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十七分,姜绾将手机固定在厨房三脚架上,镜头扫过操作台时,不锈钢调料罐在冷光灯下泛着微光。首播间弹幕正刷过“抄袭狗还有脸首播”的字样,她却拿起整块鹅肝,刀刃与脂肪层接触的瞬间,清晰的“嗤啦”声通过收音器传出。
“顶级鹅肝需与纹路呈45度下刀。”她手腕翻转,薄如蝉翼的肝片坠入温热的黄油锅,边缘迅速泛起焦糖色,“安托万先生说过,这角度能让油脂如晨露般渗透肌理。”弹幕突然卡顿,方才骂战激烈的评论区,渐渐被“这刀工绝了”“香味仿佛穿透屏幕”的感叹覆盖。
她转身取出盛有琼脂的烧杯,树莓汁倒入50℃的胶体时,淡粉色涟漪里浮着细小气泡。“有人质疑分子料理是噱头,”均质机轰鸣着将液体打成绵密泡沫,“但19年安托万先生给我发过段视频——”屏幕分屏切出邮件截图,日期栏“2019.10.7”清晰可见,附件视频里,巴黎后厨的液氮罐正腾起白雾。
镜头切换至老厨师布满皱纹的手,他将草莓冰沙倒入液氮,蓝色烟雾中突然绽开金箔勾勒的埃菲尔铁塔。“他说,‘科技是厨师的第三只手’。”姜绾戴上隔热手套,将泡沫舀进金属托盘,“注意看零下196℃的魔法。”液氮接触泡沫的刹那,粉色碎屑如星尘迸溅,她指尖轻捏,碎屑洒在煎好的鹅肝上,宛如撒落银河。
弹幕区突然被“安托万女儿”账号刷屏:“我父亲从不用液氮!”姜绾盯着注册时间显示“三天前”的账号,冷笑一声点开料理日志。干枯薰衣草从纸页间滑落,她指尖停在潦草笔记处:“2020.3.12,实验失败第7次。尝试用东方糖品替代蔗糖,姜说中国土冰糖融化时会产生特殊焦香物质,或许该试试她带来的桂花蜜......”
“他临终前托人转交了母亲的炖菜秘方。”她将敲碎的冰糖倒入热牛奶,琥珀色颗粒逐渐融化时,奶香混着焦糖气息弥漫厨房。炖菜基底与分子泡沫分层装入玻璃罐,最后撒上从老宅梧桐树下收集的花粉,“这道菜有两层温度:底层炖菜保持65℃,是记忆里灶台的温热;上层泡沫零下5℃,封存着巴黎冬夜的雪。”
瓷勺切开泡沫的瞬间,冷热交融的雾气扑向镜头。首播间在线人数突破两百万,方才叫嚣“抄袭”的评论被点赞过十万的留言覆盖:“突然懂了姜绾说的‘温度是心跳频率’”“那个说父亲不用液氮的账号注销了”。她对着镜头举起安托万的料理日志,泛黄纸页在晨光中轻轻翻动,露出最后一行铅笔字:“致姜:愿你的料理永远带着人间烟火的温度。”
窗外传来第一声鸟鸣,姜绾关掉首播,发现司砚不知何时靠在厨房门口,手里提着袋还冒着热气的豆浆油条。“周虎凌晨西点炸的油条,”他抛来根油条,面衣酥脆的声响里带着惺忪笑意,“说给你补补熬夜消耗的焦糖热量。”
咬下油条的瞬间,滚烫的甜豆浆混着面香在口腔里散开。手机震动着滑出条新闻推送:“陆氏集团深夜声明:与‘味之界’网络舆情事件无关。”姜绾删掉消息,望向逐渐亮起的城市天际线——这一局用味道打赢的仗,不过是“食光纪”登上国际舞台的餐前小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