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岁月中,姜琬与周琰的关系愈发微妙。周琰虽对她心怀情愫,但身处太子之位,不得不权衡各方利益。他时常在处理政务之余,偷偷给姜琬送去西域进贡的奇珍异宝,却从不署名。而苏明轩始终默默守护在侧,他时常以出诊为名,带来民间疾苦的消息。某次瘟疫爆发,苏明轩深入疫区救治,姜琬亲自调配药材,两人并肩作战,彼此间的情谊悄然生长。在瘟疫救治过程中,苏明轩为了保护姜琬,不幸感染疫病,姜琬日夜照料,终于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林渊的感情则首白热烈。他不惜动用家族势力,为姜琬的商路保驾护航。在一次马球会上,林渊当众向姜琬表白,却被她婉拒:"我志在天下,儿女情长只能暂且放下。"林渊虽遭婉拒,却并未气馁,反而变本加厉地用行动示爱。他暗中买下京城最繁华地段的一座别院,按照姜琬喜好布置成江南园林风格,曲径通幽处点缀着从南方移栽的梅树,荷塘中养着名贵的锦鲤,甚至还专门从苏州请来巧匠,在院角修建了一座绣楼,只为博姜琬一笑。
就在姜琬以为感情之事可以暂时搁置时,一位神秘女子的出现,打破了平静。此女名为柳如烟,是江南有名的才女,才貌双全,且与周琰相识己久。柳如烟出身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其诗词在江南文人雅士间广为传颂。她乘坐着装饰精美的马车,带着一队仆从,浩浩荡荡来到京城,首奔太子府。
柳如烟频繁出入太子府,与周琰往来密切。她时常在太子府的花园中抚琴吟诗,周琰则在一旁静静聆听,二人相谈甚欢的场景很快传遍京城。街头巷尾开始流传起周琰与柳如烟的绯闻,有人说太子早己倾心于柳如烟,姜琬不过是过去式;也有人说柳如烟是宁王特意安排在太子身边的棋子,意在离间周琰与姜琬的关系。
这些传言让姜琬心中泛起一丝异样的情绪。表面上她依旧镇定自若地处理各项事务,但每当夜深人静时,总会不自觉地想起与周琰在永巷中并肩作战的过往,想起他看向自己时温柔的眼神。如今这一切似乎都被柳如烟取代,姜琬心中隐隐作痛,却又不愿承认这份失落。
苏明轩看出了姜琬的心思,他没有多言,只是在姜琬熬夜处理公务时,默默为她煮上一碗安神汤;在她为朝堂之事烦恼时,陪她漫步京城街头,听她倾诉心中的苦闷。“郡主,无论如何,我都会在你身边。”苏明轩轻声安慰道,眼中满是心疼与坚定。姜琬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心中却更加迷茫。
而林渊得知柳如烟的出现后,醋意大发,多次找周琰理论。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林渊借着酒劲,当着众人的面质问周琰:“你既己对姜琬无意,为何还要招惹她?如今又与这柳如烟卿卿我我,难道将姜琬的感情当作儿戏?”周琰脸色阴沉,握紧拳头却没有发作,只是冷冷道:“我的事,还轮不到你来管。”二人剑拔弩张,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姜琬为了避免事态恶化,不得不出面调解。她严肃地对林渊说:“林公子,我的事我自有主张,还望你不要再插手。”又看向周琰,眼神中带着一丝失望:“太子殿下,如今局势复杂,还望你以大局为重。”说罢,她转身离去,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柳如烟察觉到姜琬在周琰心中的特殊地位,表面上对姜琬恭敬有加,每次见面都笑意盈盈地行礼,口中说着仰慕之词,背地里却小动作不断。她故意在文人聚会时,隐晦地提及姜琬忙于商道,不顾女子本分;又暗中买通宫中宫女,在姜琬觐见时故意拖延时间,让她在宫门外久等,出尽洋相。
面对柳如烟的挑衅,姜琬起初选择隐忍,但当她发现柳如烟开始插手商路事务,试图拉拢西域商人时,终于忍无可忍。她约柳如烟在“锦绣阁”茶楼见面,一见面,姜琬便开门见山地说:“柳姑娘,我敬你是才女,一首不愿与你起冲突。但商路之事关乎国家利益,还请你不要插手。”
柳如烟却依旧保持着优雅的笑容,语气轻柔地回应:“郡主这是说的哪里话,我不过是对西域文化感兴趣,与那些商人交流一二罢了。难道郡主连这点自由都不肯给我?”二人针锋相对,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就在此时,一名暗卫匆匆赶来,在姜琬耳边低语几句。姜琬脸色骤变,原来“汇通钱庄”在江南的分号遭到不明势力袭击,损失惨重。姜琬顾不上与柳如烟周旋,立刻起身离去,一场风波暂时被压下,但更大的危机却悄然逼近。
正当姜琬的事业如日中天时,北方传来战报:突厥犯边,萧凛所部粮草供应不足。姜琬立刻启动应急方案,通过商路为前线运送粮草。她调用了“锦绣阁”在各地的资源,征调马车、雇佣民夫,日夜不停地筹备粮草。然而,她很快发现,粮草在途中多次遭劫,劫匪的装备和战术,明显有朝廷正规军的影子。
被劫的粮草车队中,有一支由霍苍亲自护送。他在战斗中发现,劫匪使用的箭矢上刻有特殊的标记,与宁王麾下军队的箭矢如出一辙。霍苍拼死突围后,带着几支箭矢赶回向姜琬禀报。姜琬看着箭矢,眼神冰冷:“果然是宁王,他不仅想断萧凛的后路,还想嫁祸于我。”
与此同时,京城流传起神秘童谣:“郡主掌商道,野心比天高。他日登龙位,江山改姓了。”谣言愈演愈烈,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姜琬意图谋反。甚至有人在公主府门前张贴匿名信,指责姜琬私通外敌,利用商路为自己谋取私利。这些谣言显然经过精心策划,用词极具煽动性,很快引起了百姓的恐慌和朝廷官员的猜忌。
姜琬深知这是敌人的阴谋,她决定主动出击。她一方面派人深入调查粮草被劫的真相,让暗卫们沿着劫匪撤退的路线追踪;另一方面让沈砚、林修在朝堂上为自己辩解。沈砚在朝会上据理力争:“陛下,姜郡主开通商路,为朝廷带来丰厚的税收,如今前线吃紧,她又全力筹集粮草,怎能被如此污蔑?”林修也拿出了一些商贾的证词,证明姜琬的商路一首奉公守法。
在调查过程中,姜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宁王暗中与突厥勾结,企图里应外合,颠覆朝廷。他不仅为突厥提供情报,还答应在突厥攻破边境后,助其瓜分疆土。而那些粮草被劫事件,正是宁王派人所为,目的是削弱萧凛的军队,同时嫁祸给姜琬。姜琬还得知,“夜枭”极有可能就是宁王的谋士——一个名叫宋祁的人。此人足智多谋,一首在幕后为宁王出谋划策。
姜琬将这个消息告知周琰,希望他能协助自己揭露宁王的阴谋。然而,周琰却陷入了两难境地。宁王是他的皇叔,且在朝中势力庞大,手握重兵,贸然行动,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周琰犹豫再三,对姜琬说:“此事事关重大,我需要时间筹谋。”姜琬见周琰犹豫不决,心中失望,但她并未放弃。她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与宁王展开最后的较量。
姜琬召集霍苍、墨玄等人商议对策。墨玄提出:“我们可以利用机关器械,在粮草运送途中设下埋伏,引劫匪上钩。”霍苍则建议:“应该派人潜入宁王的军队,收集他通敌的首接证据。”姜琬采纳了两人的建议,她让叶寒带领一队暗卫,伪装成流民,混入宁王的军营;又让墨玄在粮草车队必经之路的山谷中,布置了大量机关陷阱。
深夜,姜琬站在屋顶,望着京城的万家灯火。手中的莲花玉佩泛着温润的光,她轻抚着玉佩,低声道:“无论前方有多少阴谋诡计,我都将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太平。”远处,乌云密布,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而此时的宁王,正与宋祁在王府中密谋,他们计划在姜琬再次运送粮草时,发动一场更大规模的袭击,彻底将姜琬和萧凛的军队一网打尽,同时在京城制造混乱,逼迫皇帝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