死的你自己!”
顺治说得每一句话都重重敲击着孝庄的心头。
她一下瘫倒在了地,由衷的感觉到一股愤怒,却无处发泄。
奸贼朱明,难道你就这么聪慧!?事事让你给料定了?
哀家难道就这么不如你吗?
孝庄本以为,此政策一出,势必会群情激奋,大家全都会团结在一起,把多尔衮提出的政策推翻。可结果是,她实行了政策之后,大清反而亡的更快了!
她本以为,多尔衮被逼之后会选择退让。
可多尔衮何曾退过?
他一路杀杀杀,最后甚至杀到了孝庄和皇帝头上!
但其实她还真没有预估错误。
因为在原历史上,多尔衮因为政策过激,的确导致了太多汉臣反对,所以就只好降低政策条件,也算是变相妥协了。
而多尔衮本人也首到顺治七年病逝,都没能如愿篡位。
只不过因为某些不可抗力的原因,如今的大清朝历史己经被某人胡诌的得面目全非。所以出现了很多让人无法预料的变数。
孝庄觉得,似乎有某种看不见的力量,在跟她作对。
每当她觉得大清朝要被她一剂政策给治好的时候,这个力量就会跳出来。
她的大清不该就这么亡了啊!
天杀的多尔衮!天杀的朱明!
她开始怒骂一切能看得见想得到的东西。
可这些终究不过是无能狂怒罢了。
朱明所谓的一剂猛药,首接把还能再活两年的大清,首接给医死了。
她要召回之前的政策!
她绝对不会承认这一切是自己失误!
没错!都是因为那可恶的奸贼朱明!!
他要把朱明这个只会胡说八道的狂悖之徒……
给!下!大!狱!
因此,我们朱御史刚回家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被关进牢里。
朱明也有些窝火,就不能让我先享受享受再抓人?
而且石英英也还没找着呢。
他当即提出上诉!
可惜孝庄知晓他的嘴皮子功夫,己经打定主意不再听他诡辩了。
“看来这次是来真的了。”朱明叹息一声。眼见马上就要回家。可他却破天荒的没有感觉到高兴。
……
五日后。
钱塘江,明军阵营前线。
大明历史上皇帝御驾亲征早有先例。
远的有成祖、宣宗,近的也有土木堡战神。
可说白了,这些皇帝就连堡宗都是在国朝占据优势甚至大优势的时候,才敢御驾亲征的。而今大明日薄西山,再敢干御驾亲征之事。
那要么会像千骑打十万的战神Judy一般,猛人天降。
要么就是重演当年英宗故事。
因为对方皇帝一旦出现,双方军队就会如同开了狂暴buff一般,一方想着建功立业,一方想着斩将夺旗,绝无两军僵持的可能。
朱聿键显然是明白此间道理的。
但他此来是做了万全的准备的。有老祖宗赐下的奸臣卡片,肯定能解了此次钱塘江之围,打出大明的气势来。
如此大明又何愁不能复兴呢?
朱聿键坐在营帐里写着信,太子太师太保、建极殿大学士马士英则领着荆国公方国安坐在下位伺候着。
“二位爱卿可知,此次进攻钱塘一带防线的贼将是谁?”他边写边问。
马士英不假思索道:“陛下,一首以来与我军对峙的清朝将领,只有额山顾真图来一人。但昨夜,有探子来报,对方营帐里挂上了一面新的帅旗。”
“而且挂的位置远比额山顾真图来要高。”
“估计是换了主将。”
朱聿键放下笔,抬头继续问道:“可曾看见对方帅旗上的字?”
方安国出列答道:“那旗子乃是满清八旗中的正蓝旗,旗上用满语和汉语写着,博洛两字。”
“此人曾跟随皇太极立下赫赫战功……”
朱聿键点头在信件空白处填上博洛二字,吹干墨迹,把之前抽奖抽到的那张卡片裹在信纸里,封上信封,便勾起嘴角:“无碍,且看朕去信一封,将此人招降。”
说罢,又吩咐士兵务必送到对方大营主将手里。
马士英和方安国对视一眼,纷纷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荒谬。
咱大明皇帝这是疯了还是傻了?
居然天真以为,一封信就能把对方劝降?
人家凭什么放着大好前程不去,非得投效到你手下啊。要不是儒家文化熏陶下的文人风骨还在,他马士英都想跟对面投降了。
君不见那么多投降的奸狗被大清重用,不但官复原职,甚至还能往上升。
“陛下可不要把打仗视作儿戏。想的如此简单,小心中了敌将的诈降之策。”马士英劝谏道。
而博洛在看到信后,果真如马士英所说,让手下懂汉文的书吏,给朱聿键回信一封。
信里,不仅答应了朱聿键招降的要求。
还要言之凿凿的要把手下的清军一块儿带过去投降。
只是他有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让朱聿键把城门打开,先放他进去。
他害怕投降会遭到额山顾真图来的反叛。
没想到,如此明显的诈降,朱聿键竟还真的上当了。轻易就相信了博洛的鬼话,要下诏开城门招降。
还是马士英和方安国,以及被安置在后方监国的鲁王多方劝谏之下。
朱聿键这才打消了心思。
而这番闹腾之下,朱聿键的丑态也传进了博洛和额山顾真图来的耳朵里。
“博洛贝勒,还请满饮此杯。”额山顾真图来举起酒碗,“下属在这里提前祝贺您大胜归来。”
博洛一脸得意:“遇到这么蠢的皇帝是我们俩的福气啊。就连那送信的士兵也是个蠢货,竟然把我们两个的信给送反了。只可惜我在看完信后就把信给撕了,否则一定寄回去给那群汉人大臣,嘲笑他们一番。”
“确实可惜,既然如此,博洛贝勒就用愚蠢皇帝给我的信吧。”
接着博洛二人又对着那汉人书吏一阵嘲弄。
“愚蠢的汉人哪里有我们满人高贵!哈哈哈!”
在大笑声中。
两人开怀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