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食光璀璨

第93章 :团队组建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之食光璀璨
作者:
天鉴阁的武元
本章字数:
6472
更新时间:
2025-06-15

发布会结束后的第五天,暴雨倾盆。姜绾站在“食光纪”临时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雨水在玻璃上划出蜿蜒的痕迹。手中的搪瓷杯里,酸梅汤早己凉透,却舍不得倒掉——这是阿依莎今早送来的试制品,酸得恰到好处,像极了外婆腌的梅子。

“姜总,司先生到了。”助理的敲门声打断思绪。姜绾转身时,司砚正站在门口,雨水顺着伞骨滴落在灰地毯上,洇开小片深色水痕。他换下湿漉漉的西装外套,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牛津纺衬衫,袖口随意卷到手肘,露出腕间褪色的红绳——那是上次去寺庙帮她求平安符时买的。

“想清楚了?”姜绾递过毛巾,目光扫过他昨夜熬夜改的工厂设计图,“跟着我干,可能要从搬砖开始。”

司砚擦了擦头发,忽然笑出声:“你以为我在陆家集团没搬过砖?”他展开随身携带的文件夹,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行业报告,“预制菜赛道的核心壁垒在供应链,我做了份滇南酸汤原料首采方案,你看这里——”他指尖划过地图上的红点,“阿依莎老家的酸汤发酵池,完全符合欧盟有机认证标准,只要打通冷链...”

话音未落,玻璃门忽然被撞开。扎着脏辫的姑娘裹着一身水汽冲进来,怀里抱着个褪色的布包,上面绣着歪歪扭扭的“酸汤鱼”三个字。“姜绾!”她扯开防雨布,露出里面大大小小的陶罐,“我把阿爷的二十代祖传酸汤引子带来了,还有这个——”她掏出张泛黄的纸,“光绪年间的酸汤秘方,族里老人说,当年马帮走茶马古道,全靠这口汤撑着。”

来人是阿依莎,三天前在夜市偶然遇见的哈尼族姑娘。那天姜绾收摊时,看见她蹲在路灯下用芭蕉叶包酸汤鱼,蒸汽裹着木姜子的香气漫过来,瞬间勾住了味蕾。此刻阿依莎正扒拉着陶罐介绍:“这罐是用野山椒发酵三年的老卤,这罐加了木棉花...姜姐你闻闻,这个辣度绝对能让预制菜甩出便利店三条街!”

司砚挑眉看向姜绾,眼里闪过一丝兴味。姜绾接过陶罐轻晃,听着里面气泡翻滚的声音,忽然想起外婆教她腌菜时说的:“好味道是会呼吸的。”她转头对司砚说:“还记得发布会那个穿墨绿旗袍的老太太吗?她女儿今早打电话来,说老太太捧着我们的红烧肉罐头,念叨了整夜‘跟老头子做的一个味’。”

司砚翻开笔记本,快速记录:“情感联结是核心卖点,我们可以做‘用户故事溯源’系列视频——”

“不止。”姜绾打断他,从抽屉里拿出本皱巴巴的手账本,里面贴满了夜市食客的便签:“有个程序员说,吃着我们的牛腩饭,想起妈妈住院时偷偷给他带的保温桶;还有个高中生,用我们的优惠券给奶奶换了碗热汤...”她声音渐低,“这些故事比任何营销都有力量,我们要把它们嵌进产品里。”

阿依莎忽然举起手机:“看!我刚发了酸汤鱼的抖音,播放量破百万了!”屏幕上,她蹲在火塘边煮鱼的画面里,弹幕如雪花般飘过:“这才是正宗的少数民族味道!”“求链接!想给外婆尝尝!”

司砚掏出平板电脑,快速调出数据:“预制菜赛道的情感营销空白区确实存在,不过...”他指尖划过屏幕,“陆沉舟的‘味速达’正在砸钱铺线下便利店,他们的酸菜鱼罐头比我们便宜30%,而且——”

“而且用的是工业合成酸汤底。”阿依莎忽然插话,“我试过他们的产品,除了辣味什么都没有,完全对不起‘酸汤’两个字!”她越说越激动,陶罐在手里晃得咚咚响,“我们哈尼族的酸汤是有灵魂的,要采清晨带露水的野山椒,用百年老坛发酵,还要放...放...”

“放晒干的木姜子和蝴蝶花。”姜绾接过话头,从手账本里抽出张速写,“我昨天画了包装设计稿,想用哈尼族的梯田纹样做底纹,开盖处设计成火塘的形状,一撕开就有‘噗’的轻响,像点燃柴火的声音。”

司砚盯着设计稿,忽然伸手抽走她鬓角的碎发:“你昨天又没睡?”

阿依莎捂着嘴笑出声,姜绾耳尖发烫,忙翻开文件夹:“说正事——工厂那边,林疏桐的投资款到了,但透明车间的环评审批卡了壳。”她指向墙上的规划图,“我想把生产线做成参观通道,让消费者隔着玻璃就能看见酸汤发酵的过程,可环保局说...”

“交给我。”司砚合上电脑,起身时顺手整理她歪掉的桌牌,“我认识个研究食品工业美学的教授,他有个学生在市局,或许能从‘非遗工艺可视化’的角度重新申报。”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她眼下的青黑,“但你得先去睡会儿,不然等下见阿依莎的族人时,该被当成熊猫标本了。”

阿依莎大笑起来,从布包里掏出个绣着蕨类花纹的布袋:“诺,给你的安神药枕,我奶奶用晒干的野菊和艾草做的。”她忽然凑近,压低声音,“姜姐,你跟司先生是不是...嘿嘿,我昨天看见他帮你系鞋带了!”

姜绾差点被酸梅汤呛到,司砚却神色自若地接过药枕:“谢了,正好缺个靠垫。”他转身时,红绳不经意间勾住她的袖口,两人同时触电般缩回手。窗外 thunder轰鸣,办公室里的气氛却忽然变得微妙起来。

下午三点,阿依莎的族人们带着二十口老坛抵达。皮肤黝黑的汉子们抬着裹着红布的坛子,坛子上的铜环叮当作响,像在演奏古老的乐章。领头的老者用哈尼语说了些什么,阿依莎翻译:“我阿爷说,这些坛子跟着我们族走了五代人,见证过饥荒、迁徙,还有...”她声音忽然哽咽,“还有我阿妈的婚礼。”

姜绾郑重地接过老者递来的酸汤引子,指尖触到坛口凝结的酸浆,那是时光沉淀的厚度。她忽然想起外婆临终前交给她的豆瓣酱坛子,也是这样布满包浆,每道划痕都是岁月的注脚。

“我们想跟你们签终身合作协议。”老者用粗糙的手掌拍着坛子,“但有个条件——”他竖起三根手指,“第一,永远不用工业添加剂;第二,每年要回寨子办一次‘酸汤节’;第三...”他看向阿依莎,眼里泛起柔光,“第三,让这丫头当你们的酸汤传承人。”

阿依莎猛地抬头,眼里闪烁着泪光。姜绾伸手握住她的手,感受着她掌心的温度:“何止是传承人,”她望向司砚,又看向满屋子的老坛,“我们要组建的,是支能把千年老手艺搬进预制菜工厂的梦之队。”

司砚忽然开口:“我建议成立‘非遗工艺研发中心’,阿依莎任首席调味师,同时——”他看向老者,“邀请各位老师傅担任技术顾问,我们按月支付传承津贴,再把寨子建成‘食光纪’的酸汤发源地打卡点。”

老者听完翻译,忽然从腰间摘下个银饰挂件,挂在姜绾脖子上:“哈尼族有句话,‘同饮一坛酸汤,便是一世亲人’。”他指向窗外的雨幕,“这场雨是祖先在天上酿酒,等天晴了,你们跟我回寨子,用新收的野山椒开坛!”

暮色西合时,姜绾站在临时仓库里,看着二十口老坛整齐排列,像等待检阅的士兵。司砚不知何时站在身后,递来温热的饭团:“趁热吃,阿依莎说这是用酸汤腌的梅子酱做的。”

她咬了口饭团,酸甜在舌尖炸开,忽然想起外婆的话:“做菜要像做人,得有搭档。”抬头看向他,雨水在他镜片上凝成水珠,却遮不住眼里的光。

“司砚,”她忽然说,“谢谢你愿意陪我疯。”

他挑眉:“你怎么知道我不是在赌?”

“赌什么?”

“赌一个把老坛子搬进CBD的奇迹。”他伸手拂去她肩头的落发,动作自然得仿佛做过千百次,“不过现在看来,赔率很低。”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一缕夕阳斜斜切进仓库,在老坛上投下金色的光斑。姜绾忽然笑出声,那是历经风雨后释然的笑:“其实我们赌的不是奇迹,”她轻轻叩击坛身,听着瓮声瓮气的回响,“是有人愿意为时光停下脚步的诚意。”

司砚看着她被夕阳镀亮的侧脸,忽然想起第一次在夜市遇见她时的场景:她蹲在灶台前搅红烧肉,烟火气裹着肉香扑面而来,像把尘封的钥匙,忽然捅开了他心里某扇久未开启的门。

“姜绾,”他忽然认真地说,“以后别再说‘谢谢’,我们是搭档。”

她转头看他,发现他耳尖有点红,像熟透的梅子。远处传来阿依莎跟族人用哈尼语唱的山歌,歌词听不懂,调子却格外清亮,像一坛新酿的酸汤,酸得人眼眶发烫,却又忍不住想尝第二口。

仓库外,工人正在安装“非遗工艺研发中心”的牌子。风掠过屋檐,檐角的铜铃轻轻晃动,与老坛上的铜环遥相呼应,奏出一串清脆的音符。这或许就是新故事的开始——老手艺与新科技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握手,还有一群怀揣着偏执与热爱的人,在预制菜的钢铁森林里,执意要种出一片带着露水的菜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