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得瓜,种豆的豆

第20章 学问切磋

加入书架
书名:
种瓜得瓜,种豆的豆
作者:
没想到取什么名
本章字数:
2468
更新时间:
2025-06-02

安顿下来后,青山每日鸡鸣即起,在院中梧桐树下诵读诗书。周家藏书丰富,远超他想象,许多珍本在县学都难得一见。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常常废寝忘食。

周文渊同样勤勉,两人很快熟络起来,常在一起切磋学问。

"宋兄,这段《春秋》传注我始终不得要领。"一日傍晚,周文渊指着书中一处请教。

宋青山凑近细看,是"郑伯克段于鄢"的记载。他思索片刻道:"左传说'段不弟,故不言弟',但细读庄公所为,实有'养成其恶而诛之'的嫌疑。"

周文渊拍案叫绝:"妙解!这与家父平日教诲如出一辙!"

两人正讨论热烈,周明远不知何时己站在廊下,若有所思地看着他们。

"青山,"他忽然开口,"明日县学有文会,你二人随我同去。"

宋青山与周文渊相视一眼,齐声应道:"学生遵命!"

"今日文会,论题取自《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周明远声音洪亮,"诸生各抒己见,不拘一格。"

堂下学子交头接耳,有人己迫不及待地站起发言。宋青山与周文渊对视一眼,默契地等待时机。

一位蓝衫学子率先开口:"学生以为,克己者,约束私欲也;复礼者,遵循周礼也。二者兼备,方为仁道。"

"此言大而化之。"另一位学子反驳,"请问何为'己'?何为'礼'?若无具体所指,空谈而己。"

争论渐起,青山见时机成熟,起身拱手:"学生有一得之愚。"

堂内顿时安静下来。宋青山虽出身寒微,但学识扎实,"《说文》云:'克,肩也',徐锴注:'肩者,任也,能胜此物谓之克'。"宋青山声音清朗,"故'克己'非仅约束之意,更有战胜、担当之谓。朱子《集注》引程子曰:'克己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惧',正此意也。"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至于'复礼',不可空谈。考《周礼·春官》载吉、凶、军、宾、嘉五礼之制,《仪礼》详士冠、士昏等具体仪节。夫子所谓'复礼',必有所本,非凭空臆造。"

堂下有人窃窃私语:"这位兄台果然引经据典,无一字无来历。"

周明远微微颔首:"青山以考据入理,言之有物。然'仁'之一字,岂尽在典籍章句间?"

周文渊闻言起身,向周明远和宋青山各施一礼:"学生愿续貂尾。"

他展开折扇,不疾不徐道:"'克己复礼'西字,妙在'复'字。陆象山有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礼者,非外在约束,实乃本心之发用。克除私欲障蔽,则本心自然合礼,如月出云翳,水止波平。"

周文渊的嗓音如清泉击石,字字珠玑:"故仁者,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正是此理。克己工夫,要在反求诸己,发明本心。"

青山眼中闪过思索之色。虽对方推崇陆王心学,与自己宗尚的程朱理学颇有不同。但此刻听来,两种诠释竟如榫卯相合,互为补充。

周明远抚须微笑:"青山引据经典,如老吏断狱;文渊首指本心,似明镜照物。二子之论,恰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文会持续至日影西斜。在后续的八股文切磋中,青山以《论语》"学而时习之"为题,破题精准,承转有序;文渊则以《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立论,气势磅礴,文采斐然。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