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第二十一章:葛根生机

加入书架
书名:
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作者:
来点榴莲
本章字数:
6302
更新时间:
2025-07-07

靠山村公审的肃杀之气尚未完全散去,另一种更深沉的焦虑便开始在村中蔓延。姜家小院里,赵秀兰日夜守在儿子炕前,熬红的眼睛里交织着希望与疲惫。姜山依旧昏迷,但呼吸绵长了些许,偶尔在昏沉中发出几声模糊的呓语,让赵秀兰的心一次次揪紧又松开。华大夫每日必来,诊脉、换药、调整方子。那株救命的野山参,每次只用刀尖刮下一点点参末,混入温补气血的汤药中喂服下去,如同在油尽灯枯的灯芯上,极其吝啬地添着珍贵的灯油。

“脉象渐稳,元气有凝聚之象。”华大夫又一次诊脉后,对眼巴巴望着他的赵秀兰和倚在门框的姜大柱说道,“只是脏腑受震非轻,断臂之伤更是耗损根本,需得静养百日,辅以汤药徐徐图之,方有望恢复几分力气。切不可再劳心劳力。” 他的话,给姜家带来一丝慰藉,却也像沉重的枷锁——姜山这个顶梁柱,短时间内是彻底指望不上了。

姜大柱佝偻着背,咳嗽着,眼中是深不见底的愁苦。他看看炕上重伤的儿子,看看憔悴的妻子,再看看两个半大却不得不扛起更多活计、累得小脸发白的姜石姜林,最后目光落在角落里沉默的岁岁身上。春耕的时令,像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每一个靠山村人的心。姜家的地,还荒在那里。

“爹,娘,别愁,”姜石抹了把脸上的汗,刚从地里回来,手上磨出了水泡,“我和林子能行!明天再去翻一亩!”

“对!我们力气大着呢!”姜林也梗着脖子,声音却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

赵秀兰看着两个儿子,心疼得说不出话。两个半大孩子,能翻多少地?翻出来的地,又拿什么下种?

就在这愁云惨淡之际,岁岁轻轻拉了拉华大夫的衣角。她仰着小脸,清澈的眸子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亮光:“华爷爷,您……您能跟我去趟溪边吗?”

华大夫低头,对上岁岁那双异常沉静的眼睛。这孩子,从发现山参到昨夜对峙王金花,都透着一股远超年龄的敏锐和韧劲。他心中微动,点了点头。

溪水潺潺,依旧清冽。两岸被运走肥泥的地方,的土壤和嶙峋的石头。岁岁像只灵巧的小鹿,循着昨日那丝若有若无的草木清香,在溪边的草丛和石缝间仔细搜寻。她的鼻翼微微翕动,顶级味觉赋予她的嗅觉,如同最精密的探测器,过滤着空气中混杂的泥土、水汽、腐烂落叶的气息,捕捉着那一缕独特的存在。

华大夫跟在后面,目光带着探究。他也在观察西周的植物,但并未发现特别之处。

突然,岁岁在一处背阴、藤蔓相对茂密的石坡前停了下来。她蹲下身,小手指着石缝间几株攀爬的藤本植物:“华爷爷,您看!是它!”

华大夫凝目看去。那是几株常见的藤蔓,叶片呈掌状,三裂,叶背有细细的白绒毛,藤茎粗壮,表皮带着点褐色。藤蔓爬满了小石坡,根茎深扎在石缝的泥土里。他认得,这是山里常见的一种植物,村民们偶尔会挖它的根,但那根块又硬又柴,纤维粗得塞牙,煮很久也难以下咽,味道还发苦发涩,灾年实在没吃的了才有人挖来勉强充饥,大家都叫它“柴根”或“苦葛藤”,不是什么稀罕物。

“岁岁,你说的是这‘苦葛藤’?”华大夫有些疑惑,“此物根块倒是能饱腹,但极其难吃,且食多易腹胀不适,并非良物。”

“不是的,华爷爷!”岁岁用力摇头,小脸上带着笃定,“您闻闻!它根的味道,和我昨天闻到的清香很像!而且……”她努力回忆着脑海中模糊的知识碎片,“我记得……它的根,处理好了,可以很好吃!还能……还能磨成粉,像面粉一样!”

“磨成粉?像面粉?”华大夫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惊讶。他从未听过这种说法。他蹲下身,仔细端详那藤蔓,又用手小心地拨开藤蔓根部的浮土,露出下面一小截深褐色、纺锤形、表皮粗糙的块根。他凑近闻了闻,一股淡淡的、带着泥土腥气的草木清香钻入鼻腔,确实比寻常苦葛藤根的味道要清新许多,但离“好吃”似乎还差得远。

“岁岁,你确定?”华大夫看向岁岁,神色凝重。这孩子屡次展现出不凡,由不得他不重视。

岁岁用力点头:“华爷爷,我们挖一点回去试试好不好?我有办法让它变好吃!” 她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那是对新发现的渴望,更是对给家里带来一丝希望的执着。

华大夫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好。老夫也想看看,这‘柴根’如何能变作美食。” 他亲自动手,用随身的小药锄,小心地挖出几块大小不一的块根。块根入手沉甸甸的,表皮沾满泥土,其貌不扬。

回到姜家,岁岁立刻成了小指挥家。

“二哥三哥!帮我打一大桶清水来!”

“娘!烧一锅开水!”

“华爷爷,您有干净的石头吗?最好大一点平一点的!”

在众人疑惑又带着一丝期待的目光中,岁岁开始了她的“魔法”。她将挖回来的块根仔细清洗干净泥土,露出深褐色的表皮。然后用一把小刀(在华大夫指导下小心使用),费力地削去粗糙的外皮。去皮后的块根呈现出雪白的肉质,但质地看起来依然很硬。

接着,岁岁将削好的白色根块放入石臼中,让姜石用洗净的石头用力捶打、捣碎!咚咚的捶打声在院子里响起。坚硬的根块在反复捶打下,渐渐变成了絮状的白色纤维。

“岁岁,这……这能行吗?”赵秀兰看着那一团白絮,难以想象这能变成“面粉”。

“娘,别急!”岁岁将捣烂的白色纤维倒入装满清水的大木桶里,用木棍不停地搅拌、揉搓。很快,清水变得浑浊乳白,而水底沉淀下许多粗糙的渣滓。

“看!渣滓沉下去了!”岁岁眼睛发亮,“把上面的白水倒进锅里煮!”

姜林依言将浑浊的白水舀进赵秀兰烧开水的锅里。随着灶火的加热,锅里的白水开始翻滚,渐渐变得浓稠、透明,最后竟凝结成了半透明的、胶冻状的糊糊!一股淡淡的、清甜的、混合着草木气息的香气,在厨房里弥漫开来!

“好……好香!”姜石使劲吸了吸鼻子,这味道和他印象中苦葛藤根的苦涩完全不同!

“这……这是刚才那柴根变的?”赵秀兰也惊呆了。

连华大夫都凑近锅边,看着那晶莹的胶冻,眼中异彩连连:“凝膏?竟有如此变化?”

岁岁用小勺舀了一点凉下来的胶冻,小心翼翼地吹了吹,送到华大夫嘴边:“华爷爷,您尝尝?”

华大夫迟疑了一下,还是张开了口。胶冻入口微凉,滑滑的,几乎无需咀嚼就化开了,一股极其纯净、清淡微甜的味道在舌尖弥漫,带着雨后山林般的清新感,毫无预想中的苦涩!口感清爽怡人!

“妙!妙啊!”华大夫忍不住赞叹出声,“清甜爽口,毫无异味!此物……此物绝非寻常‘柴根’!”

岁岁自己也尝了一口,顶级味觉瞬间给出了更精准的反馈:淀粉含量极高!口感纯净!有微弱的回甘!她兴奋地跳起来:“华爷爷,这个可以吃!很好吃!它叫……叫葛根!它晒干了磨成粉,就是葛粉!能冲水喝,能当糊糊吃,还能和别的粉混在一起做饼子!比野菜好吃多了!而且……它长得快!溪边好多好多呢!”

“葛根……葛粉……”华大夫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看着锅里晶莹的胶冻,又看看岁岁那张因兴奋而泛红的小脸,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这孩子,不仅有着逆天的气运和敏锐的感知,竟还通晓这等化腐朽为神奇的法门!这葛根若真如她所言,易生长、产量高、能加工成如此美味易食的粉状物……这简首是灾年救命的瑰宝!其价值,虽不如野山参贵重,却更接地气,更普惠众生!

“秀兰,大柱!”华大夫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激动,“快!把李婶子、张婶子、赵老憨他们都叫来!岁岁……找到了咱们靠山村春耕之外,另一条活命的路!”

消息像长了翅膀。当李婶子、张寡妇、赵老憨等人挤在姜家灶房,看着锅里晶莹的葛冻,亲口尝到那清甜爽滑的滋味,又听岁岁磕磕绊绊却充满信心地讲解如何挖根、去皮、捶打、沉淀、煮制成粉时,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那是一种在绝境中看到微光的、充满希望的光芒!

“老天爷!这……这真是那溪边的苦葛藤变的?”

“甜丝丝的!一点不苦!还管饱!”

“岁岁丫头!你真是咱们村的福星啊!”

“快!还等什么!去挖啊!溪边多得是!”

希望,如同星星之火,瞬间点燃了靠山村沉闷的天空。这一次,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看得见、摸得着、吃得进嘴里的实实在在的生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