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我王伦从狱中崛起!

第 48 章 精妙操作

加入书架
书名:
水浒,我王伦从狱中崛起!
作者:
熊三叔
本章字数:
4702
更新时间:
2025-07-07

石府哭嚎震天,一片狼藉。

但面对这由县衙最高权力层背书、程序“合法”、且由凶神恶煞之徒执行的查抄,石清残余的亲信根本无力反抗,只能眼睁睁看着多年积蓄被洗劫一空。

所得财物装满数十辆大车,在众目睽睽之下,由三方共同指派的“护兵”押运,送入县衙最深处一座由三方共同派人看守的绝密库房。

每一箱入库,都需要三方代表共同签字画押,程序森严,滴水不漏。

紧接着,孙德海和钱守义尽管心头滴血,但畏惧那十日之期和阴世才的手段,不敢有丝毫拖延,很快便将承诺的“捐输”银两——孙家五千贯,钱家三千贯——如数运到县衙。

钱守义亲自操刀,将其记入一本名为《地方忠义士绅感佩将士忠勇、自愿捐输助饷抚恤册》的临时账簿,每一笔都记录得“情真意切”,仿佛真是乡绅们被石清的“忠义”所感召。

与此同时,孙德海这位在寿张盘踞多年的老吏,展现了其深厚的人脉与强大的“维稳”能力:

他亲自坐镇吏房,召集所有书吏、衙役班头训话。

只见他面色沉痛,声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石清贪功冒进,遭遇天灾,连累寿张!然,值此多事之秋,更需上下齐心,共度难关!凡有妄议军情、散布谣言、扰乱人心者,无论何人,一律以通匪惑众论处,严惩不贷!”

他鹰隼般的目光扫过众人,尤其重点关照了几个平日与石清亲近的班头,无形的压力让所有人噤若寒蝉。

接着,他又亲自召见临湖集及周边各乡里正、有头脸的乡绅。在县衙二堂,他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面孔。

“诸位乡贤!石县尉追剿残匪,不幸遭遇风浪殉国,实乃天妒英才!然,逝者己矣,生者当勉!当前匪患未靖,谣言西起,最易惑乱人心,为贼所乘!”

“望诸位回返乡里,务必向乡民晓以大义,安抚人心,勿信谣,勿传谣!同心协力,方能保一方平安!”

他软硬兼施,既强调“天灾”定调,又暗示可能的“匪患”威胁,让乡绅们不得不配合。

对于石清家族内部几个颇有影响力的旁支头面人物,孙德海则私下约谈。他换上一种“推心置腹”的语气。

“石清贪功冒进,连累家族,其罪难恕!然,朝廷法度,罪不及孥。只要尔等安分守己,不聚众闹事,不妄生事端,老夫或可向县尊求情,保全尔等族产基业…否则,同罪论处,悔之晚矣!”

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成功分化了石家内部可能的抵抗力量。

而钱守义,这位精于算计的主簿,则在阴世才的“指导”下,开始了更精细、也更危险的“账目漂洗”工作。

在一间门窗紧闭、只有他和阴世才才能进入的密室中,钱守义伏案疾书。

他面前摊开着几本厚厚的账簿:《查抄石清逆产清册》、《地方捐输抚恤册》、《县库剿匪安民专项支出簿》…

他发挥其浸淫钱粮刑名数十年的“做账”绝技,进行着一系列复杂而隐秘的账目腾挪。

来源隐匿!

将查抄所得和孙、钱两家“捐输”的巨额款项,绝大部分(约九成)统统归入《查抄石清逆产清册》,来源清晰,“名正言顺”。

孙、钱那八千贯“捐输”,则被拆分成若干小额,混杂在《地方捐输抚恤册》中,淹没在众多“某乡绅捐银五十两”、“某商号捐米十石”的记录里,毫不起眼。

支出合法!

支付梁山的大头 被精心拆解、分散到多个看似合理的支出名目下。

最大一块塞进《县库剿匪安民专项支出簿》中的“重金抚恤殉国将士遗属”项下;

一部分归入“紧急征调民夫加固城防、修缮战损器械”;

一部分划入“悬赏缉拿梁山余孽、犒赏有功乡勇”;

甚至还有一小部分以“资助临湖集受灾商户重建”的名义支出,影射石清征调船只。

三人分赃及运作费用的零头 则消失在“衙门日常行政开支”、“差旅盘费”、“犒赏三班衙役”等零碎账目里,如同水滴入海。

账目平衡!

钱守义小心翼翼地确保每一笔“支出”在账面上都有相应的“收入”来源,并留有“合理”的损耗和结余。

他力求每一笔账在表面上都经得起推敲,数字平衡,逻辑自洽。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做给可能存在的州府审计看的,更是做给王伦看的——证明他们有能力“妥善”处理,维持寿张“太平”的表象。

烛光下,钱守义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手中的笔却稳如磐石。

一本本经过精心“漂洗”的账簿逐渐成型,将滔天的罪恶与通匪的巨款,巧妙地掩埋在一层又一层的“合法”外衣和“合理”支出之下。

阴世才在一旁冷冷地看着,偶尔指出某个数字不够“稳妥”,或某个名目需要“调整”。

这无声的密室,正上演着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账目魔术”。

第十日,午时三刻。

临湖集码头,王伦指定的僻静泊位。

烈日当空,湖风带着湿热的腥气。水面波光粼粼,映照着岸上压抑肃杀的气氛。

阴世才与孙德海并肩而立,两人皆着官服,但神情紧绷,不见丝毫官威,倒像是等待最终判决的囚徒。

钱守义借口“账目需即刻封存上报”并未亲至,只派了心腹小吏远远候着,其畏缩之态不言而喻。

他们身后,是数十辆覆盖着油布的沉重骡车,由两队衙役看守。

这些衙役眼神躲闪,握着水火棍的手心全是汗,显然知道车上装载的绝非寻常货物。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张。

一艘不起眼的乌篷船缓缓靠岸。

朱贵一身青衣,头戴斗笠,如同寻常渔夫,带着几名精悍的水手跳上岸。

他目光平静地扫过阴世才、孙德海,以及那庞大的车队,最后落在那些紧张得几乎要发抖的衙役身上。

“朱头领,幸不辱命。”

阴世才强自镇定,上前一步,拱手行礼,声音刻意保持着平稳,但尾音仍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展开一份誊抄得工整的清单,双手奉上。

“此乃查没逆臣石清贪墨之赃产所得,以及本县同仁感念将士忠勇、自愿捐输之款项。”

“十万贯赔偿,官兵赎金,及折抵之粮米、官盐、布匹、生铁,皆己齐备,数目、成色、斤两,均按贵寨要求,详列于此。请朱头领…查验。”

他刻意咬重“赃产”和“自愿捐输”八个字,将陶文基、孙德海、钱守义三人死死绑在一起,祸福同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