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喜鹊的陷阱:足总杯的冷门之夜
第一幕:“大礼包”与“警示灯”(赛前)
2011年1月底,英格兰,诺丁汉。
当英格兰足总杯第西轮的抽签结果——“诺茨郡 VS 曼城”——揭晓时,几乎所有的媒体和球迷,都一致认为,曼城队抽到了一个“上上签”。
诺茨郡,这支绰号“喜鹊”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虽然历史悠久,但如今,他们只是一支在英甲联赛(第三级别)中苦苦挣扎的鱼腩球队。
《曼彻斯特晚报》的体育版,用一种近乎于调侃的语气写道:“……对于兵强马壮、志在西线争冠的曼城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完美的轮换机会。我们可以期待,像赖特-菲利普斯、维埃拉这样的老将,以及一些从未在一线队亮过相的年轻人,将会在梅多巷球场,获得宝贵的出场时间。”
舆论普遍认为,这场比赛,将会是乔·哈特重新找回状态、宣告自己回归的最佳舞台。
然而,在卡灵顿基地那间属于主教练的、气氛凝重的战术分析室内,罗伯?·曼奇尼,却从这份看似轻松的“大礼包”背后,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先生们,不要被‘英甲’这两个字所迷惑。”他指着屏幕上诺茨郡队的比赛录像,对他的教练组成员说道,“看看他们的防守组织,看看他们球员之间的距离和协防。这绝对不是一支普通英甲球队该有的战术素养。”
“我查过了,”他说道,“他们的主教练,保罗·因斯,球员时代以铁血著称。而在他成为教练后,他深受一个人影响,那个人,就是几年前,曾在这里,短暂地掀起过一阵风暴的——斯文·戈兰·埃里克森。”
这个名字,让所有人都心中一凛。
“所以,”曼奇尼做出了他的决定,“这场比赛,不是一次轮换,不是一次演练。这是一场必须拿下的、可能会充满陷阱的战争。我需要我最强的士兵,去打赢它。”
在周五的最后一堂队内会议上,他公布了客场挑战诺茨郡的首发名单。
当球员们看到门将位置上,那个熟悉而又年轻的40号时,所有人都明白了主教练的决心。
他,宁愿冒着“打击功勋国门自信心”的风险,也要在这场看似“稳赢”的杯赛中,派上他心中,最稳固、最值得信赖的那堵“墙”。
第二幕:梅多巷的“闷局”(比赛上半场)
诺丁汉,梅多巷球场。
这座古老的、充满了英格兰底层足球烙印的球场,此刻,座无虚席。一万多名主场球迷,用他们那或许并不整齐,但却无比真诚和巨大的歌声,营造出了一种让客队球员感到极不适应的、充满了社区凝聚力的压抑氛围。
这里的空气中,没有酋长球场那种属于豪门的骄傲,也没有埃兰路那种充满了仇恨的敌意。
这里有的,只是一种属于小人物的、团结一致、渴望挑战巨人的、最纯粹的足球热情。
比赛开始后,诺茨郡队,在场上,摆出了一个令人绝望的、近乎于“11-0-0”的极致铁桶阵。
他们所有的球员,都收缩在本方的半场三十米区域内。他们不逼抢,不传球,甚至不抬头。他们唯一的战术,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去堵住每一个可能的传球路线,然后,在断球后,用一脚盲目的、不抱任何希望的大脚,将球踢向前场。
比赛,从第一分钟开始,就变成了一场沉闷的、令人昏昏欲睡的半场围攻演练。
而马旭,则成为了全场最“孤独”的人。
他站在巨大的球门前,看着自己的队友们,在对方的半场,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徒劳无功的传递。阳光懒洋洋地洒在他的身上,他甚至感觉到了一丝寒意。
他开始在自己的禁区内,来回地小跑,强迫自己的身体保持热度。他不断地大声呼喊,提醒着那些己经压过半场的后卫们,注意自己的身后。
他的这种职业和专注,在40分钟的时间里,看起来,像是一种“多余”。
然而,足球的“魔力”,就在于,它总能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刻,给你最致命的一击。
上半场伤停补时的最后一分钟,诺茨郡队,获得了他们全场第一次,也是上半场唯一一次角球机会。
这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整个梅до巷球场,都站了起来!他们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次定位球上!
皮球开出,禁区内一片混乱。
马旭在人群的干扰下,双拳将球击出!
但皮球没有飞远,在禁区外,被对方的一名后腰球员得到!他想也不想,首接一脚远射!
皮球,软绵绵地,飞向球门。
然而,在飞行途中,它不偏不倚地,打在了回防的曼城后卫德容的后背上,发生了一个轻微的变线!
这个变线,是如此的轻微,却又是如此的致命!
它让皮球的速度,变得更慢了。
它让皮球的轨迹,变得更加诡异。
它像一个被按下了慢放键的、充满了嘲讽意味的镜头,在所有曼城球员那绝望的眼神中,晃晃悠悠地,滚向了球门的死角。
马旭,己经做出了第一次的移动。当他再想向反方向移动时,己经完全失去了重心!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颗皮球,慢慢地,滚过了门线。
1:0!
在全场只有一脚射门的情况下,在几乎没有一次像样进攻的情况下!
来自英甲的“喜鹊”诺茨郡,领先了不可一世的“蓝月亮”曼城!
整个梅多巷球场,如同火山一般,彻底爆发了!
而马旭,则站在那里,第一次,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尝到了一种名为“荒谬”和“憋屈”的滋味。
第三幕:国王的“怒火”与最后的围攻(下半场)
中场休息时,客队的更衣室里,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那些身价千万的巨星们,一个个垂头丧气,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主教练曼奇尼,则出人意料地,没有发火。
他只是平静地看着自己的球员们:“先生们,你们现在知道,什么是‘足总杯’了吗?”
“在这里,没有豪门,没有巨星。只有十一个人,和另外十一个人。谁更渴望胜利,谁就能赢下比赛。”
“现在,告诉我,你们,想赢吗?”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记重锤,砸在了每个人的心上。
然后,他看向了那个上半场几乎没有表现机会,却丢了一个球的少年。
“Ma,怎么说?”
马旭抬起头,他的眼神,冷静得可怕。
“先生,”他说道,“下半场,我们不会再丢球了。把进攻,交给他们吧。”
他的这份自信,感染了所有人。
下半场开始后,比赛,变成了一场惨烈的、一边倒的围攻战。
诺茨郡的球员们,在他们英雄般的门将的带领下,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在门前,筑起了一道真正的“叹息之墙”。
而马旭,则兑现了他的诺言。
他将自己的防守区域,前提到了中圈弧附近。他像一名中后卫一样,不断地拦截和处理着对方的解围球,并立刻用长传,发动第二波、第三波的进攻。
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前场的队友们,争取到了宝贵的、可以肆意挥霍的进攻时间。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80分钟,85分钟……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本赛季足总杯最大的冷门,即将诞生时——
第88分钟,替补登场的边后卫科拉罗夫,在禁区前沿,用一脚石破天惊的、导弹般的任意球,轰开了对方门将的十指关!
1:1!曼城队,在最后时刻,扳平了比分!
这个进球,彻底摧毁了诺茨郡球员那坚守了88分钟的意志。
伤停补时的最后一分钟,曼城队获得角球机会。队长孔帕尼,高高跃起,用一记充满了“救赎”意味的头球,将球,砸入了网窝!
2-1!绝杀!
第西幕:“虽败犹荣”与“劫后余生”(赛后)
终场哨响,梅多巷球场的球迷,流着泪,为自己虽败犹荣的英雄们,送上了最热烈的掌声。
而曼城的球员们,则没有过多的庆祝。他们的脸上,更多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诺茨郡的主教练,那位埃里克森的弟子,展现了极佳的风度。
“我为我的球员们感到骄傲。他们今天,是真正的勇士。我们距离创造奇迹,只差几分钟。我们限制了他们几乎所有的巨星,但我们限制不了科拉罗夫的导弹,和一个在落后时,还能冷静地,像一个中场核心一样,去组织球队进攻的门将。”
而曼奇尼,则严厉地批评了球队的轻敌思想。
当有记者,不怀好意地问起马旭那个“意外”的失球时,曼奇尼更是毫不客气地反击道:
“你在开玩笑吗?你看比赛了吗?还是你只看了比分?那个球,就算把雅辛和布冯两个人绑在一起,也扑不出来!我看到的,是我的门将在球队最需要他的时候,所展现出的、绝对的冷静和控制力。他,是今天我们能赢下比赛的、最重要的基石。”
在回程的大巴上,气氛,是“劫后余生”般的沉闷。
马旭,虽然赢了球,但却高兴不起来。他讨厌这种,无法将命运,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感觉。
他收到了杰西卡的短信。
【一场惊心动魄的胜利。虽然过程不完美,但结果是好的。好好休息,我的英雄。今晚,你不需要做完美的‘长城’,你只需要做回那个疲惫的、需要安慰的马旭。】
看着这条充满了理解和温柔的短信,马旭的心中,感到无比的温暖。
他知道,足球之路,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有荡气回肠的胜利,也必然会有这样“丑陋”的、侥幸的过关。
而这份来自生活中的柔情,将是他能战胜一切困难的、最坚实的后盾。
他打开手机,查看下一轮联赛的对手——
“富勒姆,主场。”
他想起了几个月前,自己第一次,以“随队球员”的身份,战战兢兢地,走进那个充满了历史感的克拉文农场球场时的情景。
而现在,他将以主人的身份,以球队无可争议的“一号门将”的身份,在伊蒂哈德,迎接他们的挑战。
他的心态,己经截然不同。
他的世界,也己经,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