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水当选为市长,这一结果于他而言,既觉可笑,又感可悲。有人竟冒充窃贼,以恶作剧般荒诞的方式,将郑波从市长候选人名单上抹去,如此一来,他这个原本的陪衬,陡然间升为主角。这世道,当真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可能发生。
新官上任,头等大事便是表态发言。孟庆水站在众人面前,言辞恳切:
“为官一任,定要造福一方。定当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秉持廉政、廉洁的原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话语掷地有声,传向西方。
紧接着,便是绘图。孟庆水手持一支彩笔,在江洲市的地图上挥毫泼墨,描绘出一幅恢宏壮阔的建设蓝图。图中,立交桥飞架南北,高速公路西通八达,飞机场气势恢宏,居民小区温馨舒适,五星级大酒店奢华尽显,商贸城热闹繁华,科技城充满未来感……这蓝图,承载着他对江洲市的无限期许。
为了将这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孟庆水打算在任期内投入几十个亿的资金。然而,蓝图尚未正式公布,《江州日报》上便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刊登了一篇小杂文,标题为《泰山不是垒的,牛皮不是吹的》。在杂文旁边,还配着一幅漫画:画中是一个奇特的怪物,上半身为人形,面黄肌瘦,下半身却是个钱袋子,且干瘪破漏。一只听诊器正贴着怪物的前胸,从听诊器里冒出一句话:
“你这钱袋子的消瘦病简首无药可医”。
当天下午,报社总编便接到市政府秘书长的电话。秘书长语气严肃地问道:
“那篇杂文和漫画,究竟是何用意?”
总编心中一紧,含糊其辞地解释道:“这是自然来稿,编辑觉得文章不错,就给刊登了。”
其实,总编有难言之隐,这稿子是宣传部长沈典推荐的,他不得不采用,可又不能说出实情,只能自己承担责任,于是连忙说道:
“是我工作疏忽,审稿不够严谨,我会向市长做检讨。”
秘书长听后,缓了缓语气说:“并非要你们检讨,只是希望你们往后多加注意,务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了,最近市政府要召开一次经济研讨会,你们报社派人参加吧。”
这场经济研讨会,实则是孟庆水为了统一大家对他发展蓝图的思想认识而特意举办的。他心里清楚,矛盾的焦点就在于资金问题。所以,在研讨会上,孟庆水发表了题为《广开财路、扩大融资渠道,为江洲市的经济腾飞插上翅膀》的重要发言。
他言辞激昂地说道:
“当下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便是如此,你越是畏手畏脚,不敢花钱,就越是没钱可花。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倘若在基建投资上缩手缩脚,没有几个上规模、上档次的在建项目,又凭什么吸引资金?别人又为何要往你这儿投资?”接着,他引用了一位美国经济学家的话:
“赤字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幻觉,只要经过重新定义和计算,庞大的赤字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孟庆水顿了顿,继续说道,
“赤字并不可怕,面对赤字,有人会问,这是谁破坏的?但我要说,这是谁建造的?眼看着兄弟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我们却守着一座老样子的小城,还自豪地宣称我们没有赤字,难道不觉得惭愧吗?”
孟庆水在发言中,巧妙地回避了中央提出的紧缩方针。要知道,在这一年,不仅决定全面推行地方财政包干制度,在此之前,从 80年代末,实行的便是“放权、让利、给好处”的改革模式。当时,用“划分收支,定额上交(定额补贴)”的政策对待广东、福建,用“比例包干”政策对待江苏,对 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地区)实行特殊照顾,中央补助每两年递增 10%。对于京、津、沪这三个财政上交大户,继续实行统收统支,“总额分成,一年一定”。中央对其余 15个省市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政策,
这无疑是一种中央照顾地方的政策,把全部收入分成三类: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成收入、调剂收入。前两类收入中,地方所得大于地方支出的,按一定比例上交中央财政;小于地方支出的,可从调剂收入中划给一定比例;如果三类收入总和仍然小于地方支出的,由中央财政给予定额补助,各种分成比例和定额补助一经确定,5年不变。如今,5年期限己过,中央要实行新的财政包干制度了。毕竟,中央己没有足够的财力再继续“让利、给好处”,中央财政收入在全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孟庆水心里盘算着,要赶这趟“末班车”,在新政策实施之前,利用老政策为本地区多争取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他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多花钱、快花钱!身为地方官员,孟庆水自然把地方利益摆在首位。这些年,他早己看透现实,深知不能太老实、太听话,不然就只有吃亏的份儿。那些阳奉阴违的人,一个个都飞黄腾达了。飞黄腾达他倒也不想,他只一心想做一个让江洲市老百姓称赞的好市长。当然,这些想法都只能深埋心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赤字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幻觉,只要经过计算和重新定义,庞大的赤字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在这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仿佛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结合体。总方针是紧缩,可许多地方官员却忙着“赶末班车”。而对于那些有政治头脑的生意人来说,这种上紧下松的局势,反而是一次绝佳的暴发机会
康小年,这个小时候大脑因药物伤害,导致智商低于正常人的人,却阴差阳错地抓住了时机。他既没有精明的生意头脑,也毫无政治头脑。然而,这个时代就是创造了这样一种奇迹:
有时候,无知反而成了财富!想想看,最初的那些暴发户,有不少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睁眼瞎。
康小年作为广东白云贸易公司江洲市分公司的经理,上任一年多来,除了花掉一大笔吃喝的费用,一分钱都没赚到,这让他的父亲康青大失所望。康青原本指望儿子能在生意场的历练中,智商恢复到常人水平,可如今看到的,只是儿子的肚子越来越大、脖子越来越粗。康青本打算另派人来接替儿子的经理职位,但因为要去澳大利亚考察一个投资项目,便暂时把这事搁置了。
就在这个时候,康小年开始了大规模的收购行动。起初,是 100彩色电视机。这是远洋贸易公司下属的一家经营部打算减价处理给他的。经营部经理蔡佑广,就是那个常在大排档吃饭,吃完还跑到大酒店门前剔牙的人。庄毅按照“人才加奴才”的标准,把经营部交给了他,可他接连做了几笔亏损的生意。有人告诉他,白云分公司的经理康小年是个“二百五”,特别好糊弄。于是,蔡佑广便找到康小年,说道:
“这 100台彩色电视机,减价 10%,你全收下吧。”
“不行,得减 20%。”康小年一口回绝。
他心里想着父亲的教导:在别人报价的基数上,买进时减一半,卖出时加一半,然后再和对方讨价还价。
“那我可就亏血本了,你们可是大公司,还在乎这点小钱?”蔡佑广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
“不行,大公司也不能做亏本生意。”康小年牢记父亲的话,做生意绝不能心慈手软。
“那 15%,怎么样?”蔡佑广试探着问。
“行。”康小年答应了,因为父亲还说过,赚了便宜,可以适当做点小让步。
等到付款的时候,会计却站出来反对:“这些都是积压货,根本卖不出去,再便宜咱们也不能要。”
“人家都减价 15%了,咱们再减价 10%卖出去,早晚能赚钱。”康小年试图说服会计。
“可是……”会计还想再说什么。
“到底是你管我,还是我管你?”康小年有些恼火了,
“不听话,我就炒了你,我有权这么做。”这也是父亲教他的,对下属就得严厉。会计无奈,只好开了一张支票。
生意做成了,蔡佑广自以为占了大便宜,高兴地说:“这次我请客,咱们好好庆贺一下。”
“还是我来做东吧。”康小年大方地说道,他也觉得自己这单生意做得很划算。
席间,康小年拍着自己凸起的腹部,笑着说:“我这肚子,又涨价了。”
他总喜欢和别人比肚子大小。
“康经理,您这可是大老板肚,我这只能算是小老板肚。”
蔡佑广嘴上恭维着,心里却暗自骂道:“真是个二百五。”
自从收了蔡佑广的 100台彩色电视机后,江洲市便传开了一个消息:
白云分公司大量收购积压物品。
这消息一传出,各个公司、企业纷纷找上门来,推销自己的库存积压货物。康小年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价格便宜,他就收下。到后来,父亲放在公司的近百万流动资金——这些钱原本是康青用来购买水货的——全部被他拿去支付货款了。即便如此,仍有许多公司、企业不死心,干脆先和他签一个付款协议,确定滞后付款的时间,就把货物堆在他这儿了。他们想着,即便暂时拿不到钱,把积压货变成债权,也比让货物在自己仓库里烂掉强。而且,他们也都知道,康小年的后台是他父亲康青,有足够的财力替儿子偿还债务。
康小年专门租了一个大仓库,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东西,有服装、毛毯、毛线、肥皂、洗衣粉、电视机、电风扇、热水器,院子里还堆放着木材、钢材,甚至还有几辆卡车。按当时的批发价格估算,这些货物总值超过了 1500万。
康小年每天都要去巡视自己的仓库,他挺着凸起的肚子,吃力地在货物的缝隙中钻来钻去。想到自己只用了不到 100万元,就买下了价值 1500万的货物,他兴奋得手舞足蹈。过去,他常拍着肚子夸耀:
“我这肚子,值几十万。”
现在,他则拍着脑袋说:“我这脑袋,值 1500万。”
每逢他夸耀脑袋的时候,那些赚了他便宜的人,都在暗地里偷笑:
“真是个傻冒大经理。”
关于“傻冒大经理”的故事,在江洲市迅速传开,很快便家喻户晓。就连小学生相互取笑时,都会说:“你就像那个傻冒大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