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下茶缸,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陈铭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他知道,铺垫己经够了,现在是拿出“诚意”的时候了。
他从随身携带的挎包里,小心地取出一个用粗布包裹着的小物件,双手递了过去,放在办公桌上。
“厂长,一点小心意,不成敬意。”
他的动作自然而然,没有丝毫扭捏和谄媚。
李副厂长瞥了一眼那个布包,并没有立刻去动,只是深深地看了陈铭一眼,眼神中多了几分玩味。
这小子,上道!
他慢条斯理地解开布包的绳结,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几根金灿灿的,小巧玲珑的……小黄鱼!
在办公室略显昏暗的光线下,黄金特有的光泽,晃得人眼睛发亮。
饶是李副厂长见惯了场面,呼吸也不由得微微一滞。
这年头,黄金可是硬通货,而且是严格管控的!这几根小黄鱼,分量虽然不大,但价值不菲,更重要的是,这代表了陈铭的态度和能量。
这小子,路子够野!
李副厂长脸上的笑容,瞬间真诚了许多。他不动声色地将布包重新裹好,随手放进了抽屉里,动作流畅自然,仿佛只是收起了一包烟。
“小陈啊,你这个年轻人,我很看好。”
他的语气变得亲切了不少。
“广播室那个位置,确实需要一个像你这样有文化、有能力、脑子活泛的年轻人去负责。”
“你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陈铭心中一定。
成了!
系统奖励的黄金,果然是最好的敲门砖。
“多谢厂长栽培!”
他站起身,微微躬身,态度恭敬,却不显卑微。
“好好干。”
李副厂长满意地点点头,挥了挥手。
“去忙吧。”
陈铭转身离开办公室,轻轻带上了门。
走廊里,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进来,形成一道道光柱。
陈铭站在光影交错中,嘴角终于扬起一抹自信的笑容。
权力,影响力……他正在一步步靠近。
【秘书科办公室外走廊】
临近上午会议时间,厂部办公楼的走廊里,人来人往,脚步匆匆。
陈铭刚回到秘书科附近,就看到林秘书快步走了过来。
“小陈,快准备一下!”
林秘书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和郑重。
“李副厂长让我通知你,马上要去会议室开个碰头会,讨论几个部门的人事安排,广播室的事情,厂长打算在会上首接提出来!”
陈铭心中了然,看来李副厂长是打算趁热打铁。
“需要我准备什么材料吗,林科长?”
“李副厂长让你把之前整理的那份关于宣传工作改进的建议报告带上,还有你的个人档案复印件,他要用。”
林秘书语速很快,显然也很重视这次机会,这毕竟是李副厂长亲自推的人。
“好的,我马上去拿。”
陈铭立刻转身,回到自己的办公桌,从抽屉里找出准备好的文件袋。
那份建议报告,是他结合后世经验和对工厂现状的观察,精心撰写的,里面有不少切实可行的想法,【解析处理文件能力】让他能够精准地把握重点,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他检查了一下文件,确认无误后,拿着文件袋快步走向会议室的方向。
在会议室门口,他遇到了正要进去的李副厂长。
“厂长。”
陈铭恭敬地打了个招呼。
李副厂长停下脚步,看了他一眼,目光落在他手中的文件袋上。
“都准备好了?”
“是的,厂长。”
陈铭将文件袋递了过去。
李副厂长接过文件袋,掂量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嗯,不错。”
他拍了拍陈铭的肩膀,语气带着鼓励和期许。
“进去之后,看我的。”
说完,李副厂长便推开会议室的门,大步走了进去。
陈铭站在门口,看着那扇厚重的木门缓缓关上,将里面的讨论声隔绝开来。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
广播室科长……
这个位置,他志在必得!
这不仅是一个职位,更是他在这座工厂,在这个时代,向上攀爬,积累力量,保护自己和妹妹的重要一步。
【轧钢厂,会议室】
厚重的木门被推开,一股混杂着烟草和茶水气息的热浪扑面而来。
会议室内,烟雾缭绕。
长条会议桌旁,零零散散坐着几位科级干部,一个个神情严肃,手指间夹着烟卷,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
主位上,杨厂长端着一个巨大的搪瓷缸子,眉头微蹙,似乎在听着汇报。
李副厂长拿着陈铭的文件袋,径首走到杨厂长身边的空位坐下,将文件袋放在桌上,发出轻微的“啪”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老杨,各位,”李副厂长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意味,“刚才讨论到广播室的人事安排,我提个人选。”
杨厂长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没说话,示意他继续。
其他几位科长也暂时停下了吞云吐雾,目光汇聚过来。他们心里都清楚,广播室虽然级别不高,但位置特殊,是厂里的喉舌,谁的人上去,就能多几分话语权。
“秘书科的陈铭,我看就不错。”
李副厂长语气平淡,却掷地有声。
“年轻人,有文化,脑子活,做事也稳重。”
他拿起桌上的文件袋,抽出那份陈铭写的宣传工作改进建议报告。
“这是他写的一点想法,很有见地,我看过了,不少地方切中要害,操作性也很强。”
他将报告递给杨厂长。
“而且,林秘书也跟我反映过,小陈处理文件的能力很突出,效率高,条理清晰,是个难得的人才。”
会议室里安静了一瞬。
陈铭?
这个名字对在座的大部分人来说,还有些陌生。一个刚进厂没多久的毛头小子?
坐在角落的一个微胖的科长,下意识地想开口推荐自己的人,但看到李副厂长那笃定的眼神,又把话咽了回去。
李副厂长最近风头正劲,没必要为一个小小的广播室科长位置跟他顶牛。其他人也大多抱着类似的心思,一时之间,竟无人明确反对,都选择了观望。
杨厂长接过报告,却没有立刻翻看,手指在粗糙的纸面上着,浑浊的眼睛看向李副厂长,带着审视。
他对陈铭的印象,还停留在上次全院大会上那个咄咄逼人、甚至敢当众质疑易中海的愣头青。
让这样一个人去负责广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