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黑金国际临时谈判营地
清晨
黑金国际的工兵们早己在谈判区搭建好了临时营地。
三顶墨绿色的军用帐篷呈品字形排列,中央的主帐篷上悬挂着黑金国际的章鱼旗帜。
帐篷西周,二十名黑金国际特种部队士兵全副武装,手持加装消音器的M4A1,目光冷峻地扫视着西周。
"检查设备。"
谈判负责人伏拉夫少校低声命令。
两名技术员迅速调试着桌上的录音设备,确保每一句话都会被记录下来。
桌面上铺着一张东北地区地图,上面标注着双方的势力范围和最近的冲突点。
"他们来了。"
站在帐篷外的哨兵低声通报。
伏拉夫少校整理了一下黑色风衣的领口,嘴角微微上扬
"让他们进来。"
..........
五名小倭子军官在西名持枪卫兵的陪同下,缓步走向谈判帐篷。为首的是一名戴着圆框眼镜、面容阴鸷的大佐——山本一七,关东军情报部高级参谋。
他的目光扫过黑金国际士兵的装备,眼神微微一沉。
"请交出随身武器。"
一名黑金国际士兵拦住了鬼子的卫兵。
山本大佐抬手示意部下配合,自己则缓步走入帐篷。
他的皮鞋踩在木质地板上的声音格外清晰,在刻意展示自己的从容。
少校坐在长桌对面,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脸上挂着礼貌而冰冷的微笑
"山本大佐,久仰。"
山本微微鞠躬,动作标准得像是从教科书上复制下来的
"伏拉夫阁下,幸会。"
双方落座,空气瞬间凝固。
........
侍者端上两杯咖啡,黑金国际的是现磨的蓝山,东瀛人的则是他们自带的绿茶。山本大佐轻轻抿了一口,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太苦了。
"我们今天的议题很简单。"
伏拉夫少校开门见山
"停止边境摩擦,开放贸易。"
山本大佐放下茶杯,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精光
"黑金国际愿意与我们贸易?这倒是......出乎意料。"
"战争烧钱。"
伏拉夫耸耸肩
"我们算过账,一颗155mm炮弹的成本,够造三台收音机。"
帐篷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录音设备的磁带在"沙沙"转动,他一时间不知道是高兴还是什么高兴的是终于不被炮轰了不高兴是被侮辱了。
..........
黑金国际的经济顾问李维康推了推眼镜,拿出一份清单:
"我们可以提供以下商品:
- 黑金国际制收音机(每台550日元)
- 章鱼牌暖水瓶(每个15日元)
- 军用压缩饼干(每箱51日元)
- 医疗用品(价格另议)"
小倭子的后勤军官田中盯着清单,喉结滚动了一下——这些东西,正是他急需的。
尤其是医疗用品,他们的野战医院己经快断药了。
山本大佐面无表情
"我们需要用什么交换?"
李维康微笑
"矿产、粮食、或者......情报。"
最后一句话让帐篷内的温度骤降。
山本大佐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
"情报免谈我们可以提供大豆、煤炭,以及......部分稀有金属。"
安德斯少校挑眉
"比如?"
"黄金。"
山本大佐缓缓吐出。
黑金国际的几名军官交换了一下眼神。
...........
谈判进行了三个小时,最终达成了一份临时贸易协定
1. 双方停止边境摩擦,设立中立区。
2. 黑金国际每月向小倭子提供200台收音机、500个暖水瓶、1000箱压缩饼干等其他商品。
3. 东瀛人以煤炭、大豆和黄金矿作为交换。
4. 贸易路线由黑金国际武装押运,双方不得干扰。
签字时,山本大佐的钢笔微微一顿
"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伏拉夫少校笑得意味深长:"当然,为了和平嘛。"
两人握手,快门声响起,黑金国际的随行记者拍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
鬼子代表团刚离开视线,伏拉夫少校就扯松了领带
"录音录像都保存好了?"
技术员点头
"清晰度100%。"
"很好。"
伏拉夫冷笑
"把'黄金需求'这条单独标注,发给总基地。"
要不是他们产能过剩了又不想大亏本和敌人做贸易也就黑金国际那群经济学家才搞得出来了。
另一边,山本大佐坐在返程的汽车上,对副官低声道
"通知奉天兵工厂快点生产。"
副官犹豫
"大佐,我们真要和他们贸易?"
山本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
"帝国需要时间......而他们会付出轻敌的代价。"
........
当天《哈滨尔日报》头版刊登了谈判照片,标题赫然是
《黑金国际与东瀛人达成和平协议》
中央广场上,百姓们围着告示栏议论纷纷。
"真不打了?"
卖烤地瓜的老赵头挠着头。
"屁!"
码头工人吐了口唾沫
"小倭子的话能信?我赌不出三个月......"
..............
黑金国际工业区天刚亮
第三工业区的铁门"嘎吱"一声打开。
二十辆墨绿色卡车排成长龙,车身上"黑金物流"的章鱼标志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装卸工老周,指挥着工友们将打包好的货箱搬上车。
"轻点!这箱是玻璃制品!"
他拍开毛手毛脚的新人,亲自调整了防震棉的位置。
货箱侧面用东瀛语标注着"易碎品",底下还印着小小的生产批号——88/HB-3。
..........
在质检车间,女工们正给最后一批货物系上缎带。
17岁的学徒工小翠盯着手里的铁皮饼干盒发愣——盒面印着樱花图案,里头整齐码放着十块牛奶巧克力,每块都用印着章鱼logo的金色锡纸包裹。
"发什么呆?"
车间主任张姐拍她后脑勺
"这批要赶九点发车!"
"张姐,这盒子..."
小翠翻看着底部小字
"咱厂不是军工厂吗?咋还做这么精致的..."
"嘘!"
张姐警惕地看了眼门口的士兵
"上头的订单,管那么多干啥?"
.........
上午十点,车队在五辆L-25装甲车护送下驶向边境。
押运队长卡尼坐在头车副驾,膝盖上摊开着货单:
- 章鱼牌暖水瓶x500
- 北极星收音机x200
- 军用巧克力x1000盒
- 搪瓷餐具套装x300
........
正午时分,车队停在双方边境线的7号检查站。
对面早己等着二十多辆东瀛人卡车,车旁站着穿呢子军服的小倭子后勤官。
双方士兵枪口朝下,但手指都没离开扳机。
"验货。"
旁边一名士兵示意打开货箱。
东瀛军需官中村用戴着白手套的手指,轻轻划过暖水瓶外壳。
银灰色的金属瓶身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双层真空结构让瓶壁摸起来冰凉光滑。
"哟西..."
他不由自主赞叹,随即板起脸
"按清单清点!"
.....
当晚,这批货物就出现在东瀛高层的社交场合。
陆军中将夫人美智子抚摸着刚拆封的收音机,镀铬旋钮转动时发出悦耳的"咔嗒"声。
"诸君请看,"
她向其他军官太太展示
"这个波段能收到东京的放送呢!"喇叭里正传出《君之代》的旋律,音质清晰得没有半点杂音。
角落里一个孩子手里拿着着一包黑金国际薯片。
十岁的武田浩吃下一片他瞬间觉得脆脆的根本停不下来。
...........
而在附近军营,普通士兵们也分到了战利品。
二等兵山田捧着刚发的搪瓷饭盒,内胆雪白的釉面能照出人影。
他犹豫着敲了敲盒盖,清脆的"叮叮"声引来战友围观。
"支那居然能造这么好的..."
话没说完就被旁边老兵纠正
"八嘎!现在要叫黑金章鱼!"
........
夜深人静时,他们兵工厂的实验室还亮着灯。
技术主任佐藤戴着放大镜,正在拆卸收音机。当他看到这精妙的工艺额头渗出冷汗——以他们的工业水平,至少还要五年才能仿制。
"课长..."
助手小声报告
"这收音机的结构..我们看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