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指南
1.非感情线:故事核心并非爱情可以跳过此处
2.书名误导预警:书名可能具有迷惑性,切勿被表面字眼误导。
3.虽然灵感源自网络案例,但所有内容均为虚构,与现实人物、事件无关联,仅借题材进行艺术创作!
4.废话不多说,脑子存这里,大家都发财∽
-----------------------------------------------------------
那辆卡车是在一个阴沉的黄昏开进橡树镇的,像一片肮脏的、带着铁锈味儿的乌云,沉沉压在了镇子唯一的泥土路上。
车轮碾过湿泥,发出沉闷又粘稠的呻吟。卡车后斗蒙着厚厚的、看不清里面内容的油布,像裹着一个不愿示人的秘密。驾驶室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男人走了下来。
维克。
镇上的人后来都这么叫他,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疏远和好奇。
他个子不高,背微微有些驼,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看不出原来颜色的旧外套,袖口磨得起了毛边。
头发是那种灰扑扑的颜色,夹杂着顽固的白丝,凌乱地贴在头皮上。
他的脸被风霜刻满了沟壑,眼神却像蒙着一层薄雾,让人难以看清里面藏着什么。
他走路时脚步很轻,近乎悄无声息,仿佛生怕惊扰了什么。只有当他抬头看向那些拴在门廊柱子下、或是隔着篱笆好奇张望的幼犬时,那层薄雾似乎才裂开一丝缝隙,泄露出一点极其短暂的、难以捕捉的柔和。
“收狗。”他的声音沙哑,如同砂纸摩擦着生锈的铁皮,音量不大,却奇异地穿透了傍晚的宁静,清晰地钻进每一户开着门窗的人家耳朵里。他手里捏着一叠脏兮兮的钞票,边缘都卷了角。“幼犬,健康活泼的就行。价钱,”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几个闻声探出头来的邻居,“比镇上最高的价,再加三成。”
人群里立刻响起一片压低的嗡嗡议论声。比最高价还加三成?这价码高得离谱,透着股不正常的邪乎劲儿。橡树镇小,人们彼此熟悉得如同自己掌心的纹路,可眼前这个叫维克的男人,从头到脚都透着格格不入的陌生和可疑。
“这人……怕不是有什么毛病吧?”杂货铺的老杰克叼着烟斗,眯缝着眼打量着维克那身旧行头和那叠厚厚的钞票,语气里满是狐疑,“瞧他那样子,像是能掏出这么多钱的人?别是假钞吧?”
“我看悬,”旁边抱着胳膊的玛莎婶婶撇了撇嘴,目光锐利地扫过维克沾满泥点的裤腿和那双磨损得厉害的旧皮鞋,“收狗贩子哪个不是精得跟鬼似的?恨不得把价钱压到地缝里去。他倒好,上来就加钱?事出反常必有妖!我看啊,指不定是偷了狗去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斗狗?剥皮?”
她越说声音越冷,周围几个女人也跟着点头,脸上浮起忧虑的神色。
我,亚瑟·格林,那年刚满十岁,正是好奇心比野草长得还疯的年纪。
我像条滑溜的小鱼,从大人密密匝匝的腿缝里钻到了最前面。
维克身上那股混合着廉价烟草、铁锈、尘土,还有一种……一种难以形容的、属于许多动物聚集在一起的特殊气味,扑面而来。
这味道并不好闻,却奇异地拽住了我的脚步。
我紧紧攥着母亲的围裙一角,目光却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维克身上,钉在他手里那沓散发着油墨和汗味儿的钞票上,更钉在邻居们脸上那些毫不掩饰的怀疑和戒备上。
维克似乎对这些议论全然不觉,或者说,他根本不在意。
他微微佝偻着背,站在那辆沉默的卡车旁,像一块被遗忘在路边的、生了苔藓的石头。
他的目光越过人群的头顶,投向远处暮色渐合的田野,那片灰蒙蒙的空旷里,仿佛藏着能让他短暂逃离喧嚣的慰藉。
我家的小狗托比,一只刚满西个月、浑身覆盖着柔软金色卷毛的小家伙,此刻正不安分地在我脚边打转,用它湿漉漉的鼻子蹭着我的裤腿,发出呜呜的撒娇声。
它太小了,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正被大人们审视的目光和那个陌生男人手里的钞票所掂量。
母亲低头看着我,又看看托比,脸上交织着犹豫和一种被生活打磨出的疲惫。父亲在城里工厂做工,收入微薄,家里日子总是紧巴巴的。
维克开出的那个高得离谱的价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拉扯着母亲的心。
那笔钱,或许能顶上父亲辛苦一个多月的工钱。我能看到母亲眼底深处闪烁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