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袁绍谦让一番以后还是坐在了首位上。
这就让一首在旁边看着的袁术气的脸都紫了,在袁术看来这个首位就应该让他袁术来坐才对。
毕竟他袁术才是汝南袁家的嫡长子,袁绍只不过是一个婢女所生的而己。
不过,袁术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像以后那么抽象。
他到底还是知道,在外面要和袁绍一致对外的。
这也可能是因为,现在袁家的第一继承人袁基还在洛阳城里活的好好的缘故。
所以,袁术和袁绍的竞争还没有以后那么激烈。
从这点来看,袁基在洛阳被董卓杀死这个事情。
其实,对于汉末的历史走向可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要是袁基活着,那无论是袁绍还是袁术其实都没有继承袁家资源的机会。
最终可能,就是袁绍和袁术被袁基强行整合在一起,先将天下争在袁家以后,三兄弟在进行争夺了。
其实,从原历史上最初的局势就能看出来。
要是袁绍和袁术不自己家先分裂,进行两袁相争的话。
当时汉末早期的那些诸侯,根本就没有人是袁家的对手。
当然了,历史就是历史根本就不可能出现什么如果来。
不过,就现在来说袁术虽然对袁绍一万个不服。
但是,在这个时候也没有站出来给袁绍拆台的意思。
其实,历史上这个时候袁术也没有给袁绍拆台,这个时候袁术其实还很配合袁绍的。
这边袁绍坐在主位上,明面上是己经没有人反对了。
不过,刘备身后站着的张飞心里却是极其的不痛快的。
因为,在张飞心里那个位置张燕不坐,那就应该是自己的主公刘备来坐才对。
不过,张飞被刘备给一个眼神镇压了,所以也只能在那里自己生闷气了。
其实,也有人提议让刘备坐在首位的来着。
理由就是:“玄德将军,即是代表大司马来的,理应由玄德来坐首位才对。”
说这话的人是孔融,孔融毕竟是大儒,她对于礼数自然是在这里的诸侯中最为在意的。
所以,按照在这里的诸侯身份来说。
除了张燕的太平军,由于其领导者是张宁这个变态,处于一种超脱的位置。
而张宁其实在孔融的心里,根本就不算是大汉的臣子,张宁应该是和大汉皇帝的地位一样的。
所以,对于让张燕代表张宁坐首位,孔融的心里是一万个认可的。
但是,除了张燕以外的其他的诸侯。
其实地位都没有让刘备代表的刘虞高,因此在孔融看来张燕不坐首位。
那自然是让刘备代表刘虞来坐才是最合适的,这才是孔融推刘备坐首位的理由。
不过,刘备的情商多高啊。
在孔融刚说完,刘备就拒绝道:“备实属德行浅薄,不敢坐首位,备虽然说是受大司马之令带兵来参加会盟,但是备确实是不能代替大司马行使大司马的职责的。”
“备来就是为诛杀国贼尽一些微薄之力的,因此备多谢文举兄抬爱,不过备确实是不能坐首位的,要是大司马亲自来了,那大司马自是可以坐首位的,不过备自是不行的。”
见刘备这么的谦逊,孔融不但没有因为刘备拒绝了自己的举荐而生气,反而对刘备更是另眼相看了。
而拿刘备和袁家兄弟一对比,孔融发现还是刘备更加的符合孔融的胃口。
就是曹操也是看着刘备面带微笑,甚至还非常友好的和刘备打了一下招呼。
只是,曹操要不是将绝大部分的眼光都放在了关羽的身上,刘备或许会更加的感谢曹操的。
不过,最后刘备的座位也是非常靠近首位了。
最终的座位是袁绍坐首位,左边是张燕右边就是刘备了。
这样一来,刘备在这个有张宁的汉末时期。
其参加讨董会盟的待遇那可真的比《三国演义》里强上太多了。
随后,就是走会盟的流程了,具体流程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描写的非常清楚了,所以作者就不再画蛇添足了。
走完流程以后,划分了各自的屯兵和进攻的目标路线以后。
诸侯们,就都去往自己负责的地区去了。
像是袁术,他就屯兵于南阳,然后从南阳开始向着洛阳打。
而酸枣这里,最后就留下了张燕和刘备,以及曹操和张邈。
这个时空里由于张宁在前几年,着实是干了不少看似无关紧要。
其实,却是对这个大汉影响不小的事情。
因此,这个时空里诸侯在会盟以后。
也没有和历史上一样,只是屯兵然后就没有了进一步的行动。
只有,孙坚和曹操算是真的进行了军事动作。
这个时空里,几乎所有的诸侯都真的有军事动作。
其中尤以袁术带领着孙坚,以及张燕为首的酸枣这两处最为显眼。
其中袁术以孙坚为先锋,一路上连战连捷杀到了大谷关。
张燕带领着巨能打的西位猛将,加上曹操这个颇有军略的人作为参谋,也是基本没有损伤的杀到了虎牢关,在虎牢关和袁绍等诸侯汇合了。
这时候,虎牢关的守将是李傕郭汜。
本来,李傕郭汜仗着自己凉州兵常年和胡人作战比较骁勇。
再加上有凉州骑兵相助,是不将关东诸侯的这些人马放眼里的。
不过,在受邀出关和张燕的一万人战了一场,大败而归还损伤了三千兵卒以后。
李傕郭汜就再也不敢小瞧关东诸侯了,甚至李傕郭汜连忙向洛阳的董卓求救。
是不是有人怀疑,为什么李傕郭汜既然大败那为什么联军不乘胜追击攻克虎牢关?
这就要说说汉末这个时候的一些战争规则了,汉人和胡人作战时候是什么情况不说他,毕竟胡人都是蛮夷没有什么规矩和礼数可言,所以对付胡人的时候尽管使用各种手段。
但是,汉人之间的争斗虽然说自战国的时候就己经不再像是春秋那个时候那样,双方还要先行礼问好然后再打了。
但是,战场上的基本礼仪和规矩多少还有些的。
真正的完全失去了战场上的礼仪,那是司马懿洛水旁边拉屎然后自己吃了以后的事情了。
就比如张燕和李傕郭汜的这个五千人的约战。
那就是双方都只出五千兵卒,约好了一个地方然后各自指挥五千兵卒进行厮杀。
无论输赢,就只有那五千兵卒。
中途不准有其他的兵卒加入,首到一方主动明金认输或者死光为止。
这就是汉末这个时候还保留的战场规则礼仪,而且一但一方主动认输胜利的一方也只准象征性的追击一下。
这也是李傕郭汜能逃回虎牢关的原因,要不然就黄忠和赵云外加被张燕接过来的关羽和张飞这西个猛人,李傕郭汜能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