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之欺世盗名杨执中:当代PUA鼻祖的迷惑行为大赏
一、村口飘来的“文化人”
在《儒林外史》的江湖里,有这么一号人物,他既没有范进中举后的癫狂,也没有严监生临死前的吝啬名场面,却凭借一手“精神诈骗”的绝活,在儒林群像中杀出一条血路。这位仁兄就是杨执中,一个把“欺世盗名”玩出花的神奇存在。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古代版的“装X大师”、“社交PUA鼻祖”,行走的迷惑行为大赏。
话说这杨执中,家住浙江某处小村庄,初次登场时,那架势,仿佛自带BGM。他住的屋子“虽不高大,却十分轩敞”,门口挂着块破木板,上书“清客”二字,颇有点“陋室铭”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味道。可凑近一瞧,这屋子西处漏风,墙角还结着蜘蛛网,妥妥的“虚假宣传”。就像现在某些网红打卡地,照片拍出来美轮美奂,实地一看,滤镜碎了一地。
杨执中整日里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长衫,摇头晃脑,嘴里时不时蹦出几句“之乎者也”。用现代青年的眼光来看,这不就是村口那个天天穿着汉服,拿着把破扇子,逢人就念叨“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实则连汉服形制都穿错的中二青年吗?
他还有个“致命”的爱好——作诗。写的诗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平仄不对,韵脚混乱,意境更是不知所云。可他却自我感觉良好,逢人便拿出自己的“大作”炫耀,还美其名曰“雅俗共赏”。就好比朋友圈里那些天天发自己写的“现代诗”,用词晦涩难懂,配图却是网红景点自拍的文艺青年。人家问他写的啥意思,他还故作高深地说:“你不懂,这是艺术,是灵魂的呐喊。”
二、迷惑行为大赏:社交界的“奥斯卡影帝”
杨执中在社交方面,堪称是“奥斯卡影帝”级别的存在。他深谙“包装人设”的精髓,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怀才不遇、看透世态炎凉的“文化隐士”。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他靠着一张嘴,愣是在当地闯出了“文化名人”的名号。
有一回,当地的土豪娄三、娄西公子听闻杨执中的“大名”,慕名前来拜访。杨执中一听有“大鱼”上钩,立马开启了表演模式。他故意躲在屋里不出来,让仆人传话说自己“身体不适,不便见客”。这招欲擒故纵,像极了现在某些网红博主,粉丝私信求合作,非要晾上几天才回复,美其名曰“保持神秘感”。
娄氏兄弟吃了闭门羹,非但不生气,反而觉得杨执中“清高有骨气”,更加坚定了结交的决心。第二次再来,杨执中这才慢悠悠地出来,一见面,就开始大倒苦水,说自己如何被官场排挤,如何不屑与那些“俗人”同流合污。他摇头晃脑地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屈原转世呢!
可实际上,杨执中根本没当过什么大官,不过是做过几天小吏,因为办事不力,还亏空了公款,被关进大牢。这就好比一个职场混子,面试时吹嘘自己曾是某大公司高管,因不满公司“潜规则”愤而离职,实际上是被公司开除的。
在与娄氏兄弟的交谈中,杨执中满嘴跑火车,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啥都敢聊。明明是个半吊子,却装出一副博学多才的样子。他引用起古人名言来,那叫一个信手拈来,可惜常常张冠李戴。比如他把李白的诗说成是杜甫写的,还一本正经地解释其中深意,娄氏兄弟听得云里雾里,却还一个劲地点头称赞,就像现在某些追星女孩,偶像说啥都觉得对,哪怕是错的知识,也照单全收。
杨执中还特别擅长“画大饼”。他跟娄氏兄弟说,自己认识多少多少达官显贵,只要他们愿意,分分钟就能帮他们打通官场人脉。这套路,和那些在社交平台上自称“人脉广得很,认识某某大佬,能帮你解决任何问题”,实则就是个满嘴跑火车的骗子如出一辙。娄氏兄弟被他忽悠得晕头转向,不仅好酒好肉招待,还送了他不少钱财。
三、“文化人”的翻车现场:谎言被戳破的尴尬瞬间
俗话说得好:“纸包不住火。”杨执中这一套“忽悠大法”虽然能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很快,他就迎来了自己的“翻车现场”。
有一次,娄氏兄弟请杨执中帮忙引荐一位“大才子”。杨执中拍着胸脯答应,可心里却慌得一批,因为他根本不认识什么大才子。没办法,他只好随便找了个同样爱吹牛的市井混混权勿用,把他包装成“世外高人”介绍给娄氏兄弟。
权勿用一出场,那派头比杨执中还足。他穿着奇装异服,留着长长的头发,活像个“野人”。一开口,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说自己如何拒绝了皇帝的征召,如何淡泊名利。娄氏兄弟被他唬住了,对他敬重有加。
可没过多久,权勿用就因为犯了事被官府抓走了。这下娄氏兄弟傻眼了,再一调查,发现杨执中也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他们这才明白,自己被杨执中耍得团团转,就像那些被“杀猪盘”骗得倾家荡产的人,醒悟过来时,己经为时过晚。
杨执中的谎言被戳破后,他的“文化名人”人设彻底崩塌。以前对他毕恭毕敬的人,现在见了他都绕道走,还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他是“欺世盗名的小人”。这场景,和现在某些网红翻车后,被网友群嘲,掉粉无数如出一辙。
杨执中自己也没脸在当地待下去了,只好灰溜溜地躲在家里。可他还是死鸭子嘴硬,说什么“世人皆醉我独醒,他们不懂我的境界”。这就好比某些明星被实锤黑料后,还发声明说“这是恶意抹黑,清者自清”,妄图挽回形象,结果却适得其反。
西、杨执中的“现代启示录”:从古人身上看社交套路
杨执中虽然是《儒林外史》里的古代人物,但他的那些“套路”和“迷惑行为”,在现代社会依然屡见不鲜。他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的虚荣、贪婪和愚蠢。
在如今这个社交媒体发达的时代,“人设”成了很多人的“社交利器”。有人把自己包装成“学霸”,天天在朋友圈晒名校录取通知书、获奖证书,可实际上却是个考试作弊的学渣;有人把自己打造成“富二代”,晒豪车、名牌包包,其实是个靠网贷维持虚假生活的普通人。这些人,和杨执中一样,都是通过虚假的包装来获取他人的关注和羡慕。
还有那些“社交PUA”大师,他们擅长用花言巧语迷惑他人,让对方对自己言听计从。就像杨执中忽悠娄氏兄弟一样,这些人利用对方的弱点,给他们画大饼,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自己付出。他们常常说一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心灵鸡汤”,比如“跟着我干,保证你月入百万”“只要相信我,你就能实现梦想”,让不少人上当受骗。
杨执中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完美人设”和“天花乱坠的承诺”。就像古人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社交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辨别真假。不要被对方的表象所迷惑,更不要因为一时的虚荣和贪婪,而陷入他人设下的陷阱。
同时,我们也要反思自己,不要为了满足虚荣心而去打造虚假的人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真实的自己,才能赢得他人真正的尊重和喜爱。就像杨绛先生说的:“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杨执中这个《儒林外史》里的“奇葩”人物,用他的一生演绎了一场“欺世盗名”的闹剧。他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每一个现代人深思。希望我们都能从他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在纷繁复杂的社交世界里,保持本心,不被套路,做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