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重生

第九百六十二章 豪爽的李龙和小气的李龙(先更后改)

加入书架
书名:
最好的重生
作者:
羁中马
本章字数:
8286
更新时间:
2025-07-03

火车一路从燕京回到乌城,中间李龙很配合陈向东的行动,没有出什么事情。

等到了乌城回到民委报到,受到了领导的接见,领导把李龙好好的勉励了一下,告诉他以后会把他的事迹材料整理出来发出去,后面还需要他的配合。

李龙自然是满口答应,又进行了一些登记和照相之后,这趟任务算是彻底结束。李龙要了陈向东办公室的电话,说以后常联系。

陈向东也主动留了李龙那边的电话,他总觉得这个李龙和以前碰到的那些先进个人不太一样。

从BJ买的那些特产还是托运回来的,所以李龙没有着急着回县里,当天晚上从火车站托运部把东西取到以后,在八一招待所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吃过早饭,开始分送这些东西。

李龙最先去的是八一农学院。过年的时候到吴教授这里来送了特产,也给罗教授带了,但是没见到人。这一趟过来就是想见一见罗教授。

“你要是再晚两天就见不着我了。”办公室里罗教授一边给李龙倒水,一边笑着说,“去年在你们那搞完盐碱地改良试验之后,我又去了其他的地方,收获还是有的。今年开学的时候就有人邀请我们去,和学校领导请示了一下,过两天我就带着几个学生东疆的片区要待一两个月。”

“那还是挺辛苦的。”李龙站起来接过水说道,“东江那边风大,热,呆着比我们那里要艰苦多了。”

“搞农业,这方面的觉悟我们还是有的。”罗教授坐下来说,“说实话也是得益于你的那个建议,我们在进行土壤改良试验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也找到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有人不断的邀请我们去帮助他们进行土壤改良试验,测土施肥,这对我们的研究也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说实话,我们这些人到地方上去,当地的人都很重视,虽然达不到当时你给提供的条件,但总的来说比当地的平均水平要强,而且保障的都很好。”

李龙笑了,喝了一口水说道:

“这是应该的呀。咱们国家自古就重视有本事的人,你们下乡是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那大家肯定要把你们招待好。

说实话,就你们在我们县里留下的那个肥料配方,我们开垦出来其他的盐碱地,用这个配方的肥料都是有作用的。这是实实在在的给我们提供了好处,那肯定得感谢你啊。”

“行了行了,咱们就不互相吹捧了。”罗教授笑着说,“你带来的这个特产我们收了,到时候集合了,和实验小组的组员们一起分着吃。

听说你得了全国的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了不起,了不起,祝贺你。以后有机会还会到你们那去的,到时候我们要求可还不能降呀。”

“放心吧,只有提高没有下降的。”李龙知道这是罗教授在开着玩笑,便也顺着这个话头往下说。

从罗教授这里告辞出来,那边吴教授才下课。看李龙在办公室门口提着东西等着,吴教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小李同志,看还让你等了一会儿,应该让你找个地方做的。”

“没事没事,就等了一小会儿。”李龙跟着吴教授进了办公室,“这两天我又去了燕京一趟,带了点特产回来,正好过来看看你们。”

“是去参加表彰了吧?”吴教授也知道这个事情,应该是从报纸上了解的,“很厉害呀,受全国表彰的,说明你做的事情真的是很不错。”

“嘿嘿,”李龙把提着的那两包特产放在桌子上笑着说,“反正确实也干了一些事情,我也挺自豪。

但说实话,从中我也受益不少,以前家里也穷,从山里和民族兄弟们那里换来了一些东西,赚个差价,慢慢的生活好了。

但他们的生活还比较落后,就想着让他们也过得好一些。”

“要是大家都能像你这样想,咱们这个社会会好很多。”吴教授给李龙倒了水说,“现在已经不种地了吧?”

“我是不种了,我的地都交给了大哥,我大哥在种。今年我们村里种打瓜的还不少。”

“打瓜这种经济作物呀,同一块地不能连续种。”吴教授想了想说,“而且对土质要求比较高,不符合种植条件的打瓜地产量不会高的。”

“这些大家都懂。”李龙捧着茶杯说,“但是再怎么说,一公斤打瓜的收购价平均在两块钱左右,一亩地,哪怕只收获一百公斤甚至更少一点,那收入也比种粮食要多。

所以很多人为了多挣点钱,就会扩大种植面积。”

“也是。我们北疆的粮食产量还是挺高的,早就过了吃饱饭的这个水平线。大家想要把日子过得更好,就是想着从地里多挣钱。”

吴教授也感慨地说着,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要让农民进入小康社会,那就得把日子过好。钱从哪里来呢?农民的钱只能向土地要。

“咱们北疆还算好的,”李龙感慨地说,“至少每个人有五亩口粮田,现在还有大片的盐碱地可以开垦,核算下来一个人十亩地都不止。

随便种点粮食就够吃了,剩下的就可以琢磨着怎么种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来钱比粮食要快一些,生活水平就能高一些。”

“现在你们那一片经济作物都有什么?”吴教授饶有兴趣的问。

“除了打瓜,花葵花籽之外,兵团那边种的还有棉花,然后就是甜菜、还有少量的红花等。”李龙想了想说,“以后种棉花的可能比较多。”

“为什么会这么说?”

“因为棉花在盐碱地里也能长,抗盐碱的能力比其他经济作物要强一些。大部分经济作物都挑地,棉花不会。”

“是这个道理。不过棉花容易生虫,一旦病虫害泛滥的时候,很有可能会造成绝收。”吴教授懂得比较多,提醒李龙,“这是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是的,一旦种植规模上去了,光靠人力打药是不行的。”李龙也赞同着说,“我和奎屯那边的农机厂有合作,先前研制了收割机和中耕机,打算再过一两年,棉花种植铺开的时候搞出来一个小四轮拖拉机带的打药机。”

“嘿,我猜就是你!”吴教授拍了拍桌子笑着说,“先前收割机出来的时候,我们和农机厂那边联系过,他们说是和别人合作,搞的名字就是李龙。

我就想着会不会是你,但因为是奎屯那边的,就没有直接问你。小李,不错呀!看得出来,你在农业机械这方面是真的有天分,没想过到学校里进修一下吗?我想你在这方面肯定是能做出来更大成绩的。”

“进修就算了。”李龙摇了摇头说,“我的理论基础太差,肯定是跟不上的,我这方面的事情完全就是兴趣。而且现在事情也太多,要到山里修路,要管着我的收购站,供销社那边定期还有任务要做……”

“你还真是个大忙人啊。”吴教授笑着说,“也难怪能受到全国的表彰,就光你做的这些事情,普通人都做不了啊。

挺好的,年轻人敢想敢干,在不同的领域闯一闯有好处。”

李龙笑了笑,没有吱声。

吴教授给李龙找了一些关于农机方面的杂志,还有机械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书本,让他拿回去看。

离开农学院之后,李龙又提着剩下的一份特产到了玉雕厂。

刘工这里现在没有顾客,他正趴在桌子前雕刻着玉石。头上戴着一个小头灯,手里拿着电动工具,正在一块小玉石上慢慢的琢磨。

李龙过来的动静惊动了刘工,他放下了电动工具,扭头看了一眼李龙,笑了笑。

“我刚从燕京回来,给你带了些特产。”李龙把手头的东西扬了扬放在橱窗上,“你忙你的,没啥事情,我先走了。”

“小李你等等,”刘工急忙放下手中的东西站了起来,“这里有个好东西给你。”

李龙停了下来,他也有些好奇,想看看刘工给自己准备啥东西。

刘工从桌子下面的柜子里取出了一个报纸包的东西,有婴儿脑袋那么大。

刘工捧着这个东西来到橱窗前,放在橱窗上一层层打开报纸,边打开边说:

“这是和我相处的一个老玉农送过来的东西,今年才从河里捞出来的,我看着挺不错。”

报纸打开之后,里面是一块白玉籽料,带着枣红的皮子。

“你看看这个皮子的轮廓,像不像一个钓鱼的老翁?”刘工把玉石转了转指着那块皮子说。

李龙按刘工指的那个方向看过去,发现还真是这样。

那块枣红色的皮子,就像是一个坐在石头边上带着斗笠正在钓鱼的老翁,有鱼竿,看不出鱼线,但鱼竿底下的几个细条花纹,就有点像游鱼。

形象极了。

“嘿,还真是啊!”李龙赞叹着,“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这块玉石还是羊脂料,能有这么大也挺罕见了。”刘工摸了摸玉石说,“你要不要?”

“要啊要啊,多少钱?”这样天然的籽料,李龙肯定喜欢,“我加倍算给您。”

“可别,我没把你当外人,你也别想着拿走玉石,对不住我。八百块钱就行,我七百收的,加一百块钱的转手费。”

“那我给您一千,凑个整。”李龙笑着说,“这样的料子太难得了。”

刘工便也没推辞,这两年这个小店的生意好了,两百块钱对他来说也不是个大数目,对李龙来说更不是。

把这块玉石料子包好,放进背包,李龙满意的告辞了刘工,回到了八一招待所。

乌城这边的事情办的差不多了,他可以载誉而归了。

坐着班车回到了玛县,李龙背着背包步行到了大院子。

明明昊昊正在院子里的坐垫上玩,杨大姐一边看着他们一边整理的菜。

看到李龙回来,两个小孩扔掉了手中的玩具,喊着爸爸跑了过来,李龙急忙蹲下来把明明昊昊一手一个抱了起来,好一顿亲。

“爸爸,扎!”

“有刺刺!”

两个孩子被李龙脸上的胡茬弄的挺难受,都提出了抗议,李龙哈哈的笑着。

“他叔回来了?”杨大姐拿着一把芹菜站起来笑着说,“看着这一趟过去瘦了一些。”

“燕京是比较好,但那边的饭没杨大姐你做的好吃。”李龙抱着明明昊昊笑着说,“就馋你做的拉条子了。”

“那正好,今天中午就是拉条子。”杨大姐得了李龙的夸奖,眉眼间都是笑,“我这面也活得多,今天可要好好解个馋。”

李龙应了一声,把明明昊昊放下来,让他们在地垫上自己玩,他则进了卧室,收拾东西。

那块玉石要放好,李龙觉得这玩意以后绝对值大钱。

再从屋子里出来的时候,明明和昊昊跟着两只小羊在玩,还有一只小羊正偷偷摸摸的啃着菜园子里的青草。

一切都是很美好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李龙给顾博远和顾晓霞说了燕京那边的事情,包括装修和顾晓雨的情况。

因为顾晓雨不想让家里人担心,专门给李龙说,别给这边说她被男同事骚扰的事情,李龙便没有提,也没有说自己的英雄事迹。

他打算抽空问一问顾晓雨。那个男人再干坏事没有?

“你是说民委驻京办的人专门联络的给你在看着装修?”顾博远放下筷子,有些意外的问李龙。

“是啊,驻京办那个戴主任热情的很,装修的队伍是他联系的,现在还派个人专门给咱们看着装修,我打算寄点东西给他,好好感谢一下。”

“应该的,应该的。”顾博远说,“咱总不能让人家白干活。”

“那你准备给那边寄点啥?”顾晓霞问道。

“寄上一支鹿茸,一根鹿鞭吧。”李龙说,“都是大补的药材,应该会喜欢的。”

其实还有更好的,就比如和老虎有关的东西。但这玩意不能露面,李龙打算的是,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家里人留着用,还是不要往外露了。

听李龙这么一说,杨大姐和顾晓霞都红了脸。

“人家不会说咱们小气吧?”顾博远有点不确定。

“不会的,一枝鹿茸一百多块钱,再加个鹿鞭,合起来两三百,顶他两三个月工资了。”李龙说,“再多就得犯错误了。”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