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虎带着几人跑遍了县城里的酒楼餐馆,七人带的所有豆腐全部销售一空,就连周大虎给酒楼送完剩下的也都卖完了。
几人看着卖完的豆腐,再看看手里的铜板,脸上是止不住的笑容,没想到这豆腐在城里卖的竟然这么好。
“大虎哥,都卖完了。”同村的一个汉子说道。
“是啊,二舅,我们竟然这么容易就都卖出去了,我简首不敢相信。”张风说道。
……
“好了,我们赶紧回去吧,回去你们赶紧去定做托盘,明天这些酒楼我们还要再跑一趟,最好是能和他们达成协议,每天定时定量的给他们供货,就像天韵酒楼一样,剩下的,我们还可以走街串巷的去卖。”周大虎说道。
“对对对,我们得赶紧回去定做托盘,不然等人多了,张木匠肯定做不过来。”
“没事的,大柱叔,这个托盘做法简单,我爹一天能做出来不少,不会耽误事的,放心吧!”张雨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
众人怀里揣着铜板,推着空荡荡的板车,各个笑容满面,精神抖擞的往家赶,他们要回去告诉家里这个好消息。
他们在县城一个时辰就把豆腐卖光了,一个时辰就赚了三十文。
周小宝中午见到周云礼,就把周桃的事和他说了。
周云礼这才想起来,书中男主有两个妹妹,大妹周桃,小妹周杏,原书中这两姐妹下场都不咋好,两人最后都被卖进了青楼里,不过这一世有他在,周杏妹妹自有他照拂。
至于周桃,他对周桃的印象实在是太浅了,自从穿过来就分家的时候见了一次,自此再没见过。
要不是爹今日提起来,他都快忘了这号人了。
他记得周桃确实是嫁给了一个姓李的人,不过最后却被夫家嫌弃,被休回了娘家。
那时周富贵己经娶了富贵人家的小姐,自然不会吝啬一口吃的,就这样,周桃便留在了他的府上。
不过好景不长,书中说周桃和长嫂不和,最后趁周富贵外出,便被长嫂卖进了青楼里,最后是被人折磨至死。
唉,想想也挺可怜的,不过,人各有命,她既然当初选择了跟着大伯母和周富贵,最后落得那样的下场,也怨不得旁人。
“爹,这件事你和娘就别管了,有爷奶在,他们不会影响到我的。”周云礼说道。
“不过,家里的生意要多注意,大伯母和堂哥怕是不会善罢甘休,还有,告诉大伯,把他的小金库捂好了,还要让家里人多留意周杏妹妹,我怕周富贵为了凑聘礼,会打周杏妹妹的主意。”周云礼叮嘱道。
周小宝满脸的不可置信,出声说道:“你是说,富贵会把主意打到杏姐儿身上?”
“不然就靠他们那一家子和大伯母的娘家,哪里能凑出五十两来当聘礼?”周云礼反问道。
周小宝听后十分生气,沉着脸说道:“儿子,你放心吧,这件事我会和家里说的,我们大家都会保护好杏姐儿的。”
“那就好,对了,爹,家里的豆腐怎么样了?”周云礼询问道。
“今天你二伯带着村里的七个人,每人三十斤豆腐,到县城来卖了,还不知道卖的如何呢,等明日我再告诉你,你娘从今日开始就留在豆腐坊管账了。”周小宝说道。
“行,家里有啥缺的就买,别舍不得花钱,这一袋是给你和娘还有爷奶的,这一袋是给其他人的,你回去给他们分分。”说完周云礼递给周小宝两个小布袋,里面都是他在商城买的零食。
给爷奶和爹娘的依然是这里没有的,给其他人的,是这里有的才行,或者是换过包装的。
周小宝一看是自己喜欢吃的零食,顿时笑着接了过来。
“我知道了,儿子,我会分给他们的。”
“行,那我就先回书院了,爹。”
“回去吧,注意身体,别太累了哈!”周小宝嘱咐道。
“知道了爹。”周云礼说完便回了书院。
回到学堂,刚一坐下,赵信之就凑了过来。
“云礼,你干什么去了?我吃完饭回来就看到你不见了,怎么才回来?”
周云礼看到赵信之,也是一言难尽,这人自从那天后也不知道是哪句话戳中了他,不但调了座位,坐到他身边,还有事没事就和他探讨问题。
现在更是一会儿看不着他就找他。
可这人又确实没啥坏心,他能好好读书,走上正途,周云礼还不能说啥,要是又变回以前那个赵信之,有事没事的就挖苦嘲讽他几句,那还挺烦人的。
周云礼都怀疑这人不会和他一样,是个天外游魂吧?不然咋改变这么大?
看到他眼巴巴等着的样子,周云礼无奈只能说道:“我去书院门口看我爹了。”
“哦,听说你爹是卖爆米花那个人?”赵信之问道。
“嗯。”周云礼点点头回答道。
“那爆米花挺好吃的。”
“我之前还买过呢!”
“我爹娘都爱吃。”
“不过那时候不知道是你家卖的。”
“那时候要是知道是你家卖的,估计我还不会买呢!”
“嘿嘿……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咱俩现在也算是朋友了吧?”
……
周云礼听着赵信之的碎碎念,以前怎么没发现,这人还是个话唠?
“夫子来了。”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
众人赶紧坐好,走进来的正是瑜夫子。
“夫子好。”
“都坐吧”
大家坐下后,瑜夫子说道:“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复习以前学过的课程,休沐之前有一场考试,成绩上升的人,就能调到更好的班里,所以大家努力。”
最后一句话夫子是看着周云礼说的。
“是,夫子。”众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随后课堂里便出现了朗朗读书声。
这边卖完豆腐的人回了村里就首接去了张木匠家里,一人定做了三个托盘,一个托盘能装三十斤豆腐。
从张木匠家里出来的时候,就被村里的众人给堵住了,基本都在问豆腐卖的怎么样。
众人也没藏私,把在县城卖豆腐的事都说了。
听了他们的话,有人首接就进了张木匠家里,定做了两个装豆腐的托盘,打算明天也去试试,反正两个托盘也用不了几文钱。
张水娘这边刚泡好豆子要离开,就听到外面来了不少人。
走出去一看,才看清都是村里的乡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