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瞎眼五年,始皇打爆全球了

第九百九十七章 李治的手段和谁学的?

加入书架
书名:
大秦:瞎眼五年,始皇打爆全球了
作者:
小海疼
本章字数:
6500
更新时间:
2025-07-06

第九百九十七章:李治的手段和谁学的?

当李治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李治已绝非池中之物了,审时度势,以民为天,甚至能考虑到那些小人物。

这样的皇帝,日后的作为简直不敢想象。

“按照你们的说法,出身差,没读过书的人就不会有出路了,那刘邦不用起兵了,等在家里赌钱赌死算了。”

“那韩信也蹭吃蹭喝一辈子算了,那卫青也干脆养马养一辈子,反正没读书就没出路。”

“哈哈哈哈哈哈,陛下说的在理!”

朝堂上不少的平民子弟一听也都笑了起来。

他们都是贫民子弟,这一路走来,那是相当不容易的。

关山难越,关关难过但是他们关关都过了,努力一生,都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给家人一份保障罢了。

而人家门阀,一出生便是他们的终点,实在令人不忿。

卢清水此刻脸色铁青,跟死了十多个马一样说不出半句话来。

这让他怎么反驳?

反驳了有屁用?

“卢大人何故一言不发?”

李治玩味地看着卢清水。

不仅仅是卢清水,刚才就挫败的崔荣这个时候都快倒在地上了,一副快入土的样子。

至于王仁祐,他现在还处于震惊当中。

他突然有点后悔了。

后悔没有直接站队在李治那边,脱离关陇集团,跟着李治混,至少能混成前朝的长孙家一样。

这李治的心胸和抱负,深到他感到害怕。

这样的格局的眼光,日后恐怕是一个比李世民更加可怕的人物。

“朕的对错,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你们若是想让家族子弟也走那条便捷通道,那就让他们自立门户去,让他们自己赚取读书的钱财,让他们也体会贫苦的滋味。”

“若是不想,便让他们安安分分科举去吧。”

李治没有再说话了。

其实这又是对门阀之间的二次制衡。

随着另一条通道的开放,必然会逐渐成为主流,之前李世民改革的科举,自然又会被慢慢荒废掉。

看似是改制出一条新通道,但是实际上科举通道始终只有一条。

这一切都只是李治对科举全面改革计划中的一环。

“朕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治突发其感一般,吟诗道。

此句一出,顿时惊艳四座。

“陛下这句诗厉害啊。”

“咱们大唐的人才、仕子们,是该重新抖擞了!”

“没想到陛下竟也是有如此诗才,完全不逊长安的几大诗家名作。”

……

李治听着大家的恭维,也是习以为常一般。

这不过是他在楚源那里听来的一句诗而已,恰逢此时十分应景,便是吟诵了出来。

他的目光始终看着王、崔、卢三家的代表人。

他们这个时候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

论斗嘴皮子,他们斗不过,论格局,他们眼里只有门阀,装不下百姓,论权势,他们如今少了长孙家的支持,早已势微。

随着李治的三大改制慢慢推行,他们或许也会慢慢沦为庶民。

荣华富贵,都将离他们而去。

其中最为懊恼的莫过于王仁祐,之前他叫嚣的最欢,如今他便是最后悔之人。

大好的富贵,都将消散如烟。

“散朝!”

李治大手一挥,袖袍一甩,潇洒离开。

朝堂里,除了失魂落魄的门阀外,便只剩那些喜笑颜开的寒门官员。

李治的话深深感动了他们,他们此刻都萌生了此生必定要为李治效力,创下一番功绩的决心。

那狄仁杰、娄师德便是最好的榜样!

他们结队散开,朝上便只剩下了落魄的门阀们。

细细数来,竟是只有二十来人了,足足少了十人。

那群见风使舵的东西直接投靠寒门了,估计马上就要变卖家产两袖清风了。

不少小门阀也心里动摇。

按这情况,他们只会越混越差,还不如提前散财,从头奋斗,虽然不富贵,但是至少能保住性命。

要是死死跟随崔家的脚步,那到时候可能连个好一点的坟地都没得选了。

“诸位,不要灰心,一定还会有办法的!”

崔荣此刻脸都快比纸还白了,帕子上还吐了口鲜血,显然已经是怒急攻心,伤了身体。

但这求胜的意志力,还真是够强的。

“我崔家乃千年豪门!绝不会毁在我崔荣手上!”

他像是下了什么决心,目光坚定地走出了太极殿。

卢清水摇了摇头。

“算了,横竖都是死,我卢氏也绝不能倒下!”

此刻的门阀们反而是抱得更紧了。

只是,这对于李治而言,不过都是螳臂当车。

光有一腔热血有什么用呢?

此时的偏殿之中,李治没忍住笑出了声。

“哈哈哈哈哈——”

“当真是痛快!”

想到崔荣那被气得吐血的场面,他不由解气不已。

这老东西先前怎么怼他的?

他不仅仅加倍奉还!他要让崔家家破人亡!

可别怪我李治心狠手辣,都不过是你们门阀先不让我废后的!

此时李治心头舒爽无比。

没有了门阀这座大山挡在自己面前,自己的目光都能看得更远,更清晰了些。

“王大伴,给朕传旨给娄大人和狄大人,让他们继续加大力度。”

李治拿出了一份圣旨。

上面写着让娄师德和狄仁杰放心大胆地去做事,不要顾及其他人,缺钱就找自己要,有自己在撑着,天塌不下来。

“是!”

王大福马上就去传旨了。

对于狄仁杰和娄师德这两个人,李治是非常满意的,这两个,能力非常不错,而且脾气硬,廉洁公正。

这样的人才,万里挑一。

他要用这商业和农业,彻底给那些个门阀打垮。

同时,扩大科举录取名额和武举这两件事,也是刻不容缓。

其中的一些规则和条件,还需要李治去制定。

比如武举的科目,武举的限考人员。

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李治也是不由想起了朝堂之上苏定方和薛仁贵的话。

吐蕃、突勒、高句丽、西凉这几个国家,虽然在太宗时期臣服,但是终究是外族。

如今太宗早就不在,他如今即位六年,也没有压制他们,他们难免是有些蠢蠢欲动了。

“必须想个法子把这些家伙收拾一顿先。”

李治也颇为头疼。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