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易中海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低下头,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知道了。”
“能耐了,随他去吧。”
“不管他。”
说完,他再也吃不下饭,将饭盒往旁边一推,起身便走,留下一个萧索的背影。
傻柱看着易中海离去的背影,有些不明所以地挠了挠头,嘀咕道:
“嘿,一大爷这是咋了?吃枪药了?”
他摇摇头,继续埋头对付自己的大鱼大肉,只是脸上的羡慕之色,更加浓郁了。
与此同时,食堂的另一边。
陈铭端着自己的饭盒,里面是标准的工人餐,两份米饭,一份土豆炖肉片,一份炒白菜。虽然普通,但也算干净卫生。
他刚找了个空位坐下,还没吃两口,一个官腔十足的声音就在旁边响起。
“哎呦,这不是陈科长吗?”
陈铭抬眼看去,只见二大爷刘海中端着饭盒,腆着肚子,一脸“关切”地凑了过来,自顾自地在他对面坐下。
“年轻有为啊,陈科长!”
刘海中眯着眼睛,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开始了他的说教:
“我跟你说啊,小陈,你现在是科长了,身份不一样了,但做人呐,不能忘本。”
他用筷子指了指,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
“这次你能当上科长,可全是靠李副厂长力排众议,一手提拔起来的!”
“你得知恩图报,懂不懂?”
“以后要多向李副厂长靠拢,多汇报思想,工作上要积极主动,让李副厂长看到你的忠心和能力!”
“这样,你的位置才能坐得稳,以后才有更大的发展前途,明白我的意思吗?”
刘海中唾沫横飞,一副人生导师的派头,眼神里却闪烁着精明的光。他这是在敲打陈铭,也是在暗示自己跟李副厂长关系近,想让陈铭领他这份“指点”的情。
陈铭放下筷子,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微笑。
“多谢二大爷提点。”
他的语气很平静,甚至带着点恭敬。
刘海中得意地挺了挺胸脯,准备接受陈铭的感激。
谁知,陈铭话锋一转:
“不过二大爷,我刚来厂里不久,很多规矩还不懂。”
“但我知道,咱们轧钢厂,是杨厂长说了算。”
“我这广播室科长,也是杨厂长亲自任命,亲自带我去上任的。”
“我想,我的工作,首先还是要对杨厂长负责,认真执行杨厂长的指示,这才是最重要的,您说对吧?”
陈铭的目光清澈,语气温和,但话里的意思却像一把软刀子,首接捅在了刘海中的肺管子上。
——你让我多向李副厂长汇报?可拍板的是杨厂长!我首接对杨厂长负责,轮得到你一个车间主任来教我怎么站队?还想让我领你的情?你算老几?
刘海中的笑容僵在脸上,眼睛瞬间瞪圆了。
他想反驳,却发现陈铭的话滴水不漏,句句在理。
杨厂长才是一把手,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他刚才那番话,强调李副厂长,反而显得自己格局小了,甚至有拉帮结派的嫌疑!
这小子,年纪轻轻,嘴皮子怎么这么厉害!
“你!你……”
刘海中指着陈铭,你了半天,硬是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一张老脸憋得通红,像是煮熟的螃蟹,额头上的青筋都蹦了起来。
他感觉周围似乎有目光瞟过来,更是又羞又怒,只觉得胸口堵得慌,饭盒里的饭菜也变得索然无味。
“哼!”
刘海中猛地站起身,重重地哼了一声,端起几乎没动的饭盒,气冲冲地走了。那背影,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陈铭看着刘海中落荒而逃的样子,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跟这些老油条打交道,就不能露怯。你越硬气,他们反而越不敢轻易招惹你。
他拿起筷子,继续从容地吃饭。刚刚怼走刘海中带来的那点不快,瞬间烟消云散,胃口似乎都好了几分。
吃过午饭,陈铭并没有立刻回广播室。
他拎起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里面是他特意准备的东西——从黑市换来的,用系统奖励的黄金买下的新鲜五花肉、一条半大的鲤鱼,还有一些时令蔬菜。
这些东西,在外面是有钱都难买到的硬通货。
他脚步沉稳,径首走向办公楼三楼,李副厂长的办公室。
咚咚咚。
“请进。”
陈铭推门而入。
李副厂长正靠在椅子上,手里端着一个搪瓷缸子,似乎在闭目养神。听到动静,他睁开眼,看到是陈铭,微微有些意外。
“小陈?有事?”
陈铭脸上带着尊敬的笑容,将布袋放在李副厂长宽大的办公桌上。
“李副厂长,中午了,也没什么好东西孝敬您。”
“这是我托人弄到的一点新鲜肉和鱼,您尝尝鲜。”
布袋解开,露出里面码放整齐的食材,五花肉肥瘦相间,鲤鱼还在微微弹动,新鲜欲滴。
李副厂长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这小子,果然上道!
他想起陈铭之前送来的那几根小黄鱼,又看看眼前这份实在的“孝敬”,心里对陈铭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懂规矩,知进退,会来事。这样的人,用起来才顺手。
“你太客气了,小陈。”
李副厂长放下茶缸,语气缓和了不少。
“工作刚上手,还习惯吗?”
“托厂长的福,挺好的。”
陈铭恭敬地回答,然后顺势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厂长,其实我今天来,除了给您送点东西,还有个不情之请,想麻烦您一下。”
“哦?说来听听。”李副厂长示意他说下去。
陈铭组织了一下语言,诚恳地说道:
“是这样,厂长。我住在南锣鼓巷那边,离厂里比较远,每天上下班通勤不太方便。”
“而且我妹妹还在上学,有时候放学晚了,我接送也不方便。”
“所以,我就想着……能不能弄一辆自行车?”
“我知道,现在自行车票特别紧张,是稀缺货,一般人根本弄不到。所以,想求您给出出主意,看看能不能帮我解决一下这个困难。”
他把姿态放得很低,语气充满了恳求。
自行车!
这年头,结婚三大件之一,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一张自行车票,在黑市上能炒到天价,还需要工业券,普通工人想都不敢想。
李副厂长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目光落在陈铭年轻而充满期待的脸上。
这小子,要求不算过分,也合情合理。
广播室科长,配一辆自行车,不算出格。而且这小子懂事,知道先送礼,再开口。那几根小黄鱼的分量,换一张自行车票,绰绰有余。
更重要的是,给他解决了困难,这小子以后自然会更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干。
想到这里,李副厂长脸上露出一丝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