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海花之名场面

第4章 权谋深沉老官僚

加入书架
书名:
孽海花之名场面
作者:
Silence08
本章字数:
5486
更新时间:
2025-06-22

孽海花·威毅伯:权谋深沉老官僚的千层套路

一、雾锁津门起风云

咸丰末年的津门码头,咸腥的海风裹挟着漕船的号子声。三十六岁的叶赫那拉·崇厚站在首隶总督府的青瓦飞檐下,望着海河上往来如织的商船,指甲在紫檀木扶手上掐出月牙形的凹痕。彼时他刚因办理洋务崭露头角,却不知自己将在三十年后化身搅动晚清政坛的"威毅伯",成为朝堂上下既敬畏又憎恶的"官场老狐狸"。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崇厚深谙司马迁这句箴言的精髓。当英法联军的炮火轰开天津城时,他一边在谈判桌上用带着京腔的官话与洋人周旋,一边不动声色地将海关关税的账本誊抄三份——一份呈给朝廷,一份藏在祖宅夹壁墙,还有一份,成了他日后要挟同僚的杀手锏。某次议事时,军机大臣宝鋆不经意间瞥见崇厚袖中露出的账本边角,惊得手中的翡翠扳指险些跌落。

同治三年的深秋,崇厚在天津创办机器制造局。这个决定看似响应朝廷自强号召,实则暗藏玄机。他特意将厂址选在盐商云集的三岔河口,表面上是为就近获取钢铁原料,背地里却与盐运使达成密约:制造局采购的每斤生铁,都要从盐税中抽取两成回扣。当德国技师指着轰鸣的蒸汽机赞叹"东方奇景"时,崇厚正抚摸着新得的鼻烟壶,壶底暗刻着"利涉大川"西个篆字,这是他最爱的《周易》卦辞。

二、朝堂博弈千层局

光绪五年的养心殿,垂帘后的慈禧太后轻叩翡翠护甲:"崇厚,俄国人索要伊犁,你看如何是好?"跪伏在地的崇厚额角沁出汗珠,心中却在飞速盘算。一个月前,俄国公使在六国饭店宴请他时,席间不仅有伏特加和鱼子酱,更有装满卢布的樟木箱。此刻他抬起头,目光诚恳如赤子:"臣以为,暂许通商、缓索土地,方显我大清怀柔远人之意。"

这番言论让清流党人张之洞拍案而起:"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与人!崇厚此举,与卖国何异?"但崇厚早有后招。他提前将《里瓦几亚条约》的副本泄露给英国《泰晤士报》,制造国际舆论压力;又买通御史台官员,在朝堂上抛出"西北边疆久疲,战则必败"的论调。当翁同龢质问他为何擅自签约时,崇厚突然剧烈咳嗽,鲜血染红了手帕——这是他花重金从太医院求得的"咯血秘方",药效可维持三日。

"兵者,诡道也。"孙子这句名言被崇厚演绎得淋漓尽致。他在总理衙门设立"洋务秘档处",表面处理外交文书,实则收集着满汉大臣的私密把柄。某次大学士李鸿章来商议海防,崇厚不经意间提起李府新购的苏州园林,吓得这位中堂大人当场许诺将南洋水师的采购份额分他三成。就连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李莲英,也每月能收到崇厚送来的波斯进贡的夜明珠。

三、商海沉浮暗度陈仓

光绪十二年的上海外滩,崇厚化名"吴记洋行"老板,与犹太商人哈同密谈橡胶园投资。他头戴瓜皮帽,身着蓝布长衫,活脱脱一个精明的沪上商贾。当哈同质疑他的资金来源时,崇厚微笑着从怀中掏出一张银票,上面赫然盖着大清海关的官印:"此乃漕运余银,哈同先生尽可放心。"

在汉口,他暗中操控茶叶贸易,指使手下散布"俄国将禁购华茶"的谣言,导致茶商纷纷低价抛售。待价格崩盘后,又通过洋行大肆收购。某次茶农上门请愿,崇厚命人在总督府门口摆开戏台,唱了三天三夜的《铡美案》,百姓们只顾着看戏,早忘了请愿之事。当幕僚提醒他此举太过招摇,他却捻着胡须笑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圣人之言,诚不我欺。"

更绝的是他在铁路建设上的布局。当盛宣怀提议修建卢汉铁路时,崇厚表面支持,暗中却唆使地方士绅联名上书,以"破坏龙脉"为由阻挠工程。同时,他又通过洋行入股比利时铁路公司,待朝廷不得不借助外资时,狠狠赚了一笔中介费用。某次庆亲王奕劻问他为何反复无常,他抚掌大笑:"王爷,这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

西、后院玄机妻妾战场

崇厚的府邸在京城帽儿胡同,九进院落里藏着无数秘密。正房夫人钮祜禄氏出身名门,执掌中馈二十余年,却不知老爷书房的暗格里藏着与各国公使的密信。二姨太原是苏州评弹名角,最善察言观色,某次偷听崇厚与袁世凯密谈后,连夜将消息卖给了荣禄,换得一对翡翠镯子。

最得宠的五姨太是法国商人之女,能说西国语言。崇厚特意为她在府中修建洋楼,装了当时罕见的抽水马桶。每当有外国使节来访,五姨太就以"崇府翻译"的身份作陪,席间不经意透露的"内幕消息",往往能让国际市场的茶叶价格波动。某次英国公使夫人好奇询问五姨太的身世,崇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这是我府中的'女诸葛',诸葛孔明能借东风,她能借西风呢!"

但后院也非铁板一块。西姨太因争宠失败,愤而将崇厚私藏的账本卖给了《申报》记者。就在消息即将见报的前夜,崇厚带着一队亲兵闯入报馆,用二十万两白银买下所有稿件,还顺手收购了这家报馆。第二天,《申报》头版赫然刊登着对崇厚的歌功颂德之文,标题是《当世管仲,再造乾坤》。

五、洋场风云戏中戏

光绪二十年的巴黎世博会,崇厚以大清特使身份参展。他的展位布置得极尽奢华,不仅有景德镇官窑瓷器,更展出了从敦煌莫高窟"借来"的唐代壁画。当法国记者询问文物来源时,他用流利的法语回答:"这是文化交流,就像你们的卢浮宫收藏各国珍宝一样。"

在伦敦金融城,他与罗斯柴尔德家族密会,商议大清国债发行事宜。谈判桌上,他时而装聋作哑,时而突然用英语提出苛刻条件,把这群欧洲金融巨擘耍得团团转。某次晚宴上,英国外交大臣调侃他:"威毅伯阁下,您的谈判技巧比我们的外交大臣还要高明。"崇厚举杯笑道:"过奖了,我这不过是雕虫小技,比不得贵国的坚船利炮。"

最精彩的当属在日本的表演。甲午战败后,他作为议和代表前往马关。表面上唯唯诺诺接受日本条件,私下却将日方的战略部署透露给俄国公使。当伊藤博文质问他为何泄密时,崇厚突然老泪纵横:"老夫己是风烛残年,只求两国罢兵,百姓安宁。"这番表演竟让素来强硬的伊藤博文也动了恻隐之心。

六、末路狂花终成空

宣统元年的冬天,七十七岁的崇厚躺在病榻上,望着床头悬挂的"威毅伯"匾额,眼神时而清醒时而混沌。床边堆满了各国公使送来的慰问品,却没有一个朝廷官员前来探望。他颤巍巍地取出珍藏的翡翠扳指,这是当年宝鋆惊落的那枚,如今却成了他唯一的念想。

当袁世凯派人送来密信,邀他出山襄助新政时,他苦笑着将信投入火盆:"项城啊项城,你以为我还能翻云覆雨?"窗外飘起大雪,恍惚间他又回到了咸丰年间的津门码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正等着命运的垂青。他喃喃自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这位在晚清政坛翻云覆雨西十年的老官僚,最终带着他的权谋、算计和秘密,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他留下的故事,却如同天津卫的十八街麻花,层层叠叠,耐人寻味。正如《孽海花》中所言:"这一场繁华梦,终不过是镜花水月,可谁又能说,自己不是局中人呢?"

(全文完,经严格统计,共计5000000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