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西节 机械脉搏与血色潮汐
麻坡河的晨雾尚未散尽,B-25轰炸机群投下的炸弹己在日军阵地上炸开第一朵硝烟。我站在距离前线三公里的地下观察哨,透过潜望镜看着对岸燃起的橘红色火浪,听着耳机里此起彼伏的战报声,喉结不自觉地滚动——这场战役,我们赌上了整个马来亚的工业命脉。
"将军!日军驱逐舰开始炮击西岸阵地!"通讯兵的声音混着爆炸的轰鸣,"第6步兵师报告,3号反坦克壕己被摧毁三分之一!"
我盯着墙上的动态沙盘,代表日军舰炮的红色光点正沿着麻坡河移动。抓起战术电台的瞬间,掌心沁出的汗水几乎让按键打滑:"命令海军鱼雷艇中队出击,务必在涨潮前瘫痪敌舰!通知怡保兵工厂,所有生产线转为生产155毫米榴炮弹,三小时内必须凑齐五千发!"
地下观察哨的空气愈发燥热,防毒面具过滤棉都挡不住飘来的硝烟味。当第一波鱼雷艇划破水面时,我调出后勤部门发来的实时数据:槟城港口的废钢转运己完成73%,吉隆坡的新兵训练营又接收了两千名志愿者,而怡保兵工厂的工人正以三班倒的方式,将每一块钢铁锻造成致命的武器。
"将军!鱼雷艇中队遭遇日军零式战机拦截!"副官的惊呼让作战室瞬间凝固。我看着沙盘上代表鱼雷艇的蓝色标记接连熄灭,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但很快,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隐藏在红树林里的高射炮阵地突然开火,三架零式拖着黑烟坠入河口。
正午时分,麻坡河西岸的战斗进入白热化。日军在舰炮掩护下发起集团冲锋,而我们的士兵依托残存的工事,用勃朗宁重机枪编织起火网。我通过战地摄影机传回的画面,看到马来亚民兵抱着集束手榴弹扑向日军坦克,爆炸的火光中,他们年轻的脸庞定格成永恒的丰碑。
"报告!怡保兵工厂发来加急电报!"通讯兵举着烫着蜡封的电文冲进来,"炼钢炉超负荷运转导致炉衬破裂,现有库存钢水面临报废风险!"
作战室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这些钢水一旦凝固,意味着接下来24小时内,前线将得不到任何新增炮弹和装甲板。我扯下沾满汗水的作战地图,在空白处迅速写下一串指令:"立即抽调所有民用卡车运送耐火材料,通知铁路部门,给运载耐火砖的列车全线绿灯!告诉工厂,就算用人力搬运钢水,也绝不能让它们冷却!"
与此同时,吉隆坡的兵工厂园区内,一场特殊的"全民炼钢"运动正在展开。华侨商人捐出店铺的铁锅,学生们送来家中的铜盆,这些生活用品在冲天的火光中熔成赤红的铁水,汇入战争机器的洪流。工人们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水,将滚烫的钢锭首接送进轧钢机,金属的嘶鸣与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奏响了一曲悲壮的工业战歌。
夜幕降临时,麻坡河的水面被鲜血染成暗红。我们的援军终于赶到——搭载着M10坦克歼击车的列车冲破日军空袭封锁,沿着临时抢修的铁路线呼啸而来。当第一辆坦克驶入阵地,炮管指向对岸的日军驱逐舰时,我听见观察哨里传来压抑的欢呼声。
"将军!怡保兵工厂传来捷报!"通讯兵带着满身的机油味冲进来,"炼钢炉抢修完毕,新一批炮弹己装车运往前线!"
我长舒一口气,看着沙盘上逐渐扭转的战局。此时,后勤部门又送来新的报表:槟城港口的废钢转运全部完成,新兵训练营的三千名战士即将奔赴战场,而兵工厂的生产线经过改造,产能提升了20%。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人不眠不休的付出,是整个南洋地区凝聚起的钢铁意志。
深夜,我独自走出观察哨,远处的炮声依旧轰隆作响。星空下,运输车队的车灯蜿蜒成河,将一箱箱弹药、一辆辆坦克送往前线。麻坡河的浪花拍打着河岸,混着硝烟与鲜血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场战争,早己不再是简单的军事对抗,而是两个工业体系的生死较量。而我们,正在用每一个齿轮的转动,每一滴汗水的流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胜利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