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敲门声响起。二宁出来开门,只见方正天拎着早餐进来。
“哟,天哥,来的早呀”
“嗐,两位兄弟没吃早饭吧,正好,我带来了,不用出去挤了。”
“这个多谢了,破费了。”
“两位兄弟别说见外的话,你们大气,我也不能小气不是,来,吃着。”
说话间,在二进院里的厅里,摆开桌椅板凳,三人吃喝起来。
“那几个院子都腾完了,我换了锁,钥匙带过来了,诺,交给你们了,你们有时间自己去看一看。”
“好嘞天哥,你这段时间有没有淘到啥好地方?”
“有呀,今天重点想带你们看看两铺子,那地方前朝的时候挺旺的,现在不景气了,有几家想出,你们看不看?”
“去看看呗,是那个位置?”
“那地方叫潘家园子,现在不准投机倒把,那地方就关了。”
“哦,好,去看看吧”
吃罢,二宁收拾了桌子,三人锁好门,一路出来,门口有垃圾站,二宁丢了手里的垃圾物事,往后边的一群民宅过去。张山看不对劲道:
“天哥,这是去哪儿,不像你说的地方呀?”
“哦,怪我,我没讲清楚,现在去找那家铺子的主家,住这一片,接到人后一起过去看。”
“好的,明白了。”
不多时,在一间院子门口停下,方正天道:“就是这家了。”于是叩门。
门开了,出来一6旬老人。老人见是方正天,又看看张山二宁,道:
“小方,你来是?”
“黄爷,正主来了,这两位就是,别小看人,家里有办法的。”
“哦哦,两位小爷,屋里请,”
“好的,走,进去聊聊”张山示意方正天,先在这儿聊聊
众人进了屋,落座,刘姓大爷道:“老婆子,倒水”
“哎,来了,”进来一位打扮干净得体,很朴素衣着的大娘,一条不紊的给众人沏茶。
“几位小哥,请用茶。”放好茶就出去了。
“哎。说来惭愧,愧对先祖呀”黄大爷打开了话匣子。
“怎地了,黄大爷?”
“小方,你和这两位小哥讲过具体情况吗?”
“还没来得及讲呢,我不知道两位小哥的心思,只是先带他们来看看”
“嗯,不怕你们笑话,祖宗的手艺,到我这儿怕是要断喽,”说罢,低头叹息一声,接着道:
“我那铺子,本是祖上传下来的珠宝玉石的铺子,平时接一接客人的雕刻加工的活,有时候自己也淘换点玉石,做出来卖,后来世道变了,我这一身的本事没了用武之地,儿子现在都不愿意做这个,料子也少见了,店铺己经关了十年了。我年纪也大了,索性卖了吧。”
“黄大爷,不急,你一点儿都不老,总有机缘把本事传下去的。”张山道
“小哥说话好听,一看家教就好,老头我多谢你吉言了,小方没告诉你,这店铺有两家,一家是我的,一家是我的故交淮南杨氏的,情况和我这差不多,这些年没在京城,我年初去信说了想卖铺子的想法,他也决定卖掉算了,可惜了。”
“哦,杨氏又是什么人?”
“也是玉石匠人,南杨北黄,可能你们没听说过,我们祖辈都接宫里的活计,爷爷辈在宫里认识了杨氏的祖辈,兴趣相投,技艺精湛,互相都很佩服,于是结为八拜之交,后人也是一首在来往,所以当初置办铺子的时候,两家便置在一起,虽为同行,但从来没出现过不睦之事。”
“两家人都品性高洁,小子我佩服!”张山道
“你们要买的话,我能不能提个要求,两个一起买了?不管卖了谁的,这事情都不好看,我怕杨老弟误会。”
“行,黄大爷,你们的情分着实令我佩服,我们先去看看吧,合适的话就都买下。”
“好的,走着,老婆子,我去带小兄弟们去看店,你在家等我。”
“好的,你慢点走”老太太应一声。
一众人不急不徐,走了一阵子,到了潘家园子,黄大爷指着两间铺子道,就那两间,张山抬头看看,这两间保存最完整,而且明显有打理的痕迹,开间都不小,是这片最大的两个门头,黄爷打开门,进到里屋,这里是对外营业的铺面,后面还有一进院子,紧接着是一排屋子,再里面还一进院子,再一排屋子,嗬,这还是三进院的铺子,里面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真的是费了心的。然后,黄爷把另一间也打开让众人看一看,也是打理的挺好,杨氏不京城,肯定是黄大爷帮忙收拾的,张山看完,没啥好说的,于是道:
“黄爷,这边杨氏的铺子,办手续怎么弄?他们来人?”
“不用,手续都在我这里,方便。”
“哦,那敢情好,黄爷您说个价!”
“每间铺子10000块,两间铺一起20000块。小哥你看如何。”
“行,没问题,”张山不想讲价了,商铺,这个价真是不高了,可能黄老爷子觉得这不能开铺面,那就只能住了,没其他价值吧。
“那我们去办手续,现金结给你。”
“好,走,去办手续。”
然后折腾半天时间,把手续办妥。临走,张山拉住老爷子道,
“黄大爷,如果有机会出山,您愿意吗?”
黄大爷脚步一顿,露出疑问的眼神?
“如果杨氏也愿意出山,你们老哥俩可以一起!我有朋友在做这行,你看看这个”说罢,掏出从香江带回来的那块玉佩,递了过去。
老头接过玉佩,仔细看了看,道:
“嗯,好玉,功夫也不错,这个是不是从南边来的?”
“黄爷你知道?”
“好多年了,只知道当时去了南方,后面没消息了。”
“黄爷您说的没错,不过我给你看这个的意思,不是说人,是说物”
“哦?”黄老爷子抬头看看小山
“我那朋友在做这行,需要您这样的泰斗。价钱您开,我去跟他讲。”
黄大爷思虑片刻,摇摇头,道:“算了,老了,不折腾了。”说罢转身走了,一副英雄迟暮的萧瑟感。
“黄爷,你先去信和淮南扬氏商量下呢,南扬北黄的传说应该续写下去!”看着渐行渐远的身影,张山喊道。只见那身影顿了几顿,走远了。
看着黄爷离去,张山神秘一笑,他一点都不担心,刚才的黄爷看玉的眼神,他就断定黄爷会想通的,于是对方正天道:
“天哥,回头这位爷要找你,好好伺候着,他一定会同意我说的事,到时候你去通知王家,安排南杨北黄去广州,你一说志敏哥就知道的。”
“好的放心,我记下了”方正天知道,张山说的是大事,马虎不得。这位爷,看年纪不大,本事着实不小,说话做事处处透着大气,和那个魅力!
弄完这个铺子的事,兄弟二人带着方正天去吃烤鸭,一人来一只,中午不喝酒,下午接着看,于是问道:
“天哥,还有好货吗?”
“我按你们的要求筛了一遍,看的上的还有一家,我一会带你们去,其他家的就不去了,比第一次买的那个还差。”
“行,咱吃完饭去看,这个弄完了,要还要麻烦你弄两张火车票,去哈市的。”
“好的,哥,小事情。”
“另外这些房子都是你过手你,你知道地,我们不在的时候帮我们看着点,我这经常在外面跑”
“放心,小山,我绝对不含糊的”
于是下午又看了一家,感觉不错,过户,给钱,办证,速度挺快,然后就结束了今天的事情。临走,又给了方正天200块,一是这段时间帮忙跑前跑后的劳务,再就是后面还要帮忙看着点房子,再就是买火车票也得花钱。
趁这两天有时间,逛逛北京城,给老娘和妹子又买了一堆衣服,二宁也买,自己也买,总之买买买。从京城不比香江,香江带东西回来是真的拿不了太多。
于是,在漫天飞雪的这天,张山二宁穿着毛呢大衣,戴着漂亮的帽子,围着围巾,穿着皮靴,戴着手套,一副衣冠禽兽的模样,一人推着两个大箱子,踏上回家的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