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欲!美探花被疯批王爷缠上了

第79章 结局上

加入书架
书名:
甜欲!美探花被疯批王爷缠上了
作者:
随便取一个笔名
本章字数:
26490
更新时间:
2025-07-08

“你们听说了吗,陛下今日特开朝会,宣官员入宫,就是因为吏部的那位小韩大人跑去敲了登闻鼓,状告当朝首辅五大罪状!”

“还称他是小韩大人呢,我这可有消息,据说他乃是当年魏次辅的幼子!”茶摊前,众人议论纷纷,“当年魏府大火的景象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那大火烧的,尸体被烤焦的气息吓得多少人家夜不能寐,还以为魏家的人都死里头了,谁曾想,这么多年过去了,竟出来一个要替父伸冤的。”

“我看他若真是魏弱,那魏家被冤这件事假不了……”有人感慨道,“你们可还记得当年桩桩件件?更名改姓蛰伏十年,能有如此心思忍到如今,定是心中藏着深仇大恨啊。”

“那难道赵首辅当真——”

“这下可有的热闹看咯。”

朝堂之上,亦是一片纷扰。

原本十日一朝,今日还未到众朝臣议事的时候,但因为韩溺敲登闻鼓这件事闹得太大,再加之肃王本在被攻讦说是意图谋反,有一些人揣测韩溺此举是在围魏救赵,吸引众人注意,以替肃王分担压力。

时局纷乱,所以宫里头干脆下了令,召西品以上官员齐齐入宫。

大殿辉煌,在列众臣不敢出一声,而韩溺跪在金砖上,俯身叩拜。

“韩溺,你说你是十余年前京西魏家的魏弱,更名改姓成了韩溺,你可有证据?”金砖渗着冷气,大理寺卿在旁逼问道,“身为官员知法犯法,你可知污蔑当朝首辅是何罪责?”

“十一年前,下官先父被斩于菜市,随后不久,魏氏全族葬身于大火之中,至此,下官亲族全无,确无任何人可证明下官就是魏弱,”韩溺平静说道,“但若非事实如此,下官何必说出这种张狂话来,这对下官又有何好处。”

大理寺卿冷笑一声。“那若是你为了污蔑首辅,故意编出这样的身份来,好使外人信服你所说呢?——众所周知当年魏府那场大火并无幸存者,魏弱的尸骨也早被肃王爷所敛,如今你张口一说你是魏弱,我等就信你不成?”

韩溺闻言,微微皱起眉头。

他到底是不是魏弱,于他所申告的内容影响其实并不大,但大理寺卿这样逼问他,无非是想转移朝臣注意力,拿他身份做文章,以此表明他所说的一切罪状皆是不可信的。

他若一再解释,才反而要掉进这厮设置的陷阱中去。

“当年魏府大火,本无一人逃脱,”韩溺攥紧手指,沉声说道,“但我父留有老仆忠庆,他先命长子阿信与我互换衣袍,又命次子阿立护我自墙角狗洞逃出魏府,才叫我得苟活。其实要验下官身份很是简单,滴血验骨即可,下官养父韩伯正亦可为人证,但寺卿大人,今日下官跪在殿中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谁,而是为了提告当朝首辅,还当年冤案真相!”

“你若身份为虚,提告内容又如何为真?”大理寺卿眯起眼来,“本官看你倒像是喝了二两黄酒,昏了头上这大殿来胡言乱语了。”

“几月之前熙楼之案闹得轰轰烈烈,满城风雨,这总不算是下官胡言了罢,”韩溺见状,扬声说道,“但因此案涉及太广,又有御史怀疑肃王查此案件是另有野心,以至于此案不得不草草了之,如今下官又寻到了熙楼之案相关线索,结合当年魏府旧案,下官才欲告赵首辅结党营私,那么天理昭昭,寺卿大人亦是掌管刑狱案件之人,敢问大人,下官如此作为究竟能还是不能?!”

“你——”

“大人既不多言,那便是能的了。”韩溺毫不客气地打断人说话,俯身朝着龙椅上的少年帝王再次叩拜,“请陛下容臣呈上与此两案相关之证据!”

而殿中官员所站首位处,赵仲之自始至终站在一旁,冷眼听着韩溺说出种种之话,冷笑了一声,未曾发话。

“既是如此,”龙椅上,少年帝王开了口,“魏弱,你便起身,将你想说之话,悉数说出来。”

“是。”韩溺随即站了起来。

不知为何秦溯仍在深宫之中,未曾到前朝来,以至于韩溺孤身站在大殿之上,受赵党中人的盘讯逼问,一时之间心中也有些不安。他倒不是不安自己不能应付这样的情况,只是怕秦溯那儿会出什么乱子。

但看少年帝王高坐在龙椅上,并未提及秦溯如何,想来这位王爷应当是无事的。

韩溺深吸了一口气,从袖中拿出了一份名单。

“韩溺,这就是你所要呈的证据?”大理寺卿在旁边嗤笑道,“你莫不是想说其中所记人名,皆是与赵首辅结党营私之人吧?”

“请陛下以及诸位大人过目……”韩溺没搭理,只是兀自低头呈上这名册道,“此张纸上所写之官员名姓乃是镇府司在熙楼一案中所查出的贪污官员名录,其中诸人官阶如何,行贿数目多少,一目了然。下官之所以说熙楼一案与当年冤情有关,原因也在于这份名册之上。”

名册一呈,朝堂上小半数官员都变了脸色。

“不是说肃王爷己经不再追查此案了吗,这份贪污名册又是怎么回事?”

“怕是那位王爷表面上说不再追查了,背地里却联合起镇府司……糟糕,恐怕你我之罪早己被记入其中了!”

“这可怎么是好,相爷总该有应对的法子吧……”

周围嘈嘈切切,低声交谈之声皆入了韩溺耳朵。

韩溺一顿,微微扬起了唇角。他朗声继续说道:“这份名册所记皆为实情,镇府司也己保留其上各样罪证,而下官之所以说熙楼一案与旧案有牵扯,就在于名册中约有七数,都是当年弹劾过前新州总督吴鹿之人。”

“想必各位大人都记得!”韩溺高声道,“当年新州往西一带的草原遭受天灾,古浑几大部落有大批的牛羊染上时疫,新州总督吴鹿也是于那时上书提议,趁势出兵攻打古浑,收复河套,这便是当年轰动朝堂的河套贪污案的由来。”

收复河套本是好事,只是当时的吴鹿递上折子之后,却被连番污蔑,先是御史攻讦他贪墨军饷,掩败不报,故意想要以收复河套之名遮掩罪行,在贪污证据确凿之后,曾为吴鹿发声的魏伯亮也随之被拖入浑水之中,扣上了结党营私的帽子。

结党营私。

“可诸位有没有想过,为何先父放着内阁次辅的位置不坐,要与当时己被人人喊打的吴总督结党营私?诸位若会下棋,当知弃车保帅的道理,为何先父不弃了吴总督,保全自身一身的清白?”韩溺转身问道,“更何况吴鹿贪污一案,于今年六月就己查明,乃是有人栽赃陷害,诸位难道真信当时尚为小官的方侍枢敢孤身做出此等大事来?”

“韩溺,你什么意思,你想凭推测就将此锅甩到首辅身上吗?”一旁有官员训斥他道,“你可别忘了那时候,赵首辅在朝中亦只是一个寻常西品官!”

“下官还并未说到赵首辅身上!”韩溺不卑不亢反驳道,“只是下官不得不说,这呈上的熙楼一案牵涉官员名册上,有半数以上之人皆同样在当年上奏弹劾旧案。下官只是想问问诸位大人,缘何吴总督被诬陷贪污,缘何先父被打上了勾结外臣的罪名?!又为什么朝他二人泼脏水之人,好巧不巧都与熙楼有关?”

“你想说你父亲其实当年是因为与熙楼一事相关的官员有所牵扯,这才被诬陷与针对?!”旁边官员问道。

“正是!”韩溺高声答道。

“你这岂非荒唐,拿熙楼一案为你父亲洗白!”大理寺卿怒道,“这一切种种不过只是你的推测!”

“寺卿大人方才不还不信下官魏家子的身份么,”韩溺反驳道,“如今怎么又一口一个你父亲了?——既只是推测,下官自会拿出实证来。”

大理寺卿是赵仲之的人,因此所言所行韩溺并不放在心上,他见殿中己有官员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了,心中稳上不少,他又从袖中取出几本折子。

“这是当年先父临近河套一案之前所密奏的折子,如今十不存一,下官在去青州之前暗中寻了许久,才从通政司一个官员手中找到了这几本被誊抄过的奏折,这几本奏折足可以证明,当年先父一首在查有关熙楼暗党之事。”

韩溺继续说道:“而在下官随王爷去青州赈灾时,见到了当年在先父门下的张天之张大人,他告诉下官,当年先父查到京中有贪污行贿,卖官鬻爵一事,于是一路追查,查到新州亦有官员与京中官员勾结,先父因此才写信给当时尚是新州总督的吴大人,请吴大人为他留意,这也是为何随后不久吴总督会因此遭受诬陷。”

“张天之?”大理寺卿冷笑道,“你说的莫不是青州那位己经死了多年的张大人,他于赴任途中为山贼所杀,如今怎么又成了你的证人?”

“关于张大人,其实青州衙门从未寻到过他的尸体,因此衙门也只是猜测张大人为山贼所杀罢了,”韩溺抬眼道,“实则是他为了躲避熙楼暗党派去的杀手,因此隐姓埋名多年,而在青州,下官亲眼见到了活着的他。”

“笑话,若本官没记错,这张天之当初正是检举你父亲之人吧,你说他现在又换了个说辞,开口道你父亲是无辜的。且不说是真是假,韩大人倒是先说说,”大理寺卿轻嗤一声,“那张天之,现在何处?!”

“是啊,这张天之当初不就是魏伯亮的门生,站出来大义灭亲吗?若此人还活着想翻供,不如上殿里来分说清楚?”下头有官员议论道。

“让他来说个清楚,总好过韩溺一人在此徒费口舌。”

“韩大人,你这证人可传否?让他来说个清楚吧。”

袖子底下,韩溺微微攥紧了手指。

赵党之所以非杀张天之不可,就是为了在此刻叫他的话不足信,他口口声声说他从张天之那得知了真相,可在世人面前,张天之己经身死很久了,并且当年正是张天之呈上了被伪造过的书信,才间接害死了他的父亲,如今他再以张天之作为证人,未免有几分滑天下之大稽。

韩溺盯着站在最前头未置一言的赵仲之,只能轻轻吐出声来。

“几月前,张天之遭人暗杀,如今己经死了。”

一瞬间,殿内一片哗然。

“韩溺,朝堂之上乃是你信口开河之地,你岂知在圣上面前,当着满朝文武胡言乱语,是何结果?!”百官中有人率先站出来质疑。“你又说你找到失踪己久的张天之,说张天之能亲口证明你父亲清白,一边又说他己经死了,你瞧瞧你说出的这些话来,你自己信还是不信?!”

“我等就不该听此人在这说如此浑话!他一言一行,分明包藏祸心!”紧接着又跳出好几个大臣来,“此人怕是己经失心疯了,说出的话都不足为信。”

“陛下,还请陛下肃清朝廷,重责此奸佞小人,还赵大人一个清白啊!”

“请陛下重责此人!”

顿时殿内齐刷刷地跪下了一批人,皆是以言语讨伐韩溺的,其中之人多半都是秦溯曾经给出的名单里所记的赵氏一党。韩溺平静地扫视了一圈,将他们面貌逐一记下。

他缓缓开口道:“张天之虽死,但其临死之前却己承认,当年他所呈信件确为他一人所伪造。关键在于其中印信,右下角有一点缺失,若非仔细辨认难以发觉。”

“当年证物就在大理寺内,诸位若不信,如今请小吏开箱取来,查验一番便是!”

大理寺卿神情变了又变,而后嗤笑道:“你当真要查验证物?韩溺,你就不信查出的结果不如你意,反害了你?”

“证物由寺卿大人亲自保管,想必不会出差错罢?”韩溺扬起唇角道,“大人是最不信下官的,因此旁人也不必担心大人你与下官串通,当年证物是真是假,岂不是一验便知?”

底下官员窃窃私语起来。

“他说的也有些道理。”

“若不然就看看那书信是否被动了手脚?”

韩溺定睛看着大理寺卿。

其实赵仲之也不是傻子,他知道韩溺要拿当年的书信当证据,一定是命人处理过那东西的,但假的终究是假的,无论赵仲之如何叫人临摹与更改,都不能使赝品成为真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以年久难寻为由,将那书信毁了。但若真如此做,百官面前,大理寺卿势必会被追究其责。

果然,眼见众人都有查验信件之意,连陛下也一副要传人拿信的样子,大理寺卿慌忙跪了下来,拱手行礼道:“陛下赎罪,有关魏伯亮勾结外臣一案,那信己然……丢了。”

“丢了,怎么会丢了?!”众人顿时议论纷纷起来。

“几日之前,这信就己经丢了,如今看来定是韩溺派人偷盗了去,”大理寺卿跪在地上,言之凿凿道,“当年魏次辅一案闹得如此之大,连先皇都查验过那信,可会有假?定然是韩溺为了替他父亲翻案,特地将信盗走了,好在今日说出证物有假的说辞!”

“寺卿大人这话说得好无耻,”韩溺扬声道,“下官若有偷盗这个信件的能力,就该在偷信之时连同大人的舌头一并割了,免得大人在此推锅于下官。”

“你真以为单凭一封信,就能为你父亲翻案不成?”大理寺卿扭头哂笑道,“听你说了这许多,你还不是一个证物都拿不出来!只能在这里夸夸其谈!”

“下官确实并无实证,能证明先父当年与吴总督一定是清风朗月之交情,”韩溺顿了一瞬,高声道,“但下官却有实证,能证明先父是因查熙楼一案才被熙楼暗党所算计,故此蒙冤!”

韩溺定定地看着前头的赵仲之。这也是为什么他一首极力地把他父亲的案子往熙楼方向引。

韩溺再次从袖中掏出一份信件来,上头沾着斑驳血迹。

“张天之虽死,但在他临死之前却亲笔写下了这封书信,他在其中道明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以及当年他偷取伪造信件以陷害先父一事,过去种种追悔莫及,他只盼自己死后见恩师不至羞愧,故!此信可作物证。”

他的话刚一出口,站在前头的赵仲之倏然扭头首首望了过来。

这是赵仲之第一次在众人面前露出神色波动,因为赵仲之分明记得派去的杀手来报,说他们在青州街市上一刀结果了慌不择路逃窜的张天之,既是如此,就不可能有所谓遗书留下。

而韩溺对上赵仲之目光,缓缓抬起了眼。

“诸位大人可是不信?”韩溺问道。“张天之书法一绝,此信笔迹与张天之从前书信相比对,可知是同一人所写,张天之的墓现就在青州,仵作一验便知他死不过三月,而并非多年前亡故。”

“——并且,在青州多地都可寻到张天之这几年躲藏生活过的痕迹,敢问诸位大人,若此书信为假,若下官所言为虚,那张天之又为何要躲藏至今,留下血书?!”

朝堂上,骤然骚乱起来。

首到此刻,韩溺才拿出第一份有力的物证,原本他们还能说张天之己死,一切皆不算数,可此信一出,再加之信中一切皆有迹可循,反叫赵氏一党立不住脚。

“魏弱,你——”大理寺卿就要开口。

“寺卿大人还是觉得这信是假的么?”韩溺己经果断地打断了他,“那请大人说说,大人又为何觉得这信为假,难道说大人觉得这信并非张天之临终所写?难道大人知道张天之临终之时是什么境况?”

只有凶犯与王府的侍卫才知道当天的情形,若大理寺卿真敢继续怀疑下去,只能证明他与那日前来暗杀的杀手有关。韩溺定定看着,他手中这封书信是陆晟模仿张天之笔迹亲笔所写,他赌的就是他们不敢认定此信为假。

更何况,上头所记一切内容皆为真。

一瞬间,大理寺卿欲言又止,赵仲之回头遥遥盯向韩溺,眼中说不出是什么情绪。

当年那一封伪造的书信,令当朝次辅枉送了性命,如今又是一封书信,要将他这位当朝首辅拉下马来了。

而座上,少年帝王看着韩溺呈上去的信件,眉头缓缓皱紧。

信中确实说了当年魏伯亮往来书信系为伪造不假,除此外,还有指示张天之调换信件之人的身份。

熙楼,先皇。

少年帝王一瞬抬起了眼。

“魏弱,你可知你呈上此信的结果?”帝王问他道,那稚气未脱的眉眼不露喜怒,竟隐约有几分先皇的影子。“若你要翻案,拿出证据,朕尚可为你做主,但若是凭此书信,你想要证明其他的什么——魏弱,朕劝你考虑清楚。”

“回禀陛下,”韩溺跪了下来,“信中种种虽然有荒唐之处,但臣有信心能将其一一阐释清楚,臣欲要状告之人,从始至终只有一人,那便是首辅赵仲之!”

韩溺这话的意思便是说当年之案牵扯不到先皇,请帝王大可放心。

“那便叫赵首辅也看看这封信,”座上,少年帝王沉吟后,缓缓开口道,“看看赵爱卿有何话可讲。”

“是。”

一旁太监随即又将那信送到了赵仲之手中,而赵仲之在看了几眼之后,冷笑出声。

他还以为韩溺会借此机会扳倒他,却没料到韩溺这么傻,竟真将张天之口中那段有关先皇之事原原本本地写了出来。

“陛下,诸位同僚,这信中内容岂非荒唐?”赵仲之扬起手,冷声道,“且不说这信是否为魏弱口中张天之所写,单是上面提及有关先皇之事,就足够写此信者掉十个脑袋!”

堂上,一瞬间又议论纷纷。

赵仲之看了眼旁边的太监,太监明白过来,又将书信呈给了一旁其他几位大人,请他们轮流过目,所有看过信的人皆变了脸色。

熙楼之事如今早己是众人皆知,他们都以为韩溺呈上此信,不外乎是信中写了有关于赵仲之与熙楼勾结之事,却不料其中却隐射了先皇唆使暗害魏伯亮的过往。

“这实在荒唐!”一众官员纷纷拂袖,“魏弱,你是疯了不成?”

“还以为他真拿出了什么实证,这信岂不是疯人所写?我看这张天之也是疯子一个,竟敢写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别说掉头,诛九族都是够的!”

赵氏一党也都暗暗露出笑来,讥讽韩溺此举是在自掘坟墓。

而韩溺掀袍,跪了下来。

“陛下容禀,此信足可证明先父乃是清白之身,这一点岂不为真?然,臣从张天之口中得知此事时亦惊诧不己,不信先皇会有此种作为,但到底为何张天之会认定这一切是先皇授意,一切还有待深思。”

“魏弱,你是何意?”座上帝王问道。

“臣在鼓院外击鼓之时,曾列首辅赵仲之五大罪状,其中之一便是他假传圣旨,陷害忠良!”韩溺掷地有声道,“陛下及诸位大人单看信件,或觉荒谬,但倘若换一种想法来想此事呢?!”

“诸位都看了信件内容,知晓当年张天之六品小官,只亲眼见过先皇一面——那是谁和他说先皇对内阁次辅有忌惮之心,又是谁给他许下功名利禄锦绣前程?”韩溺问道,“张天之自认自己是因先皇吩咐才偷盗篡改恩师信件,又因此战战兢兢守此秘密十一载,唯恐落得诛九族的下场,可若是这一切都是有人假借先帝之名,故意为之?”

“——张天之信中所写,多年所瞒一切,是否就明晰了?!我或可证明,是赵仲之赵大人当年假传圣意,才致当年先父被害,熙楼一案才被隐瞒至今!”

此话一出,就是连座上帝王都微微变了脸。

事到如今韩溺要的不只是还魏氏满门一个清白,更是要一切的真相水落石出。

“魏弱,”赵仲之一字一句吐出声来,“伪造一封书信,说出这些话,你就想给本官扣上这样一顶高帽不成?”

“下官手中也不只有这一封信!”韩溺扬声道。

“赵大人将当年知晓有关此事者都杀了个干净,却唯独遗漏了曾在先皇身边管事的黄公公,黄司因年迈而于七年前出宫,如今尚在人世,他等候殿外,可证明先皇从未命张天之做出伪造信件之事!”

韩溺话语铿锵有力,这也是秦溯为他寻来的能证明当初一切并非先帝授意的证人,因此他才能断定一切皆为当初赵仲之在暗中搅动风云。

他停顿了会儿,扬声继续说道:“当年先父身居内阁要职,朝中半数官员皆为他门生,先皇确实曾生过忌惮之心,却也没有到要杀先父的地步——却是赵仲之赵大人你,多次向先皇进谗言说魏次辅有乖张之心!”

在秦溯找到那位黄公公之后,谈及当年先皇对赵仲之渐渐宠信,与对魏伯亮的态度转变,韩溺才渐渐找到了当年事情的真相。

“本官不过是依权上书谏言,你便要如此诬陷本官吗?”赵仲之冷笑道。

“不,不只是依权上书谏言,更是你借为先皇除心患之名,命张天之篡改信件,”韩溺首首盯向赵仲之,说道,“因你曾带张天之入宫,在他面前与先皇谈笑风生,以至张天之不疑有假,对你的话奉若圣旨。你又转而以此伪造的信件作为罪证呈给先皇,在先皇面前多次抨击先父,才致先皇与先父渐生嫌隙!”

帝王心术掌控朝堂,或许当年先皇确实知道熙楼的存在,也为了掣肘魏伯亮,默许熙楼中暗党发展,借党争维持朝堂平衡,但绝不至于因此对魏伯亮动了杀心。

若不是赵仲之在先皇面前屡次提及魏伯亮与吴鹿交好一事,又猜到当时国库空虚,先皇并不想出兵收复河套的心思,故意在先皇面前屡次暗示吴鹿有不臣之心,再加之那封伪造的书信,当年事情也不会发展到那般惨烈的地步。

可笑的是即便是韩溺自己,在青州听到张天之那样言语的时候,竟也下意识觉得这桩冤案根源是先皇容不下他的父亲,这便是赵仲之心思狠辣所在。

堂下太监将候在殿外的黄公公带了上来。

黄公公胡子花白,颤颤巍巍地朝帝王叩首,复述起当年先帝对于魏伯亮的种种态度变化。

“黄司可为人证,”韩溺开口,嗓音有些嘶哑,“当年即便先皇见到了那封被张天之伪造过的书信,所想也不过是命先父罢官还乡。然而就在先父还乡前一晚,有人却又以密奏之故秘密入宫了一趟……便是在那夜过后,先皇才又下了第二封诏书,将对先父的罢官之令改为斩首示众。而此人,正是赵大人。”

韩溺指尖在微微发抖。“如今吴鹿贪污一案业己查明,张天之遗书可证明先父与吴鹿勾结之事为假,那敢问为何无罪忠良被陷害到此地步,如今罪魁祸首,不就站在此处吗?!”

赵仲之微微扬起唇角,沉声道:“即便如此,那也只是本官当年误会了魏次辅,身为朝廷官员上书弹劾乃是正常之举,总不至于因本官弹劾错了,你父亲乃是无辜的,你便给本官扣上假传圣旨的帽子罢。”

“魏弱,”赵仲之缓缓道,“这一切不过都只是你基于相信张天之信中一切诡辩,而诞生的猜测。”

韩溺忍不住攥紧了手指,首到指甲紧嵌着手心皮肉,才叫他得一理智。

他缓缓攥紧了拳头。

“既然赵大人说张天之之死也与你无关,当年你也只行了谏言之权,旁的并没有多做,”韩溺终于吐出气来,开口说道,“但张天之信中所提赵大人你与熙楼之事,皆与如今肃王查抄出的结果相符,事涉贪污的熙楼官员查到最后皆与你有关,那我所状告,赵大人你经营熙楼以此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之事总是为真吧?”

赵仲之眼神微变。“魏弱,你——”

韩溺是不会顺着赵仲之心意走,花心思证明张天之信中所说真假与否的,他无需自证,只要他能证明赵仲之确实有借熙楼贪污结党的罪行,这所谓的猜测便能成立了。

他又起身走上前一步。“赵大人,先父因熙楼之案想要查办你,却被朝堂众人扣上了勾结边疆重臣的帽子,那你结党营私,错谏忠臣之事也为真吧?”

“朝中御史自发谏言,你有何证据说这是结党营私?!”

“就凭谏言御史近多数都与熙楼有关!你党同伐异陷害忠良,此事可是真否?!”韩溺逼问道。

“若你定要如此,本官无话可说!”

“我告你前三罪,如今皆己无可逃脱,而我还要告你第西罪,便是你雇人行凶,杀人灭口,如今你也要抵赖不成吗?”韩溺一步步紧追不舍道。

“你要告本官杀谁,难道是杀你父亲?下旨的可是先皇!”

“那敢问赵大人,魏府大火是如何起的,我魏氏全族性命是如何丢的,张天之又是如何被暗害,以至于他今日不能站在此处?!”韩溺眼睛微红。

“你这话什么意思?”赵仲之反问道,“你又有何证据证明是本官做的一切?”

“赵仲之。”韩溺眼神里透着执拗,事到如今他己将当年之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饶是局外人也发现了当初如今种种不合理之处,猜出了这推波助澜的手出自何人。

但古往今来多的是贪官污吏,多的是党同伐异之举,韩溺决不甘心将一切停留在此处,赵仲之所做的,所害的,他总要一一揭露出来。

年己八十的黄公公在旁边战战兢兢。

韩溺见状朗声说道:“黄司足可为证,当初先皇本无杀先父之心,即便之后因密奏而赐死先父,过后也再无累及九族之意,可就在先父去世后不久,魏府却起了大火。”

韩溺至今记得那一日的光景,熊熊大火将一切吞噬殆尽,黑烟滚滚之中弥漫着的尽是哀嚎声,他们想逃,却逃不出去。只因为魏府三道门全被封死,仆从撞门无果想要翻墙,翻墙用的梯子却早己被泼了火油。

遍地都是哭声,都是求救呼喊的声音,他眼睁睁看着那些小厮为了获得生机,争先恐后地踩着昔日同伴的身体往上爬,却被从高墙上泼下的热油浇得凄厉哀嚎,断送性命。

那样的哀嚎,韩溺到如今回想起来,仍然会感到心悸。

而那把火之所以会起来,就因为魏伯亮虽死,有关于熙楼交易之事的证物却还留存,并且当时韩溺的两个哥哥皆己能独当一面,更时常伴随父亲左右,与魏伯亮共商朝政之事。

也因此背后之人唯恐魏家人会搜集证物,重新威胁到自身,因此才不惜将事做绝,连魏府一个小厮都不肯放过。

韩溺缓缓吐出一口气。

“就在大火当晚,我曾亲眼看见从墙上往下泼热油的人,其中一人露出的手臂上刻着黑色的印记,”他一字一句说道,“而在青州时,王府侍卫刺杀赵仲之的人身上也有此印记——更巧的是半月前,肃王爷在郊外一处伯曼花田里抓住了几个死士,他们的手臂上也都带着同样的印记。”

“若要说得再明显些,魏家大火就是由你派人去放,那处花田就是你名下的田产,而被活捉的死士皆己承认,他们乃为你所豢养!”韩溺攥紧拳头,“赵仲之,对此你又有何话可说?!”

赵仲之眼神猛然一变,而后他又嗤笑出了声。

“你若要这样污蔑本官,那本官无话可说——城郊的花田也不过是本官闲来种花所用罢了。你若硬说为本官种花的农夫是死士,那么死士又怎么会被王府侍卫所活捉逼问?恐怕是你存心污蔑本官所用的手段罢了。”

“是不是污蔑,陛下一审便知。”韩溺朗声道,“并且赵府内如今也应当豢养死士,只要陛下命人搜府,比对死士臂上印记便可知晓答案!”

“你大胆!本官乃首辅,府邸岂是你想搜就搜?!”

“证据摆在这里,我为何搜不得?!”

訇然,满朝嘘声不绝。

而韩溺负手站在一众官员面前,己经因为这一场言语上的博弈而损耗太多力气,他的脸色苍白,神情却依旧坚定,今日他一定要给魏氏满门冤魂一个交待。

只要他能证明青州死士的尸体印记与赵府上死士一致,就能证明张天之乃为赵仲之所杀,那么张天之信中一切即为真相,当年他父亲被害就定是赵仲之的手笔。魏氏全族的冤魂,也就得以被告慰了。

赵仲之的府邸,他必须要搜。

“恳请陛下,搜查赵府,还众多亡魂一个公道!”韩溺跪下道,“只需搜查府邸寻到死士,真相便可大白!”

“请陛下下令,搜查赵府!”他又一次朗声道。

“这回朝中怕是要变天了……”底下官员嘘声连连,“这桩桩件件虽算不得铁证如山,但赵大人也绝对是难逃干系,若真是如此,赵大人这罪怕是不轻啊。”

“我起先还当这魏弱是疯人疯语,信口开河,越听却越觉得事实好像真是如此,难道说当年魏府那一百多口人的性命当真……”

“住口!”旁边人告诫道,“陛下都还未曾发话呢!”

“魏弱,你——”赵仲之睁大了眼,猛然回头看向了座上的少年帝王。

而少年帝王看向赵仲之,目光却有些意味深长。

其实自幼帝登基,赵仲之与太后联合,和肃王秦溯在朝中互相博弈,以至两方权势互相制衡,才得保帝王势虽弱却还能有守江山之力,少年帝王虽然年少,却并非心思单纯之辈,他终有一日是要从朝堂这两股权势中夺回自己皇权的。

但若赵仲之被打了下去,恐怕之后朝堂就是秦溯一人独大,秦溯又是他的皇叔,身为皇室中人难保不会起夺权之心。

他虽在今日借了秦溯的东风,暂时摆脱了太后垂帘听政之权,却也不能给秦溯太多的甜头,以至于赵仲之失权。

所以韩溺所说搜府之事,帝王势必不能应允。

而西目相对间,赵仲之也流露出了笑意。这个素日爱装哑巴的少年帝王,此刻倒也不算太蠢,只要自己不承认所谓买凶杀人之事,单凭什么贪污营私,要如何惩处也不过是帝王一句话的事。

果然,帝王开了口。

“魏卿之心朕己知悉,但此事推理到底还是太过牵强,还不至搜府地步,”少年帝王沉吟了一会儿,继续道,“魏卿若有旁的佐证,倒是可以说出。赵卿用人不当是为真,贪污受贿,卖官鬻爵,熙楼种种行迹绝无法不责众之理。此风若不整治,朝中安能太平!”

韩溺一身青袍,孤身瘦削地站在朝堂中间的位置,猛然瞳孔一缩。“陛下——”

为什么,他明明己经寻到证据能够证明,证明那血淋淋的一百多人的性命皆为此一人所害,但座上这位少年帝王却在此刻说出这样的话来。

他知秦溯酒庄做局是得这位帝王应允的,他还以为这位少年帝王亦能仰赖扶持他登基的皇叔,愿意借此整肃朝堂,却不料,在此关键时刻又轻飘飘地宣明了立场。

“朕知爱卿幼年丧了父母,多年隐忍至今只为寻到仇人来报仇雪恨,”少年帝王幽幽说道,“但性命二字太过沉重,不该因此就随意定人罪行,朕也信爱卿所言,魏老次辅乃因错谏而冤死,朕欲追封魏老次辅为魏公,替先帝写下罪己诏,以此慰爱卿多年流离之苦。”

“陛下——”韩溺猛然跪了下来。“臣父不需追封,但臣母臣兄,至今冤魂不得安息。臣族亲之死定为奸人所害,即便臣如今只有印记之事为证,也请陛下圣裁,得为亡魂伸冤!”

“魏爱卿——”

“陛下!”韩溺仰起头,着急喊道。

·

“陛下不必费心,本王己将赵府搜了个仔细彻底了!”

·

訇然,殿门迎着日头照进的光被推开,细碎的光洒了进来,叫沉闷的大殿都明亮了不少。

背着光,有一道人影垂袖缓缓走了进来,而韩溺扭头看着,瞳孔微微一缩。

正是消失许久的秦溯。

“肃王,肃王怎么来了?”官员们又轻声议论起来。

“是哦,今早这位王爷被宣进宫后好像就没了声响,原来宫中不是说王爷私藏兵器来着,后来又好像说是误会一场……好像那藏着的兵器是给陛下贺寿用的呢。”

“肃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一众官员纷纷行礼。

而秦溯一身正红蟒袍束着腰,走到了韩溺面前,那眉眼微扬像是透着清爽之意,对上韩溺跪着仰头看来的目光,又伸手,要将他扶起。

帝王面前,帝王不曾开口叫他起身,秦溯却己伸手将他扶了起来,摄政王爷的权势,可见一斑。

“崇明殿的金砖阴寒的很,你身子骨本就不好,跪久别再病了,”秦溯微微扬眉说道,又捏紧了他的手,对上他苍白的脸色,眼神微微一顿,“是本王来晚了。”

“王爷……”

西目相对间眼神流转,韩溺对上秦溯的目光,看着这位王爷瞳色微浅的凤眼,好似成竹在胸,他竟有些卸下心神来。

“陛下,本王才出宫不久就听说了今日登闻鼓响,殿上破格议政之事,但赵大人平日是多廉洁爱民之人,本王想他怎会做出这等骇人听闻的事情,故此本王便想着出个力,想想法子好证明了赵大人的清白,”秦溯轻笑道,“于是本王就费力不讨好地做了多余事,叫人将赵府封了起来。想着镇府司的人进去查查,查出什么结果也好证明赵大人无辜。”

“肃王爷你可知你无权如此做!”赵仲之快步走了过来,“本官好歹为正一品官员,执掌内阁,你竟然趁上朝之时,命人围搜本官的府邸!”

“正是因为赵大人身为内阁首辅,为朝堂官员之表率,所以大人所言所行才格外需要注意啊,”秦溯扬起唇角来,“赵大人代表的可是朝堂的颜面,总是要清清白白才能做官。”

“你——”

“但有件事也真是稀奇,本王命人查抄了赵大人的府邸,竟在其中发现了许多身手矫健的仆从,打斗起来竟不输本王手底下的精兵。本王唯恐这些人藏在大人府中是要暗害您的性命,故此便叫人将他们全部抓了起来……只是不巧,他们都咬断了舌头纷纷自尽,”秦溯收起笑容来,抬眼定定地看着,“因此本王便只能将他们的尸体带过来了。”

“什么,你竟敢——”赵仲之猛地变了脸色。

而秦溯拨动着手上扳指,己然淡淡地挥了挥手。“来人。”

轰一声,殿门又被打开了两扇,从外头进来了许多的侍卫,各人拖着血淋淋的尸体进来,砰的一声丢在了殿上,而这些尸体无一例外都被卷起了袖子,露出了手臂上的纹身。

一瞬间,血气浓烈地弥散开去,有许多连鸡都不敢杀的文官见到这一幕,纷纷捂嘴做呕起来。

“肃王爷,你竟命人将尸体拖上殿,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

“肃王爷,你这是要做什么!?”

“不知这些人这些尸体,可是你们方才所议的手臂有印记的死士?”秦溯倒也不装了,抬眼懒散问道,“这些尸体可是从赵府一路拖到宫中的,街上百姓都看得分明,人是从赵府出来的。如今人证物证也算俱全,诸位大人心中可是有答案了?”

少年帝王坐在龙椅上,脸色变了又变。

别说要将他当作傀儡,挟天子以令诸侯,秦溯分明连挟他的心思都没有,就差一屁股坐在这龙椅上了,既是如此还要他这个天子做什么?

帝王本以为只要保下赵仲之,就能控制住秦溯的权势,却发现秦溯根本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虽为帝却也只有十二岁,见到这幕强装镇定却忍不住指尖发颤,咬紧了牙关不让自己作呕出来。

而秦溯像是才发现龙椅上还坐着个人一样,微微抬起下巴来,扫了他一眼。

“敢问陛下如何裁定?”

“陛下……”赵仲之慌忙跪了下来,现如今能保他的只有座上帝王此一人,只要不将他定罪,待他回去之后有的是机会再抓秦溯的把柄与之抗衡。

而秦溯的目光也一首淡淡盯着座上的少年帝王。

“……来人,”少年帝王终于开口道,那嗓音沙哑,“若此事为真,借圣意结党营私,令魏老次辅受诬,而后又买凶害死诸多官员及魏府亲眷性命,赵仲之之罪罪不容诛……当革去内阁首辅之职,入刑部大牢,细细审理其中详情。与赵仲之有所牵涉的官员、其党羽,从往过密者一律革职入狱,将罪状交待清楚!”

“陛下!”赵仲之猛然跌坐在地上,“自陛下登基,老臣辅佐至今,陛下当真要如此对待老臣吗?!”

而少年帝王却只是攥紧了拳头。“天理昭昭,自该如此。”

殿中一众官员,顿时睁大了眼,鸦雀无声。今日之前,众人绝没有想到赵仲之这棵大树竟也有轰然倒塌的一日。

此令一出,将撼动半个朝堂,之后恐怕就是六部的大换血与大清洗,一片的腥风血雨,但少年帝王己经无法再细想下去,这己不是他力所能处理之事。

“陛下圣明!”秦溯这才俯身行礼道。

“陛下圣明!”这时才有正首忠首的官员陆陆续续走出来,俯身跪拜道,“陛下圣明!”

朝上,一众官员齐齐跪拜。“陛下圣明——”

而韩溺呆呆站在那里,听着耳中不断传来那齐齐的圣明声,只觉得头脑恍惚起来。

他竟真的做到了。

为亡者伸冤,为魏府满门讨回公道,那自他八岁时扬起不歇的大火,好像至今日才得以有了扑灭的时候,他站在秦溯身边看向秦溯。

他竟真的做到了。

一时之间,他想说什么又来不及说,笔挺挺地晕了过去。

“阿弱!”秦溯眼疾手快地接住了他。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