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柳青把马向阳送的鸡蛋和红糖带给了赵翠花。
“这是向阳哥让我转给你的。”柳青把东西放在翠花面前,
“说是让你好好补补身子。”
赵翠花看着那些鸡蛋和红糖,眼中涌出感激的泪水:“这……这太贵重了。向阳是个好人啊。”
“是啊,他人确实不错。”柳青在一旁说道,
“知道你受苦了,特意让我问问还需要什么。”
“不需要了,不需要了。”赵翠花连忙摆手,
“这些己经够多了。青妹子,你一定要替我好好谢谢他。”
“我会的。”柳青点点头。
从老五家出来,柳青心情很好。马向阳的这个举动,不仅让赵翠花感激,也让她在村民眼中的形象更加正面。毕竟,能让这样一个好人主动帮忙,说明她确实是个值得帮助的人。
更重要的是,这给了她重新接近马向阳的机会和理由。
下午,她又在井边“偶遇”了马向阳。
“向阳哥。”她主动打招呼,
“翠花姐让我谢谢你,说你送的东西太贵重了。”
“不贵重,不贵重。”马向阳连忙摆手,
“翠花婶子喜欢就好。”
“她特别感动,说要亲自谢谢你呢。”柳青笑着说道,
“不过我劝她别折腾了,身子还没完全好。”
“对对对,身体要紧。”马向阳连连点头,
“谢就不用了,大家都是邻居。”
两人又聊了几句,气氛比昨天更加融洽。柳青注意到,马向阳看她的眼神中,那种久违的温柔又回来了。
很好,一切都在按照她的计划进行。
接下来,她要继续这种“偶遇”,慢慢地重新拉近两人的距离。等到感情重新建立起来之后,她就可以开始下一步的行动了。
……
第二天一早,柳青提着菜篮子去菜地摘菜。路过马向阳家门口时,她故意放慢了脚步。
院子里传来咳嗽声,是马向阳的爷爷。老人家坐在门槛上晒太阳,脸色有些发白。
“马爷爷,您身体还好吧?”柳青停下脚步,关切地问道。
老人家抬起头,看到是柳青,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青青,是你啊。我这老骨头,就是老毛病,腰腿疼。”
“马爷爷,您这病得好好治。”柳青放下菜篮子,走到老人身边,
“我听说县里有个老中医,专治这种病。”
“县里啊……”老人家摇摇头,
“太远了,而且看病花钱多。”
“身体要紧。”柳青蹲下身子,
“马爷爷,向阳哥呢?”
“下地去了,天不亮就走了。”老人家叹了口气,
“这孩子最近心事重重的,也不知道怎么了。”
柳青假装不解地问:“向阳哥有什么心事?”
“不知道啊,就是这几天话少了,总是一个人发呆。”老人家摇摇头,
“可能是年轻人的事,我也不好问。”
“向阳哥人这么好,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的。”柳青安慰道。
“是啊,这孩子心善,从小就这样。”老人家的眼中闪过一丝骄傲,
“青青,你说话他听,有机会你劝劝他,别总是闷闷不乐的。”
“好的,马爷爷。”柳青点点头,“我会的。”
说完话,柳青拎着菜篮子继续往前走。老人家的话让她确认了一点——马向阳最近确实心情不好,很可能是因为昨天的谈话。
这正是她想要的效果。
在菜地里摘菜时,柳青看到马向阳正在不远处的地里锄草。他低着头,动作机械,显然心不在焉。
柳青故意在菜地里多待了一会儿,等马向阳锄完草准备离开时,她也收拾好菜篮子。
两人在田埂上“不期而遇”。
“向阳哥。”柳青主动打招呼。
“婶子。”马向阳停下脚步,神情有些局促,
“你也来摘菜?”
“嗯,家里菜不够了。”柳青看着他,
“向阳哥,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没休息好?”
“没事,就是有点累。”马向阳勉强笑了笑。
“向阳哥,刚才我遇到你爷爷了。”柳青边走边说,
“老人家说你最近心事重重的,是不是有什么为难的事?”
马向阳的脚步顿了一下:“没什么事,就是……就是有些乱想。”
“有什么事可以说出来,憋在心里不好。”柳青的语气很真诚,
“如果我能帮上忙的……”
“婶子,你己经够辛苦了。”马向阳看了她一眼,
“翠花嫂子的事,多亏了你。村里人都在夸你心善呢。”
“那都是应该做的。”柳青摆摆手,
“女人不容易,相互帮助是应该的。”
两人走到村口的岔路口,马向阳要往东,柳青要往西。
“向阳哥,你爷爷身体不太好,你要多照顾着点。”柳青临别前说道,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谢谢你,婶子。”马向阳的眼中闪过一丝暖意。
……
回到家中,柳青开始准备午饭。张根生刚从外面回来。
“媳妇儿,今天摘了什么菜?”他洗着手问道。
“韭菜和小白菜。”柳青回答,
“中午给你做韭菜鸡蛋,再蒸点窝窝头。”
“好好好。”张根生高兴地搓着手,
“还是媳妇儿手艺好。”
吃饭时,张根生突然说道:“对了,今天村长跟我说,那边修铁路的活又开工了,还缺人手。我可能要再去干几天。”
柳青手中的筷子停顿了一下:“什么时候开始?”
“明天。”张根生咽下了窝窝头说道,
“估计要干个十天半月的。”
“那你要多带些衣服,外面冷。”柳青关心地说道。
“知道,你放心吧。”张根生点点头,
“我不在家的时候,你一个人要小心点。”
“我会的。”
张根生又要出去修路的消息,让柳青看到了机会。没有张根生在家,她和马向阳接触就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