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流云之流浪四十年

第32章 大哥的提议

加入书架
书名:
天上流云之流浪四十年
作者:
萧鹿鸣
本章字数:
5310
更新时间:
2025-05-05

忙完夏收夏种,也就挺过了一年最忙碌的时间,剩下的就是日常的零散农活。

连续二十多天的高强度农活,阿珍妹每天基本上要到晚上十一点才能上床睡觉。好处就是沾床即睡,劳累掩盖了对李云泽的思念。

每天六七点起床,出去挖猪草,挑水浇菜园,回来做早餐,煮猪食、喂猪、喂鸡,然后再去田里扒草、施肥,到旱地里拔草、松土,望望国道上的公共汽车。中午回来做饭,下午再去割芦萁(铁芒萁)、耙松针、砍柴,傍晚回来劈柴,去井里挑水,做饭、煮猪食,然后招呼孩子们吃饭,给阿钧洗澡。自己洗澡时己是晚上八九点,先把阿钧哄睡了。

这些活倒是不太重,别人家有夫妻两人一起完成,倒是轻松,但阿珍妹是什么都要靠她一个人,忙得团团转。忙完就是回想李云泽,想他在哪里、干什么,点亮洋油灯,翻看他留下的诗词文章手稿,和他当年写的情书。

李洋暑假还没有结束,早上可以帮忙放鸭子,帮忙烧火,帮忙扛猪食,照看弟弟妹妹,做暑假作业,有时候也去田地里帮忙干活。照例还是每天傍晚去小卖部看看有没有爸爸或舅舅的来信。要是不太忙,偶尔还能出去找村里的小伙伴玩。

李雪虚岁六岁了,可以自理,阿钧还得李洋照看着,或者跟姐姐一起玩。

新盖的西间房,阿珍妹打算自己刷石灰,刷好就可以正式入住了。

阿珍妹去圩镇上买了几包石灰,找了两只大缸放在在禾坪边上,把石灰倒进缸里,挑了几担水倒进去。瞬间水像开了一样,咕噜噜冒泡,腾起了大量的白雾。

阿钧看到觉得稀奇,在旁边看着,大喊着:“水开了,水开了,可以喝了。”

阿珍妹赶紧拦住他,警告他说:“阿西古,这个叫石灰水,不能喝的,到时里面的石灰,拿来涂到墙上。墙涂白了,就可以住新房子了。千万不要玩这个哈,不然就不能住新房了!”

“好耶好耶,有新房子住咯,有新房子住咯!”阿钧拍手开心地笑了。

等了两天,石灰化了。阿珍妹让李洋帮忙,她自己拿了刷子刷石灰。两只大缸不够,就先刷完一缸,再倒进石灰和水泡着,等刷完另一缸,也差不多泡好了。

西间房刷了好几天,幸好最近一段时间天气都很好,阳光普照,石灰干得快,两三天也就干了。

因为房子是靠着老屋加建的,不算徙火,阿珍妹就把床和柜子什么的拿过去就行了。

阿珍妹和阿钧一间,在二楼靠里面。李洋长大了,给他单独一间,也是二楼。李雪年纪还小,还是跟着奶奶睡,但给她在一楼留了一间。另外一间房,当作客厅。

原来的一间半,本来作厨房的半间当作杂物房,另外一间在下堂靠近大门边,原来是卧室,阿珍妹打算改为厨房。厨房打灶头是很讲究的大事,不能敷衍将就。

阿珍妹先去石坑找温妈妈,请她拣了个黄道吉日。再请大哥张伯华一起上来,帮忙看方位和坐向。

大哥还不忘斫了一斤肉来,在新客厅喝了两杯头春茶,然后便忙碌起来了。

张伯华拿出一个老旧的罗盘,在房间里走了好几圈,嘴里念念有词,还不断地掐指算了好多次,忙活了半下午,然后定好了方位,用石灰粉撒在地上作为标记。

这次大哥算是请来的地理先生,虽然是自己大哥,但规矩不能废,阿珍妹按惯例包了两个一元的红包,作为先生的礼金。

晚餐也要稍微像样些,除了大哥带的猪肉,阿珍妹又去买了一斤猪大肠炒咸菜,煎了两只鸡蛋,再炒了一盘花生米,拿出半瓶九乡小锅米酒。

大哥吃饭有个特点,总是劝大家多吃菜,少吃饭。他有段时间没上来了,说起弟弟的事,倒是开始接受了事实。

孩子们平时吃肉少,他们吃得都很快,李雪和李钧吃完先去玩了。

张伯华喝了两杯酒,阿珍妹没有喝,但在饭桌上陪着。张伯华趁着略微有一点醉意,说大人商量点事情,让李洋去看着弟弟妹妹。

张伯华说:“阿珍妹,几个月了,云古头还是没有音讯,可能真的有什么不得了的大事,恐怕不会短时间内回来了。你有什么打算?”

“能有什么打算,就是带好孩子们,好好过日子呗。大哥你的意思是?”阿珍妹回答。

“这样,我是想了一下,阿洋跟他伟奇哥同年,我想是不是可以我带去石坑,他们一起读书生活,也好减轻你的负担。”

阿珍妹感觉大哥的意思是不是想把李洋过继到他的名下,那就相当于自己没有这个儿子了,肯定舍不得。想了一下,说道:“大哥,我知道你是体恤我,阿洋去你那里,生活肯定会更好。但是,我一个人带着老三和老西,他们还小,没人照看肯定不行,怎么说阿洋稍微大了点,也能帮帮手,没有他可能不行啊!”

“这个也是事实。自家兄弟,我也不怕说,我想到的是,如果云古头有什么意外,或者是长期不回来,你自己有什么打算?”

“大哥,你的意思是?”阿珍妹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那我就首说了。我是说,你还年轻,如果云古头一首不回来,你是不是会考虑另外找人?”

“大哥!这个你不用担心,我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反正李云泽我是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再艰难也要等他回来!至少要有确定的消息再考虑我自己的事。”

“我也不是说短时间的考虑,更没有劝你要怎么样的意思。我是觉得要提前考虑,如果我带着阿洋,你带着两个小的,也比较容易有选择。”

“大哥,我的事情不用考虑!倒是孩子可以考虑一下。我思量,我自己带着三个孩子,生活肯定会十分艰难。如果为了孩子们考虑,倒是阿西古你带去,可能稍微好些。”阿珍妹虽然心里舍不得,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养得起三个孩子,想了一下说道。

“阿钧啊?他年纪还是太小了。你大嫂在家务农带孩子,你温妈妈看不见也没办法帮忙带,我又在外地上班,带阿钧可能还是不行。阿洋是因为跟阿奇同年,两个人可以一起读书生活,也不会增加什么负担。”

“那也是,我其实也舍不得。总之,我也没有另外的打算,那就不提这个事了吧!”阿珍妹下决心说。

一夜无话,第二天张伯华回去了。农活稍微没那么重了,阿珍妹去找了本生产队的仙叔公,请他帮忙打灶头。

仙叔公德高望重,既是泥水师傅,又是整队人的大厨,还是一个木匠。

仙叔公按照己经拣好的日子和定好的方位,帮忙打灶头。搞了好几天,仍然是天公作美,没有下雨,灶头和烟囱做得很顺利。

灶头有两个锅台,一个大一个小,大的用来煮菜、煮猪食,小的装上水用来温水。

打灶头是大事,严格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徙火。仙叔公还帮忙请了灶神移位。阿珍妹还搞了个徙火仪式,按照选好的吉时,从旧的灶头接了火过来新灶头,煮了面条和肉丸汤。

除了打灶头的工钱,照例也是给了仙叔公两个一元的红包,作为师傅礼金。

打完灶头,阿珍妹想起每天晚上洗澡都要李洋守着,这样也不是办法。

又让仙叔公帮忙,在厨房的另一边,帮忙砌个小浴室,也就是砌一堵墙,加一扇门的事,上面放几块木板盖着就行了。

厨房还有个二楼阁楼,还是作为谷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