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命运,从穿越西路军开始

第37章 歼灭马步林民团3

加入书架
书名:
改变命运,从穿越西路军开始
作者:
月光不够花
本章字数:
6528
更新时间:
2025-07-07

他们深知,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来临,而这场战斗的胜负,将对整个战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此时,在古浪城的马家军民团,还沉浸在自以为是的判断中,丝毫没有察觉到红九军己然布下了天罗地网,正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在马家军尚未察觉到红九军隐匿于西十里堡之际,孙钰青与王书生和陈海颂等人,谋划着要在此期间主动打出几场漂亮的歼灭战。

这一决策蕴含着深远意义,一方面,通过对马家军的有力打击,能够极大地削弱马家军的有生力量,挫减他们的嚣张气焰。

另一方面,每一次胜利,都可为红九军赢得更多资源,无论是枪支弹药,还是食物医药,都将进一步提升和加强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

同时,也可以为红九军中那些伤病员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让他们得以安心养伤,尽快恢复健康,使红九军的整体实力得以逐步恢复与壮大。

通过与孙钰青深入的沟通交流,以及参与一系列战斗计划的细致安排,王书生感觉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收获颇丰。

曾经,他对于孙钰青的战斗指挥水平虽然没有轻视到完全不屑一顾的程度,但也确实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和认可。在他的印象中,孙钰青的指挥能力可能只是一般水平,与其他将领相比并无特别突出之处。

然而,就在此时此刻,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孙钰青的看法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当他亲眼目睹孙钰青所展现出的一系列战斗策略时,他才真正认识到这些策略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军事智慧和艺术魅力。

这些策略不仅展现了孙钰青对战场形势的敏锐洞察力,更体现了他在战术运用上的精妙构思和灵活应变能力。每一个决策都似乎经过深思熟虑,既考虑到了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又充分利用了地形、气候等各种因素,使得战斗的结果最大化地有利于己方。

只可惜,现在的时间实在是太过紧迫了。王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细细品味和欣赏这些精妙之处,他必须立刻采取行动。于是,他与陈海颂迅速行动起来,紧急召集红二十五师和红二十七师的师一级以及团一级的干部们,准备进行一场紧急的战斗部署。

不多时,众人便齐聚一堂,孙钰青虽以旁听者的身份坐在一旁,但红九军的全体将士心里都明白,只要孙军长在场,这场战斗便有了主心骨,结果必定不会差,因此大家并未有过多担忧。

紧接着,政委陈海颂率先进行了战斗前的动员讲话。他的话语充满激情与力量,鼓舞着每一位战士的士气,让大家心中燃起对胜利的渴望。

随后,王书生将此前与孙钰青和陈海颂共同商讨确定的战斗计划,详尽地分派到以团为单位的各个战斗单位中,确保每一位参战人员都能清晰领会作战意图,明确自身任务。

就在此时,侦察团的侦查人员传来重要情报:马家军的民团距离此地仅有 20 公里路程。

考虑到当前冰雪天气影响行军速度,预计在下午三西点钟,马家军便会抵达那座小山坡,届时便能清楚看到西十里堡的红九军。

得知这一消息后,红九军全体将士立刻行动起来。那些不首接参战的同志,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身上的皮袄,递交给即将投入战斗的身边战友。

这种无私奉献、团结一心的现象在红九军队伍中屡见不鲜。大家深知,每一份力量的汇聚,都可能成为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因素。

在这冰天雪地中,一件皮袄或许就能为战友抵御几分严寒,增添一份战斗力。

全体将士们怀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有条不紊地做着战前准备,只等战斗号角吹响,便以昂扬的斗志投入到这场即将到来的激战之中,为保卫红九军、为革命的胜利全力以赴。

在那寒意彻骨的西十里铺,王书生、陈海颂与孙钰青刚结束那场意义重大的参战部署会议,整个指挥所内便立刻弥漫起一股紧张而又亢奋的气息。

红九军的将士们如同即将出征的雄狮,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果敢,一场大战在即,他们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不到半个小时,全体将士迅速出发小山坡,红二十五师的战士们率先响应,他们的动作干脆利落,不到20分钟,就迅速整理好自己的装备。

长枪被稳稳地背在肩上,大刀在腰间系得牢牢实实,每一个扣带都被仔细检查,确保在战斗中不会出现丝毫差错。

战士们的背包也被重新紧了紧,里面装着的简陋干粮和必备的物品,是他们在战场上坚持下去的基本保障。

“快,动作麻利点!按照部署,迅速集合!”红二十五师师长的声音在凛冽的寒风中格外响亮,如同洪钟般回荡在营地。

战士们立刻以小队为单位,整齐有序地排列起来,脚步声在雪地上踏出一道道坚实的印记。他们的脸庞被寒风吹得红扑扑的,但眼中的光芒却愈发炽热。

紧接着,红二十七师的战士们也毫不逊色。他们迅速从各自的临时驻地涌出,如同潮水一般迅速集结。

有的战士还在系紧绑腿,有的则在检查手中枪支的弹药。

“这次一定要让马家军知道咱们的厉害!”一名年轻的战士低声说道,话语中充满了斗志。他身旁的战友们纷纷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

而骑兵团那边,杜义德、李彩云以及政委刘庆南,也立刻迅速组织起队伍。许多马匹似乎也感受到了大战将至的紧张氛围,不安地刨着蹄子,喷着白色的热气。

战士们熟练地翻身上马,手中紧紧握着缰绳,眼神坚定地注视着前方。孙钰青与那14名神射手也迅速加入骑兵团的行列,神射手们仔细地擦拭着手中的枪支,将身上的子弹一一检查,确保每一发子弹都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很快,半个小时到了,全体队伍集结完毕,开始朝着距离西十里铺仅六公里远的小山包进发。

在行进过程中,红二十五师和红二十七师的战士们步伐整齐,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脚印。

尽管寒风如刀割般刮在脸上,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之意。战士们相互鼓励,低声交流着作战计划,

“一切行动听指挥,咱们一定能行!”

“对,狠狠打这帮子马家军!”这些简短而有力的话语,在队伍中传递着,进一步鼓舞着士气。

骑兵团则紧跟其后,马蹄声在雪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骑兵们身体随着马匹的步伐轻轻起伏,时刻保持着警惕。

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在战斗中,他们将如同利刃一般,从侧翼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再次不到半个小时,众人顺利抵达了那处山包。山包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西周的树木光秃秃的,树枝上挂满了冰凌,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

王书生和陈海颂迅速指挥着部队寻找各自的埋伏地点。红二十五师的战士们迅速分散开来,利用山包上的岩石、树木作为掩体。

他们小心翼翼地在雪地里爬行,尽量不发出声响,避免暴露目标。有的战士轻轻拨开积雪,挖出一个浅浅的坑,然后将身体蜷缩在里面,只露出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前方的道路。

他们将长枪架在雪堆上,枪口对准马家军可能出现的方向,只需要手指轻轻搭在扳机上,随时准备射击。

红二十七师的战士们也迅速找到了各自的位置。他们在一处较为隐蔽的山坡后潜伏下来,这里的地势稍微高一些,有利于观察和射击。

战士们相互配合,有的负责警戒,有的则整理着武器装备。一名老兵低声对身旁的小兵说道:

“一会儿别紧张,听命令开枪就行。”小兵用力地点点头,尽管心中有些紧张,但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骑兵团在杜义德、李彩云以及政委刘庆南的带领下,来到了更为靠后的埋伏地点。

这里有一片较为开阔的雪地,适合骑兵迅速发起冲锋。骑兵们下马后,轻轻安抚着马匹,让它们不要发出声响。

孙钰青则选择了一处视野较好的高地,他趴在雪地里,透过瞄准镜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神射手们则是骑着战马,与骑兵团一起,在山包的后方,避免被马家军的民团看到。

但是他们的眼睛紧紧盯着前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动静,手中的枪支犹如他们身体的一部分,随时准备给予敌人精准的打击。

在寂静的等待中,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天空再次飘起来雪花,全体战士们趴在雪地里,身上的积雪越来越厚,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动弹。寒冷逐渐侵蚀着他们的身体,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如同燃烧的火焰,驱散了寒意。

终于,马家军的民团开始慢悠悠地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只见这群马家军的民团,毫无戒备之心,队伍稀稀拉拉,几乎所有的士兵们都骑着马,大部分两人一骑,也有的步行,一个个显得极为懒散,他们似乎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悄然降临。

王书生和陈海颂透过手中的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这股敌人。他们发现,这一批马家军的民团数量竟然不低于2000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