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宁殿内。
太后端坐在上首的紫檀木椅上,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臣妾参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万福金安。"众人齐齐行礼。
太后微微抬手:"都起来吧。今儿天凉,皇后怎么穿得这样单薄?"
琅嬅温婉一笑:"谢母后关心,儿臣不冷。"
众人寒暄几句后,太后目光扫过众人,在林澜身上停留片刻,眼神陡然转冷。
"珍妃,听闻你昨夜歇在养心殿?"太后声音不疾不徐,却让殿内温度骤降。
殿内落针可闻,林澜感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有嘲弄的、有同情的、更多的是幸灾乐祸的。
林澜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福身:"回太后的话,臣妾昨夜伺候皇上批阅奏折,皇上体恤,便让臣妾在偏殿歇下了。"
"放肆!"太后猛地一拍案几,茶盏震动。
"养心殿乃皇上理政要地,岂是妃嫔过夜之处?你侍奉皇上六年,连这点规矩都不懂?"
林澜跪倒在地:"臣妾知错。"
"知错?哀家看你是仗着皇上宠爱,目中无人!你身边的奴才也是废物,竟不知劝阻主子?"
太后冷哼一声:"看来是你身边的下人没拦住你。来人,把珍妃的贴身宫女拖出去,重打三十大板!"
这三十大板,若是存心要人命,几棍下去便能叫人咽气,哪怕只是按律施刑,受刑者也难免落个终身残疾的下场。
春桃也明白这个道理,顿时脸色煞白:"太后娘娘饶命!奴婢知错了!"
林澜深深叩首:"太后教训得是,臣妾恃宠而骄,确实该罚。只是春桃向来本分,不过是因我任性才受牵连。若一定要罚,就请太后让我一人承担这三十大板吧!她多次劝阻于我,实在不该受此重刑,还望太后慈悲,饶过她这一回。"
春桃泪流满面,膝行至林澜身侧:"娘娘……"
"哦?你倒会护短。"太后眯起眼睛。
"臣妾不敢。"林澜声音轻柔却坚定。
"只是臣妾犯错,不该连累无辜。春桃自臣妾入宫便跟在身边,忠心耿耿。若因臣妾之过连累无辜,臣妾于心何安?"
高晞月第一个站出来:"太后,珍妃妹妹一向守礼,昨夜想必是皇上坚持,她不好违抗。念在初犯,不如从轻发落?"
富察琅嬅也温声劝道:"珍妃素来懂事,这次定是无心之过。"
站在后排的苏绿筠怯怯地开口:"太后娘娘,珍妃姐姐平日最是和善,这次..."
"纯嫔妹妹还是少说两句吧。"金玉妍轻声打断,眼中闪过一丝算计,"太后娘娘自有决断。"
一首沉默的青樱突然上前一步:"太后,珍妃姐姐平日最是谨慎,这次想必确有缘由。"
太后环视众人,忽然笑了:"好啊,一个个都来为她求情。看来珍妃在宫中的人缘不错嘛。"
林澜额头抵地:"臣妾不敢。"
"既然都求情,那哀家就网开一面。"太后缓缓道,"春桃免去杖责,改为张嘴二十。珍妃,你去殿外跪着,好好反省。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起来。"
林澜叩首:"谢太后恩典。"
……
林澜独自跪在慈宁宫外的青石板上。
深秋的风带着刺骨的寒意,穿透她单薄的衣衫。
她的膝盖很快传来尖锐的疼痛,但她咬紧牙关,一动不动。
春桃跪在一旁,心疼地看着自家主子苍白的面容,眼泪在眼眶里首打转:"娘娘,都是奴婢的错,主子受辱是奴婢无能。"
"傻丫头,太后怕是一早便想为难我,如何是你能左右的。"
"你且退下,别在这里陪着我受冻。"
"奴婢不走!娘娘待奴婢如亲妹,奴婢怎能眼睁睁看着您受苦?"
林澜望着春桃红肿的脸颊——那是方才在殿内受的二十巴掌留下的痕迹。
她伸手轻轻抚过春桃的面颊:"疼吗?"
春桃猛地摇头,却又因动作太大牵动了伤处,疼得倒抽一口冷气:"不、不疼。太后娘娘开恩,没让嬷嬷们下重手。"
林澜从袖中取出药膏:"这是活血化瘀膏,你先擦上。"
春桃慌忙后退半步:“使不得!奴婢幼时经常挨打,这伤不过是家常便饭,平白浪费了好药,反而折煞奴婢了。”
"听话。"林澜语气温柔却不容拒绝,"你若不擦药,明日怎么伺候我?"
春桃这才接过药膏:"娘娘的膝盖都青了,得先给您用。"
"不可,这是罚跪,若被人看见你帮我上药,传到太后耳中,又是一桩罪过。"
春桃咬着嘴唇,眼泪扑簌簌往下掉:"可是……"
正说着,远处传来脚步声,春桃慌忙擦干眼泪,退到一旁。
来人是高晞月。她手里捧着一个小手炉,见到林澜便快步走来:"澜儿。"
林澜有些意外:"姐姐?你怎么来了?"
高晞月蹲下身,将手炉悄悄塞到林澜手中:"快暖暖手。我特意寻了个由头出来。"
林澜感受着暖呼呼的手炉,看平日咋呼的高晞月蹲着替她掖紧披风,这份笨拙的温柔,让她眼眶发烫。
"多谢姐姐,只是若被人看见怕是不好。"
"我们高家才立功,太后不会这个时候为难我的,何况我让丫鬟在路口守着,有人来会报信的。"
林澜心头一暖:"姐姐……"
高晞月看了一眼一旁低眉顺眼的春桃,又道:"你这是何苦!让太后打了这丫鬟出出气也就罢了。"
"姐姐别这样说,事情因我而起,只要她们为我用心做事,我必不让她们因我的事受罚。"
高晞月气得跺脚:"你呀……"硬生生把后半句咽了回去,转头对宫女道:"去取两个软垫来!"
"不可。"林澜制止道,"姐姐的好意我心领了。但这会儿若用了垫子,传到太后耳中,反倒坏事。"
殿内,忽然传出青樱的声音。
林澜和高晞月很默契对视一眼,不再言语,而是竖耳倾听。
青樱特有的磁性声音传来:
"嫔妾觉得'青樱'这个名字不大合时宜。樱花多是粉色,而嫔妾却是青樱,所以不合时宜。臣妾不仅是乌拉那拉氏的女儿,更是爱新觉罗的儿媳,想请太后亲赐新名,许臣妾斩断旧过,祈取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