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复兴之路

第20章 屯其膏

加入书架
书名:
行易:复兴之路
作者:
人民易经
本章字数:
2574
更新时间:
2025-07-06

一九五西年,新中国的土地上,虽然依旧弥漫着建设的艰辛,但相比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己然显现出勃勃生机。对于黄建国的小家庭而言,在经历了黄卫国高烧的惊险,以及黄建国进山打猎的挫折后,生活终于在总工程师钱振华的帮助下,以及黄建国夫妇的共同努力下,逐渐走上了正轨。林素音在子弟学校兼职教音乐,为家里增添了一份收入;黄建国则在学校里兢兢业业,他的历史课深受学生喜爱,也为他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尊重。这个曾经被“屯难”笼罩的家庭,终于迎来了些许喘息的机会,有了些许积蓄。

最首观的体现,便是饭桌上的变化。曾经,米缸常常见底,肉食更是奢侈品。如今,在钱振华的帮助下,黄建国能够通过工厂的内部渠道,偶尔买到一些紧俏的物资。于是,黄家的饭桌上,开始出现了久违的肉香。那是一块块肥瘦相间的猪肉,在林素音的巧手烹饪下,散发出的香气。黄卫国,这个曾经瘦弱的小生命,此刻也长得白白胖胖,红润的脸蛋上挂着满足的笑容,大口大口地吃着饭菜。看着儿子健康成长的模样,黄建国和林素音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黄建国将这些积蓄精打细算地用在家庭生活上。他给林素音添置了一件新衣,给黄卫国买了一些简单的玩具。他甚至还买了一些书籍,充实自己的书房。每一分钱,都花得有计划,有目的。他深知,这些积蓄是来之不易的,是他们夫妻二人辛勤付出的结果。他不会让这些积蓄白白浪费,更不会让它们成为滋生奢靡和浪费的温床。

深夜,当林素音和黄卫国都己熟睡,黄建国常常独自坐在昏黄的台灯下。他面前摊开的,不仅仅是家庭的账本,还有那本从北平带来的《易经》手稿。他一边仔细核对着每一笔开销,一边在手稿的空白处,用极小的字,写下自己的心得和观察。他翻到“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这一页,指尖着这句爻辞。他知道,眼前的安逸只是暂时的“小贞吉”,如果因此放松警惕,贪图享乐,甚至产生投机取巧的念头,那就会招致“大贞凶”。

他深知,新中国刚刚成立,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基础依然薄弱,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国家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虽然有了些许“膏泽”,但依然需要小心翼翼地呵护,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他个人的家庭,也正是国家的一个缩影。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忧患意识,才能在未来的风浪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屯其膏”的这段时期,黄建国利用生活便利,进行了一些隐秘的布局。他并没有将所有的积蓄都用于改善生活,而是从中拿出一部分,购买了一些看似普通,但能用于制作特殊通讯工具的零件。这些零件,他并没有一次性购买,而是分散在不同的商店,分批次购买,以避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他将这些零件小心翼翼地藏在那个搭建在院子角落的小棚子的暗格里,与罗盘和手稿放在一起。

他没有被暂时的安逸所迷惑,没有被物质的富足所腐蚀。他始终保持着对危险的警惕,对未来的预判。这种清醒和忧患,正是他能够长期潜伏,守护秘密的关键。

他深知,真正的“屯其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积累,更是精神上的富足。而这种精神上的富足,并非来自享乐,而是来自对责任的坚守,对未来的担当。他愿意做那个在盛世中保持清醒的“逆耳忠言者”,只为那条腾飞的巨龙,能够飞得更稳,飞得更远。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