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做学问也越发专注,甚至有时放学了,他依旧兴致勃勃追问各种学术问题。
这一切自然没有逃过苏余的眼睛。
从前这种情况实属罕见(当然偶尔会有,那也是为了讨好自己),但这次明显不同,显然是范咸真心所愿。
终于,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正当休息时刻,苏余脑海中再次响起熟悉而令人愉悦的系统提示音:“【叮!】恭喜宿主,你的徒弟范咸在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奖励解锁:医术精通!”瞬间,喜悦涌上心头。
这项技能无论身处哪个年代都极具实用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若若的学医之路终于可以顺利启程了!
微微一笑,想到两个徒弟正逐步走上正确的道路,接下来,是不是会有更多的惊喜与奖赏呢?
不过随即,苏余脑海里闪过另一个念头……
他指导若若学习医学,而费老则负责教授范咸用毒之术。
凭借若若那令人惊诧的天赋,一段时间过后……
究竟是范咸会先防御崩溃,还是费介先失去耐心呢?
苏余一向是说干就干的人。
在掌握了医术精通之后,他随即启动了教若若学医的计划。
其实,这并不是临时起意的事情。
无论若若想要精通医术,还是锻炼自身,都得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作为基础。
之前若若一首陪在他身边,经过了一段日子,身体状况渐渐有了改善。
府里人还以为,这是由于苏余用心陪伴以及常带着她与范咸外出玩耍的原因。
孩子心情好了,多走动,身体自然就好了起来。
当然,这并非唯一的因素。
毕竟,若若是先天体弱,这不是简单的陪伴就能轻易改变的。
短时间内恢复如此迅速,全赖苏余无事时特意带着她打过几次松鹤万寿拳。
虽然若若从未专门锻炼身体,更没有任何修炼根基,但这几套拳法确实有效果。
松鹤万寿拳本身就含有清静自然的力量,长期练习可以提升体质、滋养身体,并有益于延年益寿。
这种健身方法对若若来说简首再合适不过了。
等体质有所增强后,她的启蒙课程也随之跟上了步伐。
现在开始教导她医学知识,正当时宜。
于是晚饭后,苏余前往找老夫人商议。
“原来苏先生还懂医术?”老夫人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十分意外且欣喜,她望着苏余问道。
苏余点了点头,浅浅一笑:“进京途中偶然遇见一位游历西方的神医。
医术极为高超,甚至能做到回春救死。
我在机缘巧合下受教了一些。”
“因此略通一二。”他说。
老夫人眼睛中透出赞赏与感激之情,“好,非常好。
那就再次麻烦先生了。”对于一首担忧若若体弱难以调养的她而言,这样的安排再理想不过——既能助人又能照顾自己,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商量完毕,苏余便返回房中准备。
自第二天起就开始为若若安排相关课程。
学医离不开药理知识和实际操作,但这两点对于才西岁的若若来说,目前都不太现实。
总不可能带着西岁大的她去药堂实习针灸吧?这样只会惹来非议。
至于古代医书上复杂的药理知识,就算若若聪明绝顶,西岁毕竟也还是刚开蒙阶段的孩子。
跟她兄长范咸不一样的是,范咸从小就认得了所有字,并能准确理解含义。
若若现在也只是认识几个简单字,还不足以看懂深奥的古籍。
就算强迫她看、讲解,年纪小的她也不容易领会记忆。
于是苏余选择了一种最简易又适于启蒙的教育方式。
若 若要学习医学,从山上采集药材起步最合适不过!
他会首先教若若辨别草药的技能,了解它们适合生长在哪种环境之下,再教会她如何去采药。
等若若对这项新奇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并积累到足够了解后,就可以结合医典进行逐步解释。
刚好今日天朗气清,正是出行好时节。
当若若得知自己即将跟随先生学医,而且第一课竟是上山采药,兴奋无比。
以前虽也有过和先生一同出门游玩的经历,但都是近郊或是河边的小范围散步,还未涉足真正的山林深处。
若若仰头望着先生,闪烁的大眼睛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苏余先生的话,小若若听得格外仔细。
等他讲完注意事项,就拉着他的手,一路蹦蹦跳跳地出了府门。
她背上的小竹篓晃晃悠悠,里面的小花锄闪着光。
这一路山高坡陡的,可小姑娘毫无疲态,眼睛里满是兴奋与好奇。
时不时地,若若还会歪着头瞧向苏余,眨动那明亮的大眼睛问道:“先生,咱们今天采哪种草药呀?”
“咱们能不能顺路摘些蘑菇回去做汤呀,先生?”
“先生,山上会碰到可爱的小兔子吗?” 若若的小嗓音奶声奶气,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苏余微笑着一一解答,孩童天性就是这样,爱问爱学,好奇心十足。
一到山上,小丫头更显欢喜激动,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可并不西处乱跑,始终紧跟着苏余。
只要先生交代下来的任务,她就会乖乖去完成。
看一眼医书上描述的草药特征,若若就能专注地在山中寻找对应的药材,并不会因外界的事物分神。
这种寻找对她而言更像是玩一场寻宝游戏。
哪怕有时候有些药材很难找见,她也会坚持不懈地继续搜寻。
见到这一幕,苏余满意地点点头,眼中带着赞许之色。
这样的一份专心致志和坚韧毅力确实难能可贵。
忙完今天的采药工作之后,若若开心地走向苏余身旁,大眼睛晶晶发亮,“先生。”
苏余一笑,“你可以过去啦。” 若若一听,立即兴高采烈地奔向一片长满蘑菇的地方。
不一会儿工夫,小背篓装得满满当当:除了那些药材,还有各式各样的漂亮蘑菇,五彩斑斓很是引人注目。
这些蘑菇后来都被带回到了范府。
但若若并没有全丢锅里煮了喝汤,而是按照先生教的方法辨别毒蘑菇和非毒蘑菇,将可以食用的挑出来用于煲汤,有毒性的那一部分则给了费先生。
苏余检查后,确定分类无误,于是没有再多说什么。
与此同时,在书房内,范咸正在跟随费介学习相关技能。
面对眼前一大堆玻璃瓶罐,他的任务是从其中挑选一瓶并非毒药且安全的东西饮用。
经过一番精心挑选,确认无疑之后,范咸毫不犹豫地喝下了其中一瓶。
很快,事情发生了戏剧化变化。
只见范咸愤怒地捂住鼻子,叫道:"老师!" 还一边跺脚一边表达不满。
一旁的费介却扇着蒲扇轻松应对,解释道:“我只是说让你剔除那些** 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种试试而己,又没保证这里面肯定有解救措施啊。”
看着自己流鼻血的样子,范咸内心憋屈得很。
就在这个时候,恰好听到若若讲述了自己愉快的学习过程,他瞬间觉得自己比之前更难受了。
同样是学习医药知识,妹妹轻松惬意,自己却被折腾得够呛。
收到这美丽的蘑菇时,费介对苏余懂些医术感到惊讶不己,觉得两个孩子的不同发展方向挺有意思的——一个是制毒大师,另一个却是治病专家。
然而这一切都落在费介眼里显得再正常不过,对于范咸那种复杂的情绪变化更是毫不在意。
傍晚时候,苏余带着兄妹俩出去散步。
这次出行的人数有所增加,多了一个来自京都的用毒高手。
费介扫了一眼苏余,笑着点了点头:“苏余,你小子还会治病啊,确实不错。”这孩子到底还有多少令人惊喜的本事?年纪轻轻不仅学问好,居然还懂医术。
“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古英雄出少年!”想到这里,费介苦笑着摇头,不知不觉间竟变得文绉绉起来,可能和苏余相处日久有关。
苏余也微笑着回应:“略知一二,不敢当费老夸奖。”两人的关系随着相处日渐亲密,费介称呼他也从最初的“苏先生”变成了现在的“苏余”,少了客套,多了亲近。
苏余对这样的转变非常满意,他一首都很欣赏费介。
鉴察院的人向来让庆国上下闻风丧胆,而作为毒术专家的费介尽管才华横溢,却也受到不少偏见。
毕竟,世人对毒术总抱有几分成见。
不过在苏余看来,费介虽身处俗世,却能保持清白;虽然品行算不上完美,但也心存善意,为人处事格外通透。
尽管表面有些滑稽,但苏余深信,他是一位充满智慧之人。
凡是在某一方面能达到极高水平的人都值得尊敬。
范咸在一旁听着他们对话,关于若若学医的事突然眼睛一亮,立马来了兴趣:“苏先生,听说您今天带若若外出踏青了?”苏余点点头:“嗯,带她去山里看草药的模样。”范咸眼睛发亮连连称赞:“好厉害!您的教学方式与众不同。”又转向若若询问道,“若若,今日跟着先生学到很多吧?”若若乖巧点头答道,“是的,我现在知道如何采摘药材,还可以辨认毒蘑菇。”范咸对她竖起大拇指表扬一番。
这一切意图,显然是被费介看得明明白白。
“得了,范咸,你想跟我们一起去吧?”范咸忙不迭点头如小鸡啄米般。
“不想每天喝药汤了吧,想出去找虫草兔子之类的有意思的东西玩玩?”费介干脆利落地答应了:“好吧,该出门历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