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客栈的雕花木窗洒在桌上,我正翻看一本从本地书肆淘来的药典,突然听见阿七在外面咋呼:“大哥!不好了!咱们摊子被砸了!”
我眼皮都没抬,“又被人说是毒药了?”
“比那还糟!”他冲进来时差点撞翻赵老爷子泡茶的矮几,“有人往咱们丹药上泼狗血,说我们拿死人骨头炼药!”
林九渊站在门口,神色冷峻,“是哈桑那边的人干的。”
我放下书,慢悠悠地抿了一口茶,“果然,来者不善。”
金波城虽繁华,但人心未必淳朴。自打我们在客栈门前摆了个小摊试水,生意便断断续续,不是没人买,而是买完之后总有怪事发生。
有人吃了清心丹后睡了一整天,醒来大骂我们下;有人服用了补气丸后拉肚子,怀疑我们下了泻药;更离谱的是,有个老太太非说我们的丹药闻起来像她家祖坟边上的草药,吓得全家不敢出门。
“这帮人根本不懂什么叫‘药效反应’。”阿七愤愤不平,“明明是体质不同,偏要说我们丹药有问题。”
我笑了笑,“他们不是不懂,是不信。”
赵老爷子在一旁摇头晃脑:“老夫当年在西域卖膏药,也碰过这等事。你不入乡随俗,人家就当你耍诈。”
我望着窗外熙攘的街市,心中己有计较。
第二天一早,我带着阿七和林九渊去了城里最大的药材集市。
这里的药材种类繁多,香气扑鼻,有来自天竺的胡椒、波斯的藏红花,还有南洋特有的龙涎香。我一边观察,一边用系统悄悄扫描各种药材的信息,准备做点“本土化”研究。
“你又在嘀咕什么?”阿七见我盯着一株紫叶草看了半天,忍不住问。
“我在想,如果把大唐的丹方和本地药材融合,会不会更容易被接受?”
“你是说……改良配方?”林九渊皱眉,“可这样一来,还算不算你的丹药?”
“当然算。”我笑道,“只要核心功效不变,换汤不换药,还能更贴合本地人的体质。”
正说着,一个穿着蓝袍的年轻人凑了过来,操着一口略显生硬的唐语:“几位是从大唐来的?”
我点点头,“你怎么知道?”
他笑了笑,“你们的眼神不一样,一看就是外乡人。”
“那你呢?”
“我叫穆萨,在书院读书,懂些医术。”他说着指了指我手里的紫叶草,“那是‘梦醒草’,本地人常用来治疗头痛,不过吃多了会头晕。”
我眼前一亮,“看来你对药理颇有研究。”
他谦虚地一笑,“略懂皮毛。”
我当即决定拉他入伙。
当天下午,我们就把穆萨请回了客栈,让他帮忙翻译并解读本地药理知识。果然,有了这位“双语学者”的加入,我们对本地药材的认知迅速提升。
“你们大唐的丹药太霸道了。”穆萨翻看着我带来的丹方,摇头道,“我们这边讲究温和调理,像你们这种猛药,除非急症,没人敢吃。”
“所以我们要调整配方。”我说,“你有没有兴趣一起炼药?”
他眼睛一亮,“可以试试。”
于是,我们开始了一场“中西合璧”的炼丹实验。
炉火升腾,我和穆萨站在炼丹炉前,将大唐的灵芝、黄精与本地的梦醒草、月露藤搭配,尝试新的组合。
“这个比例可能太重了。”他指着一份丹方,“加点蜂蜜和椰汁,味道会更好接受。”
“你这是要炼糖葫芦吗?”阿七在一旁笑。
“味道也是关键。”我点头,“如果丹药吃起来像毒药,谁还敢买?”
经过几次试验,我们终于炼出了一款新丹——“醒神轻体丹”,不仅保留了原本的提神醒脑功效,还加入了本地人熟悉的香甜口感。
为了推广这款新丹,我决定搞一场“现场体验”。
我们在集市中央搭了个小棚子,挂上横幅:“大唐秘制·醒神轻体丹,免费试吃!”
很快便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真的能让人清醒?”一个满脸倦意的商人半信半疑。
“当然。”我笑着递给他一颗,“吃完您就知道了。”
他咬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哇!真清爽!”
“感觉怎么样?”我问。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刚睡醒洗了个冷水脸,整个人都精神了!”
“那就别犹豫了,十枚铜钱三颗,限量供应!”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纷纷掏钱购买。
正当我们忙得不可开交时,一个身穿华服的女子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两个侍女。
她拿起一颗丹药,轻轻嗅了嗅,“味道不错。”
我认出她正是那天在客栈外偷偷观察我们的贵族小姐——艾莉娅。
“小姐要是喜欢,可以多买几瓶。”我笑着递过去一瓶。
她没接,只是淡淡一笑,“我听说,你还会炼其他丹药?”
我心头一动,“要看你想买什么效果的。”
“比如……增强体力、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老?”
我眼神微敛,“这些,都不是随便能炼的。”
她意味深长地看着我,“但我知道,你在大唐,己经炼出来了。”
空气中仿佛有一根看不见的线,悄然绷紧。
“小姐的消息倒是灵通。”我轻描淡写地回应。
她微微一笑,转身离去,只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如果你愿意合作,我可以帮你打开整个南洋的市场。”
我望着她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看来,麻烦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