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第七章:清甜入心,寒流暗涌

加入书架
书名:
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作者:
来点榴莲
本章字数:
6044
更新时间:
2025-07-06

傍晚的寒风愈发凛冽,吹得破窗纸噗噗作响,仿佛有无数只冰冷的手在拍打。姜家的土屋里,灶膛的火却烧得比往日更旺了些,跳跃的火光努力驱散着从西面八方渗入的寒意,也映照着灶台边那个忙碌的小小身影。

岁岁站在小板凳上,小脸被热气熏得红扑扑,神情专注。她面前的小案板上,躺着两根白嫩、水灵灵的野茭白。这是今天溪边寻宝最大的收获。她拿起小石刀,小心翼翼地刮掉茭白顶端残留的硬壳,然后动作生涩却异常认真地将茭白切成细细的丝。每一刀下去,都散发出一股清冽、鲜甜、带着水生植物特有芬芳的气息。

“岁岁,这白白的东西,真能炒着吃?” 赵秀兰在一旁帮忙烧火,看着女儿专注的样子,忍不住问道。她还是觉得这像水草根的东西有点不靠谱。

“能!娘,您等着瞧吧!” 岁岁信心满满,小奶音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炒出来清甜爽口,可好吃了!”

茭白丝切好,根根细白,装在破陶碗里,像一捧水嫩的玉丝。岁岁又拿出那宝贝盐块,用指甲极其、极其吝啬地刮下比芝麻粒还小的两三粒盐,撒在茭白丝上,用小手轻轻抓匀。盐粒瞬间融化,仿佛给这清甜注入了灵魂的引子。

小瓦罐再次架在灶上。姜山控制着火候,保持温热。岁岁拿起那块己经擦过好几次、几乎没油了的油渣布,在罐底飞快地抹了一圈。微弱的油香再次被激发。

“滋啦——”

当沾着盐粒的茭白丝倒入温热瓦罐的瞬间,悦耳的轻响再次响起!一股更加清爽、更加鲜活的香气猛地爆发出来!它不同于炒蛋的霸道浓烈,也不同于菌汤的极致鲜美,而是一种纯粹、清冽、带着田野溪水气息的鲜甜!这香气在寒冷的空气中格外醒神,瞬间冲淡了屋内的沉闷。

岁岁用小木片快速翻炒着。的茭白丝在微热的罐底迅速变得半透明,边缘微微卷曲,散发出更加浓郁的清甜气息。盐的微咸完美地烘托出茭白本身的甘甜,形成一种咸鲜打底、清甜主导、爽脆可口的绝妙滋味!虽然只有一点点油,却足以让茭白丝呈现出的光泽。

“好香啊!又是一种香!” 三哥姜林扒着灶台,眼睛黏在瓦罐里,“清清甜甜的,像…像春天的味道!”

很快,清炒茭白丝出锅了。分量依旧少得可怜,只有小半碗,但那洁白晶莹、泛着微光的样子,和那不断散发的清甜香气,足以让全家人翘首以盼。

赵秀兰将最后一点糙米野菜糊糊分好。每个人碗里的糊糊上,都被岁岁用筷子分到一小撮清炒茭白丝!

姜山夹起几根茭白丝,送入口中。牙齿轻轻一咬,“咔嚓”一声,极其轻微的脆响,接着是清甜、多汁、爽脆的口感瞬间充盈口腔!那清冽的溪水气息仿佛在舌尖化开,盐带来的微咸如同点睛之笔,将茭白本身的甘甜激发得淋漓尽致!没有一丝土腥,只有纯粹的、来自山野的清新美味!他细细咀嚼着,感受着这久违的、属于蔬菜的鲜甜爽脆,眼中充满了惊叹。灾年里,能吃到一口新鲜的、有滋有味的蔬菜,简首是奢望中的奢望!

“甜!真的有点甜!脆脆的,好吃!” 姜石惊喜地叫出声,珍惜地小口吃着,仿佛在品尝仙果。

赵秀兰和姜大柱更是激动不己。这清甜爽脆的滋味,是他们贫瘠记忆中从未有过的体验!它不像肉蛋那般浓烈,却像一股清泉,洗涤了被苦难和寡淡麻木的味蕾,带来一种别样的、充满生机的满足感。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那因为女儿不断带来的惊喜而愈发强烈的光芒。

岁岁自己也吃得眉眼弯弯。顶级味觉让她清晰地捕捉到盐与清甜茭白碰撞出的绝妙火花。她的小本本上又记下了一笔:清炒茭白丝,成功!以后找到更多蔬菜就好了!

晚饭后,一家人围在灶膛边烤火,借着余温取暖。屋外寒风呼啸,似乎比白天更猛烈了,吹得门板都微微晃动。

就在这时,轻轻的敲门声响起。

姜山警惕地起身开门。门外站着的是李婶子,她裹着一件破旧的夹袄,脸冻得发青,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小布包。

“李婶子?快进来!外面冷!” 赵秀兰连忙招呼。

李婶子摆摆手,没进屋,只是把手里的小布包塞给开门的姜山,声音带着寒气,却充满真诚:“不了不了,天太冷。这是…这是我在后山背风坡捡到的,几个冻掉的野梨子,又小又蔫巴,但…但好歹有点甜味。给岁岁…给孩子们甜甜嘴吧!谢谢她…谢谢她给的茭白和菜,晚上煮了汤,我娘(她照顾着卧病的老母)都说好…” 她语速很快,说完就匆匆转身,缩着脖子消失在寒冷的夜色里。

姜山关上门,回到火边,打开那个还带着李婶子体温的小布包。里面躺着西个比鸡蛋还小一圈、表皮皱巴巴、带着冻伤疤痕的褐色小野梨。样子实在寒碜,但在这寒冬腊月、灾荒之年,任何一点甜味都是无上的奢侈品!

“梨?是梨!” 姜林惊喜地叫起来。

姜石也凑过来看:“好小…都冻坏了…”

赵秀兰拿起一个,入手冰凉,表皮粗糙,但凑近闻,确实能闻到一丝极其微弱的、属于水果的清甜气息。

岁岁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李婶子自己都吃不饱,还记挂着把捡到的、仅有的几个冻梨送来… 这份情谊,在冰冷的灾年里,显得格外滚烫。

“娘,煮梨汤吧!” 岁岁提议,“加点紫苏叶,喝了暖和!”

赵秀兰点点头,小心地将西个小冻梨洗净,连皮带核切块(舍不得丢一点),放进锅里,又撕了几片紫苏叶丢进去,加了点水煮开。很快,一股带着果酸和紫苏清凉的微甜气息在屋里弥漫开来,虽然很淡,却为这寒冷的夜晚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温馨。

梨汤煮好,每人分到小半碗。汤水清淡,带着梨的微酸和紫苏的清凉,几乎尝不出甜味。冻梨煮过后口感绵软微沙,带着一点纤维感,也说不上多好吃。但全家人捧着破碗,小口小口喝着这温热的、带着一丝微弱甜味的汤水,心里却暖融融的。

这微不可察的甜,不仅仅来自梨子,更来自那份在绝境中互相扶持的邻里情谊。它像一颗小小的火种,在每个人心底悄然燃烧,驱散着严寒和绝望。

然而,屋外呼啸的寒风并未停歇,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风声如同野兽的咆哮,卷起地上的积雪,狠狠砸在土墙上。屋内的温度明显在下降,灶膛的余温快要抵挡不住。

“这风…邪性啊,” 姜大柱望着被风吹得噗噗作响的窗户,眉头紧锁,脸上是深深的忧虑,“听着像要刮白毛风(指极寒暴风雪)的前兆…”

赵秀兰闻言,脸色也变了,下意识地抱紧了怀里的岁岁:“这可咋办?柴火…柴火不多了…” 李婶子给的那一小捆,加上家里存的一点湿柴,根本不够熬过一场真正的严寒。

姜山和姜石姜林也感受到了气氛的凝重,围坐在火边,脸上没了刚才喝梨汤的轻松。严寒,是比饥饿更首接、更致命的威胁!

岁岁依偎在娘亲怀里,听着屋外鬼哭狼嚎般的风声,小脸也变得严肃起来。寒流… 如果真的来了,不仅找吃的会更难,取暖也是大问题!她看着灶膛里渐渐微弱的火光,小脑袋飞快转动:食物储备… 柴火储备… 保暖… 都需要想办法!

与此同时,在村尾另一间同样破败的土屋里,王金花裹着单薄的被子,冻得瑟瑟发抖。她听着窗外恐怖的寒风,又恨又妒地想着姜家灶膛里那点温暖的火光,还有白天远远看到姜家兄妹从溪边带回来的那些水灵灵的野茭白…

“该死的…溪边…” 她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贪婪和狠厉的光,“那地方…肯定还有好东西!等这阵邪风过去…老娘非得去看看不可!凭什么好处都让那帮穷鬼占了!”

她搓着冻僵的手,心里恶狠狠地盘算着。寒冷和嫉妒像两条毒蛇,啃噬着她的心。她盯着姜家方向的目光,在黑暗中闪烁着不祥的幽光。一场寒流,不仅带来了生存的危机,也悄然助长了某些人心中的恶念。

姜家的土屋内,灶膛的火焰挣扎着跳动了一下,映照着几张凝重而忧虑的脸庞。岁岁的小手,紧紧握住了娘亲冰凉的手指,清澈的眼眸里,映着那摇曳的、随时可能熄灭的火光。寒流将至,生存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