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替父科举,你状元连中六元

第72章 风雨欲来

加入书架
书名:
让你替父科举,你状元连中六元
作者:
杏木木
本章字数:
4996
更新时间:
2025-07-08

卢睿继续解释道:

“我从师爷那里得知,山东大旱半年,如今颗粒无收,难民逃难己经逃到开封府。”

“到达我们汝宁府,恐怕也用不了多久。”

“到时大批难民涌入,粮食肯定不够吃。”

卢睿点到为止,后面并没有多说。

可几人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既然难民都己经跨省逃到河南开封,说明受灾面积很大,难民的基数十分恐怖。

至于难民为何能在没有路引的情况下,横跨一个省?

极有可能是朝廷对这些难民也无能为力,赈灾效果并不理想。

王博几月前就得知山东大旱的消息。

只是没想到大旱持续了半年,让庄稼近乎颗粒无收。

但这是朝廷该考虑的问题,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学子能有什么好办法,他能做的只有护住自己的小家。

朝卢睿道谢后,王博当晚简单收拾行囊,前往王记小吃店铺。

学子陆续离开后。

张夫子收到门房递来的一封信件,是他的学生送来。

打开后,他的目光一凝。

良久重重的叹息道:“唉,此事终究还是压不住了。”

张夫子看向门房吩咐道:“去变卖一些值钱的物件,全换成粮食放在学堂里,到时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门房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何事,可对夫子的信任,让他立刻去照做。

.............................................

汝宁府。

李灵阳和一众同僚依然待在官署里,没和往常一般立刻回家。

反而每个人脸上都浮现深深的凝重。

李灵阳踱步好一会,这才宣泄心中的烦闷,“朝廷让我们尽可能稳住灾民,可如今朝廷国库空虚,需要拖到五月十五收田税后,方有银子赈灾。”

“可大批灾民就快到咱们汝宁府了!”

“况且田税哪能收的如此迅速,必须要等农户全部将地里的作物收割完成才行。”

“等送到京师,最早也要六月份。”

“若是出现差池,就是到八月份也有可能。”

“诸位同僚,你们都说说吧,我们该如何度过这次危机?”

李灵阳捏了捏眉心,投去求助的表情望向房里公事的一众同僚。

“这.......”

府城官府中的大人物,一个个齐齐哑口无言。

是啊。

朝廷收到田税,赈灾前的这段时间他们该怎么度过?

一个照看不好,万一让流民造反,他们这帮官员估计要被撸下去不少,没人能独善其身。

一位官员硬着头皮回道:“知府大人,实在是没办法,只能将朝廷政令下达,祈祷我们能安然度过危机。”

“祈祷!!要不要老子送你去寺庙里跪上十天,好好为我们祈祷祈祷?”

李灵阳气的破口大骂。

怒斥眼前的都是酒囊饭袋,遇到大麻烦没一个顶事的。

沉寂片刻。

又有官员小声说道:“要不知府大人给上面回信一封,让他们再凑凑银子,将灾民阻挡在汝宁府外?”

不得不说,这个提议虽然实施起来一样不现实。

可终究比前面那个靠谱。

但凡朝廷能凑齐银子赈灾,哪会拖到现在还没彻底解决?

“这个也不行,换一个。”李灵阳大声辩驳,可脸色稍有缓和,毕竟属下真的在考虑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将希望寄托于所谓的神学。

最终一大帮官员,商讨了将近一个时辰。

终于拿出一个伤人和,但能顾全大局的解决办法。

李灵阳面色凶戾的拍板呵道:“既然己经没别的办法,我们就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本官不希望有人破坏团结!”

“自今日起,彻底封锁城门,守门将士由本官重新指派。”

“城中的大粮商没一个能悄悄溜出去!”

“万一官府没粮食赈灾,就只能顾全大局,给他们出出血。”

“此事谁可还有异议?”

一众官员互相对视,皆从对方眼中看出决绝。

要知道不少大粮商和官员的关系千丝万缕,甚至是亲戚,可如今为了保全官位,也只能被迫对他们动手。

王记小吃店。

傍晚正是人多的时候,目之所及全是排队的食客。

由于店里生意实在火爆,三叔和三婶也来一起帮忙,两人的工钱也是店里最高。

“侄子来了。”

三婶含笑打着招呼。

王博看到她略显谄媚的笑容,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好不习惯。

“小子,没人接你,怎么自己跑过来,是不是嘴馋了?”三叔王杰探头调侃一句。

王博还是喜欢三叔对他的态度,笑着回道:“三叔、三婶,我回来是有重要的事,之后再和你们说,我爹和娘呢?”

“在里面,你自己问问店里伙计。”

王杰回了句,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王博穿过一桌桌食客,终于找到后厨的高氏,喊了句:“娘。”

“博儿!”高氏听到儿子的喊声,惊喜的转过头,而后挥挥手喊道:“快出去,庖厨里热弄你一身汗。”

王博却不在意,说着自己放田假足足二十天的消息。

“呦,你能在家待二十天呢?到时候娘在家天天给你做好吃的。”

高氏擦了把额头的汗水,语气中满是欣喜。

自从儿子去十竹斋读书,在家的时间从没超过两天。

这下好不容易能待二十天,可不得给儿子好好补补,在学堂读书太辛苦,看起来好像又瘦了。

王博心中一暖,非常的踏实。

只要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大的困难都能迈过去。

不过今晚明显不是说事情的好时机,店里太忙,最重要的事情只能等到明日再和父母交代。

“娘,我去后院了。”

王博不再耽误母亲干活,独自前往店铺的后院。

后院里亲爹王启东正在打捞深井里的凉茶,同样累的满头大汗。

“爹,怎么不点灯?”

王博担忧的将油灯点燃,立马照清周围的景象。

王启东笑了笑,欣慰道:“太忙了没注意。”

是想省些油钱吧?

王博无奈撇嘴。

这个时期的油灯用的大多是动物油脂,例如羊油和牛油,成本还是挺高的。

每次点燃,烧的都是一枚枚铜钱。

“吃了吗?让你娘给你弄些过来。”王启东想到儿子或许没吃晚饭,询问一声。

王博摸了摸肚子。

一天没吃饭,他还真有些饿了。

不过店里如此忙碌,他还是别麻烦母亲好了。

于是回道:“不用,我待会买些烧饼和胡辣汤喝。”

“也行,给我也买一份。”

吃饱喝足后,王博回到卧室中写他的话本《白蛇传》。

要不是在学堂里课业繁重,这部话本早就完成,如今只差最后几页。

翌日。

王博起床后便和爹娘诉说,山东大批灾民快要涌入的情况。

“博儿,要是这样,我们必须早做打算!”

两人全都神色一变。

只有真正挨过饿的人,才知道粮食的宝贝,才清楚的知道灾民饿急了能干出什么样的事情。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