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天色微亮,宝钗如常起身,稍作梳洗后便伸手去推房门,刚将门打开一道缝隙,他便被门外齐刷刷杵着的几道人影惊得脚步一顿。
定睛看去,只见薛蟠小斧几人竟都候在廊下,个个两眼放光,一见他露面便呼啦一下围了上来。
“弟弟!快说说!那帖子到底怎么回事?”薛蟠性子最急,嗓门也亮,劈头就问。
“对啊二少爷!我们都琢磨一宿了!”
青岚站在稍后些的位置,脸上带着几分尴尬与无奈,上前一步低声道,“少爷,小的拦了……但实在拦不住大少爷和诸位……”
宝钗目光扫过众人眼底的青黑,心中那点微末的起床气也消散了,只余下几分无奈的好笑。
他唇角微弯,摇了摇头,“大清早的,堵在门口像什么样子?”
“都先去忙自己手头的事。读书时辰快到了,该去演武场的也莫耽搁杨师傅的课。待读书时,我自会分说。”
“啊?还要等到读书时候?”薛蟠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肩膀都垮了下来。
纵有万般好奇,众人现下也只能强行按捺下去,各自去做各自的事情。
很快,读书的时辰到了。众人齐聚薛蟠那间如今己布置得颇为舒适的书房,然而不管是谁,都有些心不在焉,就连翻书页的声音都比往日急躁几分。
宝钗将众人神色尽收眼底,他将自己手中的书册轻轻合拢,放在一旁光滑的降香黄檀书案上。
书房内霎时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宝钗略作沉吟后,终于开口,“昨日所问,关于请帖之事,其理并不深奥。”
他顿了顿,见众人皆屏息凝神,才缓缓道,“薛家绣品,技艺虽精,针法配色亦可称上乘,然而放眼江南,能绣出此等水准者,绝非我薛家独一份。若论‘举世无双’,尚且不足。”
薛蟠一听,刚想张口反驳,就被身旁的石头与青岚一左一右扯了下袖子,只得把话咽了回去,但面上却依旧有几分不服气。
宝钗摆了摆手,示意青岚与石头松开薛蟠的袖子,“人外有人,技艺一事,若想一枝独秀,难于登天。”
“不过技艺虽是根本,却非全部,欲使绣品声名鹊起,价值倍增,立于不败之地,需得‘三分绣品,七分造势’。”
“‘造势’?”石头挠了挠头,他倒是知道这个词,却有些搞不明白,只是卖个绣品而己,为什么还要造势?
“不错,势者,声势名望也。”宝钗解释道,“南北货行前番‘只展不卖’,吊足胃口,引得全城瞩目,这便是‘造势’之始。”
“如今时机成熟,绣品将售,若此时如寻常货物般摆上柜台,任人挑选,甚至价高者得,那此前辛苦营造的‘势’,顷刻间便会如沙塔般崩塌。”
“为何?”薛蟠忍不住插嘴,“有人愿意出一千两买,咱们首接卖给他不就好了?银子落袋为安啊!”
宝钗微微摇头,“大哥只想到了银子,若如此做了,我薛家绣品与市井铺子里那些寻常绣件何异?不过是一件贵些的玩物罢了。”
“那些真正清高自诩的文人雅士、世家名媛,反倒会因其沾染了过于浓重的铜臭而心生轻视,避之不及。这‘势’,也就成了虚张声势的笑话。”
他目光扫过众人,见众人皆是一副若有所思之色,就连小斧与薛蟠也紧皱眉头思索,便继续解释道,“因此,这‘势’要维持下去,甚至更上层楼,就不能让绣品轻易落入人手。需得设置一道门槛。”
“这道门槛,便是‘知绣、懂绣、人品端庄’,设这道门槛,一则可彰显我薛家绣品非是俗物,只配知音;二则可筛选掉那些只图炫耀、附庸风雅甚至别有用心之辈,确保绣品所托得人,名声不受玷污;三则……”
宝钗眼中闪过一丝深意,“借这些真正懂行且有声望的‘知音’之口,将绣品的声名传播得更远、更广、更高。此乃‘势’之延续与升华。”
一番话下来,众人皆陷入沉思,薛蟠虽然对“银子落袋为安”的想法还有点念念不舍,但弟弟说得条理分明,似乎确实更有道理。
宝钗看着众人脸上神色的变化,知道他们至少理解了七八分。
他笑着拿起书来,轻轻敲了一下离自己最近的青岚脑袋,“这道理是不难,只是你们接触得少了,才想不明白,不过不要紧,日后你们办事多了,总归能体悟出来。”
“往后,要多读书,多跟着几位厉害的掌柜学学。”
这话的意思是……青岚第一个反应过来,他猛然抬头看向宝钗,却见宝钗笑而不语,只是眼神示意他继续将手里的书拿起来。
“好了,诸位先读书吧,过两日送请帖的时候,少不了你们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