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首长,那接下来,就上主食了。”
“哦,主食,也好,上一点吧。”
“是,首长。”
宋钰音端了一个大砂锅进来。
“首长,您来一碗粥吧。凤凰山上流下来一条山涧小溪,生有一种蛙,当地人叫做石乱。用它煲粥很是清甜,再滴上几滴山茶油,更有一番风味。”
接着宋钰音又端来一个大砂锅。
“首长,这个您也得尝尝,很有特色。是用潮汕地区的二十年老菜脯,其实就是陈年萝卜干煲的粥,味道绝佳。萝卜干越老越好!”
“也好,那就尝一口。”
宋钰音又端来一个大菜盆。
“首长……”
“打住打住!不能再上了!”老人喊道。
“是,首长!主食没有了。这是一道特色的汤,叫做红菌汤。”
“什么?红军汤?”
“是的,红菌豆腐头汤,这绝对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实际上就是豆腐渣做的,我在安宁县当兵时发现的,是小李老家的特色小吃。”
“豆腐渣也能做出好汤?”
“这就是神奇之处,跟长沙臭豆腐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来也简单,就是把做豆腐剩下的渣捏成块,让它长出红色的真菌丝来,切片后加上点瘦肉一起滚汤,汤便甜美无比,当真是人间至味。”
“嗯,确实美味!一切创造都来自人民群众,至理名言啊!”老人尝了几口,感叹。“你这瓜娃子,花样就是多!这下该上完了吧……”
这时,杨丽丽、宋钰音、小赵都进来了,每人端着一个小托盘,上面都放着一只小茶壶和一只茶杯。
“哎哟,终于上茶了,早就想喝点茶解腻了。”
“首长,上完这个汤,马上就上茶。”
“哈?用茶壶喝汤?”
“潮汕人讲究,有功夫茶,也有功夫汤。这汤是托首长的福,我在东北的战友,偶然的机会搞了两根野生高丽参。一根做了这壶汤,二十年的山参。说实话,如果不是您来,我还舍不得炖汤……”
“国忠有心了!”老首长说。
“首长,还有一根,据说是一甲子的,等会给我姐带回去,我们可无福消受那棵老山参。”刘国忠俯身说。
“来来来,我们大家壶中酒,再敬首长,祝首长老当益壮、福寿无疆!”
“好好好!”老首长很是高兴。
“啪啪啪……”刘国忠拍了三下手掌,“首长,最后一道菜,醒酒的来了。”
这时,杨丽丽走了进来,小赵迅速搬了琴台、凳子和古筝过来。
“尊敬的首长、各位领导,我是小杨,给各位领导献上一曲《春江花月夜》,为领导们解酒。”杨丽丽仍然是一身旗袍,风情万种地轻轻施了个礼,优雅地坐下,玲珑身材被旗袍勾勒得淋漓尽致。
杨丽丽轻抚琴弦,古筝弹得端庄优雅,琴声悠扬,描绘出了春江月夜的意境。窗外,恰好照进来一轮明月,众人都沉醉了……宋钰音上了茶也没人注意,忘了喝。
一曲终了,突然寂静了。半晌,还是刘国忠率先鼓掌,惊醒了大家。
“好,好,好!国忠你这解酒的菜,反倒让大家醉了。”首长一连三个好表示赞叹。
整晚都表现稳重的齐书记,居然也鼓掌叫好起来。
至于李云泽,迁客骚人的意气被几杯酒激发出来了,更是有点手舞足蹈。
狄红英瞄见了刘国忠望向杨丽丽的目光,有点不悦。扯了一下身边狄石英的衣袖。
狄石英回过神来,“爸,差不多了,该回去迎宾馆了。”
“好,差不多了。”老人喝了一杯茶,起身道:“走吧,先去湖边走走,消消食,然后回去。”
小齐抢先第一个跑出门外,挥手示意,说了一句:“湖边。”
众人一起走出来,下了楼,往湖边走去。
湖边,老人望着黝黑的湖面,忽然回头说:“小齐啊,你看,这里地名是龙江,有凤凰山,有立新湖。风云际会,革故立新,风水宝地啊!”
又对刘国忠说,“国忠啊,你给我守好这里,不能破坏任何格局。过段时间,安排其他人来接替你,你往上动一动,该安排的提前安排好。”
“是,首长!一切听您指示!”刘国忠强忍着内心窃喜。
“还有石英,你志不在官场,要在特区办企业,我也不阻拦你。但一定要记住,不能唯利是图,必须要做对人民有用的东西。”
“爸!您放心,我做药品,绝对生产货真价实的道地药材,绝不敢儿戏。”狄石英信誓旦旦。
“好!红英可以去帮你姐,或者下来替换国忠,过来接管这个农场。”
“好的,炎叔,都听您安排。”
“小齐、国忠,你们看哈,这里是凤凰山和立新湖,环境多好。附近还有几座山和几个水库,无论以后这里还是不是作为供香江农产品的农场,你们都要尽力保护这些环境。未来大开发肯定要大量土地,但龙江这边的环境还是要保护好。”老人说。
“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保护!”两人一致保证。
“我们在大西北呆了很多年,深深理解环境破坏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困难。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完全破坏环境为代价。不然后面又要花更大代价治理,而且很难。”
“是,首长,我们谨记于心。”刘国忠说。
“首长,请您放心。您知道,我也算是在大西北当过农民,对农民兄弟在黄土地里刨食的艰辛感受深刻,环境是千秋万代的大事,不敢马虎。”小齐说。
“好!也差不多了,回去吧。”
大家上了后面跟着的车,刘国忠也上了小齐的车,走了。
杨丽丽和小赵没有跟着来散步,只剩李云泽一个人,脑海中还回味着杨主任的古筝曲。
刚回到湖边小屋,杨丽丽居然过来了。
“杨主任,你怎么来了?有事吗?”李云泽看到杨丽丽还穿着刚才的旗袍。
“哦,李哥,我准备下班了,去医院看看我爸。看到你屋里亮着灯,就过来打个招呼。”杨丽丽说,“昨天我爸的事,真的非常感谢你啊!他没有什么大事,休息几天就好了。这几天白天巡湖和晚上值班,都要麻烦你了。”
“杨主任客气了,我职责所在,应该做的。”李云泽急忙道,“刚才你的表演真精彩!我脑中现在还在回想当时的情景,真的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啊!”
“哪里哪里。那是我妈妈以前教我的,古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
“可惜啊,我的二胡没带出来。我想着,能不能编一下曲,我们古筝和二胡合奏《春江花月夜》会怎样。”
“好啊好啊,还没听过胡筝合奏的,肯定很有意思!”
“这个得以后再说。倒是我现在酒还未醒,脑子里有一些诗句。我给你作一篇长诗,好不好?”
“真的吗?太好了!诗词歌赋,最难的还是长诗。你作诗出来后,我有空谱个古筝曲,到时可以合奏。”杨丽丽高兴地说。
“好,那我试试。诗名叫做《听筝追梦辞》。”
“好!你念,我记下来。”
李云泽一边思考,一边念,有时候要停顿好久,有时候要再修改。杨丽丽最后记录了下来:
绿绮叮咚涨春池,焦尾嘈切绿梧桐。
一曲春江花月夜,春水脉脉月光笼。
明月起舞影飘飘,一抹清愁待酒浇。
太白弄剑骑龙驹,一夜乘风蓬莱去。
山深径小蹬龙驹,龙驹解意轻雪蹄。
白云横断截山腰,尽处茫茫素带飘。
龙驹飞过翡翠屏,仙子麻列白玉庭。
玉帝如来迎宾宴,圣母菩萨静静听。
彩凤翻飞相应和,神牛驮来琥珀光。
大圣长笑赠蟠桃,嫦娥轻抚春琴操,
飞天轻舞身曼妙,百花仙子霓裳飘,
太真含笑倾琼浆,携来灵玉绛珠草。
欢宴难散情难尽,春宵一刻值千金,
繁华荣耀不足惜,山水一颗天然心。
忽闻山外琴弦转,嵇康轻奏广陵散,
声如丝缕未断绝,度我飞骑寻相见。
相见无语神凝结,散发斜坐彩云间。
群鸟联翅浮如船,人在船中安如山。
我舞长啸歌一曲,歌动百兽俱欢颜,
仙草弄影花招展,潮起山动彩云翻。
琴剑合璧冲霄汉,一缠一绕出天关。
霹雳一声如弦断,一曲终了耳寂然,
顿失向前蓬莱山,惟见明月照水间。
曲尽辞终弄不复,余音弥漫不消散。
琴逢知音难离别,千杯共醉一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