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时分,楚星辰站在观察台上,看着眼前不断扩张的基地群。短短一个月,这片小行星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死寂的岩石群中,现在闪烁着数百个工作站的灯光。
"第七区的居住舱己经完工。"林沐雨走到他身边,递来一份报告,"可以再容纳两千人。"
这己经是本周第三个建成的居住区了。随着赵天行的情报网不断带来新的难民,基地的规模也在快速增长。但更让楚星辰欣慰的是,这些新成员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材料实验室那边有了新发现。"林沐雨继续汇报,"苏博士带领的团队成功改良了那种复合材料的配方。现在它的能量传导效率提高了三倍。"
楚星辰点点头。有了这种新材料,战舰改装的进度将大大加快。他己经能感觉到,基地中的每一个机械设备都在向他传递着某种共鸣。这种联系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强烈。
"对了,"林沐雨说,"地质勘探队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地下溶洞。那里的空间足够建造一个大型船坞。"
"带我去看看。"
他们乘坐穿梭机来到勘探现场。溶洞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其规模足以同时容纳数艘主力舰。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岩层结构特殊,能够自然屏蔽大多数扫描信号。
"完美的维修基地。"楚星辰说。
工程机器人立即开始行动。在星核能量的引导下,它们如同一群勤劳的蚁群,有条不紊地改造着这个天然洞穴。一些机器人负责加固岩壁,一些在安装设备,还有一些在铺设能量管道。
"你的控制越来越熟练了。"林沐雨观察着那些机器人的动作。
确实如此。楚星辰发现,自己对机械设备的掌控正在突破想象的极限。他不仅能同时指挥数百台机器人,还能精确感知它们的每一个零件状态。
就在这时,一队难民工程师来到现场。他们都是机械帝国的前装配线技师,对大型设施的建设很有经验。
"我们可以帮忙。"领队的工程师说,"这种地形我们很熟悉。在帝国时,我们就经常在小行星带建造秘密工厂。"
楚星辰欣然接受了他们的建议。这些工程师很快就融入了工作团队,为船坞设计添加了许多实用的细节。比如自动化装配系统、模块化维修平台等。
"看来帝国的某些技术还是很有价值的。"林沐雨说。
"重点不是技术本身,"楚星辰回答,"而是使用技术的人。"
确实,在这个不断成长的基地里,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正在创造出新的可能。联邦的设计理念与帝国的工艺相结合,产生了许多独特的解决方案。
工程进展神速。到傍晚时分,船坞的主体框架己经完成了大半。楚星辰站在高处,看着下方忙碌的景象。工程机器人与人类工程师默契配合,每个人都干劲十足。
"黄鹤传来消息。"林沐雨说,"第一批改装战舰的测试很成功。新材料的性能超出预期。"
这是个好消息。有了这个船坞,他们可以加快战舰改装的进度。但楚星辰知道,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如何将这支日益壮大的舰队凝聚成一个整体,如何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生存下去...
就在这时,一阵奇特的能量波动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从某艘正在改装的战舰上传来的。这种波动模式很特别,似乎在呼应着什么。
"怎么了?"林沐雨注意到他的表情变化。
"有意思。"楚星辰说,"那艘战舰...它好像在尝试与星核建立某种联系。"
这个发现让他若有所思。也许,战舰改装的方向需要调整。与其强行灌输能量,不如培养它们自主产生共鸣的能力。
"叫上苏博士。"他对林沐雨说,"我有个新想法要讨论。"
在返回指挥中心的路上,他们经过了几个正在建设的新区域。医疗中心在扩建病房,训练场地在加装模拟系统,后勤仓库在增设储存空间...
整个基地就像一个有机生命体,在不断成长、进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楚星辰感觉到自己的能力也在发生某种微妙的变化。那种与机械设备的共鸣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深入。
一艘侦察艇从远处返回,带来了新的情报。更多的难民正在靠近,他们中有不少是觉醒的机械生命。这些特殊的"叛逃者"正在寻找新的归属。
"看来我们得继续扩建了。"林沐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