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睿继续解释道:
“我从师爷那里得知,山东大旱半年,如今颗粒无收,难民逃难己经逃到开封府。”
“到达我们汝宁府,恐怕也用不了多久。”
“到时大批难民涌入,粮食肯定不够吃。”
卢睿点到为止,后面并没有多说。
可几人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既然难民都己经跨省逃到河南开封,说明受灾面积很大,难民的基数十分恐怖。
至于难民为何能在没有路引的情况下,横跨一个省?
极有可能是朝廷对这些难民也无能为力,赈灾效果并不理想。
王博几月前就得知山东大旱的消息。
只是没想到大旱持续了半年,让庄稼近乎颗粒无收。
但这是朝廷该考虑的问题,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学子能有什么好办法,他能做的只有护住自己的小家。
朝卢睿道谢后,王博当晚简单收拾行囊,前往王记小吃店铺。
学子陆续离开后。
张夫子收到门房递来的一封信件,是他的学生送来。
打开后,他的目光一凝。
良久重重的叹息道:“唉,此事终究还是压不住了。”
张夫子看向门房吩咐道:“去变卖一些值钱的物件,全换成粮食放在学堂里,到时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门房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何事,可对夫子的信任,让他立刻去照做。
.............................................
汝宁府。
李灵阳和一众同僚依然待在官署里,没和往常一般立刻回家。
反而每个人脸上都浮现深深的凝重。
李灵阳踱步好一会,这才宣泄心中的烦闷,“朝廷让我们尽可能稳住灾民,可如今朝廷国库空虚,需要拖到五月十五收田税后,方有银子赈灾。”
“可大批灾民就快到咱们汝宁府了!”
“况且田税哪能收的如此迅速,必须要等农户全部将地里的作物收割完成才行。”
“等送到京师,最早也要六月份。”
“若是出现差池,就是到八月份也有可能。”
“诸位同僚,你们都说说吧,我们该如何度过这次危机?”
李灵阳捏了捏眉心,投去求助的表情望向房里公事的一众同僚。
“这.......”
府城官府中的大人物,一个个齐齐哑口无言。
是啊。
朝廷收到田税,赈灾前的这段时间他们该怎么度过?
一个照看不好,万一让流民造反,他们这帮官员估计要被撸下去不少,没人能独善其身。
一位官员硬着头皮回道:“知府大人,实在是没办法,只能将朝廷政令下达,祈祷我们能安然度过危机。”
“祈祷!!要不要老子送你去寺庙里跪上十天,好好为我们祈祷祈祷?”
李灵阳气的破口大骂。
怒斥眼前的都是酒囊饭袋,遇到大麻烦没一个顶事的。
沉寂片刻。
又有官员小声说道:“要不知府大人给上面回信一封,让他们再凑凑银子,将灾民阻挡在汝宁府外?”
不得不说,这个提议虽然实施起来一样不现实。
可终究比前面那个靠谱。
但凡朝廷能凑齐银子赈灾,哪会拖到现在还没彻底解决?
“这个也不行,换一个。”李灵阳大声辩驳,可脸色稍有缓和,毕竟属下真的在考虑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将希望寄托于所谓的神学。
最终一大帮官员,商讨了将近一个时辰。
终于拿出一个伤人和,但能顾全大局的解决办法。
李灵阳面色凶戾的拍板呵道:“既然己经没别的办法,我们就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本官不希望有人破坏团结!”
“自今日起,彻底封锁城门,守门将士由本官重新指派。”
“城中的大粮商没一个能悄悄溜出去!”
“万一官府没粮食赈灾,就只能顾全大局,给他们出出血。”
“此事谁可还有异议?”
一众官员互相对视,皆从对方眼中看出决绝。
要知道不少大粮商和官员的关系千丝万缕,甚至是亲戚,可如今为了保全官位,也只能被迫对他们动手。
王记小吃店。
傍晚正是人多的时候,目之所及全是排队的食客。
由于店里生意实在火爆,三叔和三婶也来一起帮忙,两人的工钱也是店里最高。
“侄子来了。”
三婶含笑打着招呼。
王博看到她略显谄媚的笑容,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好不习惯。
“小子,没人接你,怎么自己跑过来,是不是嘴馋了?”三叔王杰探头调侃一句。
王博还是喜欢三叔对他的态度,笑着回道:“三叔、三婶,我回来是有重要的事,之后再和你们说,我爹和娘呢?”
“在里面,你自己问问店里伙计。”
王杰回了句,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王博穿过一桌桌食客,终于找到后厨的高氏,喊了句:“娘。”
“博儿!”高氏听到儿子的喊声,惊喜的转过头,而后挥挥手喊道:“快出去,庖厨里热弄你一身汗。”
王博却不在意,说着自己放田假足足二十天的消息。
“呦,你能在家待二十天呢?到时候娘在家天天给你做好吃的。”
高氏擦了把额头的汗水,语气中满是欣喜。
自从儿子去十竹斋读书,在家的时间从没超过两天。
这下好不容易能待二十天,可不得给儿子好好补补,在学堂读书太辛苦,看起来好像又瘦了。
王博心中一暖,非常的踏实。
只要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大的困难都能迈过去。
不过今晚明显不是说事情的好时机,店里太忙,最重要的事情只能等到明日再和父母交代。
“娘,我去后院了。”
王博不再耽误母亲干活,独自前往店铺的后院。
后院里亲爹王启东正在打捞深井里的凉茶,同样累的满头大汗。
“爹,怎么不点灯?”
王博担忧的将油灯点燃,立马照清周围的景象。
王启东笑了笑,欣慰道:“太忙了没注意。”
是想省些油钱吧?
王博无奈撇嘴。
这个时期的油灯用的大多是动物油脂,例如羊油和牛油,成本还是挺高的。
每次点燃,烧的都是一枚枚铜钱。
“吃了吗?让你娘给你弄些过来。”王启东想到儿子或许没吃晚饭,询问一声。
王博摸了摸肚子。
一天没吃饭,他还真有些饿了。
不过店里如此忙碌,他还是别麻烦母亲好了。
于是回道:“不用,我待会买些烧饼和胡辣汤喝。”
“也行,给我也买一份。”
吃饱喝足后,王博回到卧室中写他的话本《白蛇传》。
要不是在学堂里课业繁重,这部话本早就完成,如今只差最后几页。
翌日。
王博起床后便和爹娘诉说,山东大批灾民快要涌入的情况。
“博儿,要是这样,我们必须早做打算!”
两人全都神色一变。
只有真正挨过饿的人,才知道粮食的宝贝,才清楚的知道灾民饿急了能干出什么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