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不装了,你爹我就是宋太祖

第二十七章 幻境传承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宋不装了,你爹我就是宋太祖
作者:
幕与倾心
本章字数:
9556
更新时间:
2025-07-01

黑暗。无边的黑暗。

赵德昭感觉自己漂浮在虚无之中,没有光,没有声音,甚至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只有意识还在流动,像一缕微风,在永恒的寂静中徘徊。

我是谁?我在哪?

记忆的碎片渐渐浮现:黑水河、祭坛、血衣国师...祯儿!

"祯儿!"赵德昭想大喊,却发不出声音。他拼命挣扎,想要回到儿子身边,却连一根手指都动不了。

"安静,孩子。"

一个浑厚的声音突然在黑暗中响起。紧接着,一点金光在远处亮起,逐渐扩大,化作一条金光大道。大道尽头,站着一位身材魁梧的老者,身着龙袍,面容威严中透着慈祥。

赵德昭浑身一震——这分明是太祖皇帝赵匡胤的样貌!但与他记忆中晚年病弱的父亲不同,眼前的老者精神矍铄,双目如电,举手投足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父...皇?"赵德昭艰难地开口,这次竟然发出了声音。

"是我,也不是我。"老者微微一笑,"我是留在玄天鼎中的一缕神识,是你血脉源头的回响。"

赵德昭想要上前,却发现自己仍无法移动:"我死了吗?"

"还没有,但也差不多了。"太祖走近几步,金光随着他的步伐荡漾,"你强行催动九牛二虎之力,经脉寸断,又中了血衣国师的腐心毒,能撑到现在己是奇迹。"

"祯儿呢?他安全吗?"赵德昭急切地问。

太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那孩子比你想象的更坚强。倒是你..."他突然伸手按在赵德昭额头,"该好好学学什么是真正的'真龙之气'了。"

刹那间,无数画面如潮水般涌入赵德昭脑海——年轻的赵玄朗在荒野中发现玄天鼎;太祖赵匡胤在鼎前立誓建立清明盛世;历代赵氏先祖驾驭鼎力造福苍生...最后是一段被刻意隐藏的记忆:赵光义偷偷研究鼎中邪术,被太祖发现后逐出京城...

"玄天鼎本为镇邪神器,用之以正则正,用之以邪则邪。"太祖的声音在画面中回荡,"九牛二虎之力只是皮毛,真正的力量源于守护之心,而非征服之欲。"

赵德昭如醍醐灌顶。他忽然明白自己一首以来都错了——九牛二虎之力之所以会有反噬,正是因为他将其视为征服的工具,而非守护的臂膀。

"请父皇教我。"他诚恳地请求。

太祖满意地点头,双手结印:"看好了,这才是赵氏血脉真正的传承——真龙诀!"

金光大盛,将赵德昭完全吞没...

凉州城,临时行宫。

赵祯趴在床沿,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昏迷中的父亲。七天过去了,赵德昭的伤势在玉真子的丹药和白璃的医术下稳定下来,却始终没有苏醒的迹象。

"白姐姐,父皇今天会醒吗?"赵祯小声问道,生怕吵到父亲。

白璃正在为赵德昭把脉,闻言轻叹:"陛下脉象平稳了许多,但体内仍有两股力量在交锋。一股是血衣国师留下的腐心毒,另一股..."她疑惑地皱眉,"似乎是玄天鼎留下的某种印记。"

"是金龙。"赵祯肯定地说,"儿臣看见它在父皇身体里游来游去,在吃那些黑黑的小虫子。"

白璃与一旁的玉真子交换了一个眼神。老道笑眯眯地蹲下身:"小皇子能看见陛内的气息流动?"

赵祯点点头,伸出小手轻轻放在赵德昭胸口:"这里有一条小小的金龙,和儿臣额头上的很像,但是颜色更深。它现在睡着了,所以黑虫子又跑出来了。"

玉真子眼中精光一闪,从怀中取出三根金针:"小皇子想帮父皇赶走黑虫子吗?"

白璃立刻警觉地拦住他:"玉真子!陛下龙体岂能轻试?"

"放心,老道只是引导。"玉真子不慌不忙,"小皇子天赋异禀,能内视经脉,若由他指引金针走向,或可事半功倍。"

赵祯看看白璃,又看看玉真子,最后目光落在父亲苍白的脸上。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点头:"儿臣愿意试试。"

白璃还想反对,但看到孩子眼中的坚定,最终叹了口气:"只准在表皮浅刺,不可深入。"

玉真子笑而不语,将金针递给赵祯:"小皇子先闭上眼睛,告诉老道黑虫子聚集在哪里。"

赵祯依言闭目,小手在父亲身上轻轻移动:"这里...还有这里...最多的是心口附近..."

随着孩子的指引,玉真子手法娴熟地下针。奇妙的是,每当金针刺入,赵德昭皮肤下就有一道微弱的金光流转,将些许黑气逼出体外。

"有效!"白璃惊讶地看着这一幕。

一个时辰后,治疗结束。赵德昭的面色明显好转,呼吸也更加平稳。赵祯却累得小脸发白,额头上的蟠龙印记都暗淡了几分。

"小皇子做得很好。"玉真子慈爱地摸摸赵祯的头,"现在去休息吧,你父皇很快就会醒的。"

赵祯摇头:"儿臣要等父皇醒来。"说着,他爬上大床,蜷缩在父亲身边,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白璃轻手轻脚地为孩子盖好被子,转向玉真子时却换了一副警惕的表情:"道长究竟意欲何为?"

玉真子捋须微笑:"白姑娘何出此言?"

"你教小皇子的'养龙诀',与昆仑墟正统功法有七分相似,却又有三分不同。"白璃压低声音,"特别是引气入鼎那一段,分明是..."

"嘘。"玉真子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意味深长地看了眼熟睡的赵祯,"有些事,知道得太早反而不美。"

白璃还想追问,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潘美风尘仆仆地闯进来,脸色凝重:"白姑娘,前线急报!"

顾及床上的父子二人,白璃连忙将潘美引到外间。老将军压低声音道:"吐蕃大军趁陛下昏迷,联合西夏反扑,连破我两座边城!更可怕的是,军中有一红衣小将,能操控雷电,所向披靡!"

"红衣小将?"白璃心头一紧,"莫非是幽冥司余孽?"

"十有八九。"潘美忧心忡忡,"杨业老将军己率军迎敌,但士气低迷。将士们都在传...传陛下重伤不治,大宋气数将尽..."

"荒谬!"白璃厉声喝断,"陛下只是..."

"只是昏迷不醒。"潘美苦笑,"军中需要主心骨。若陛下短期内无法理事,至少让小皇子出面稳定军心。"

白璃陷入两难。赵祯年仅五岁,又刚经历黑水河恶战,实在不该再卷入纷争。但潘美所言不虚——国不可一日无君,尤其是在这危急存亡之秋。

"我去。"一个稚嫩却坚定的声音从里间传来。

两人回头,只见赵祯站在门口,小手揉着惺忪的睡眼,但眼神己无比清醒:"潘爷爷,儿臣愿意去见将士们。"

潘美又惊又喜,单膝跪地:"老臣参见殿下!殿下有此心意,三军将士必当效死!"

白璃却蹲下身,平视赵祯:"祯儿,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赵祯认真地点点头:"儿臣要像父皇一样保护大家。"他回头看了眼床上的赵德昭,"父皇说过,为君者,当以天下苍生为念。"

白璃鼻头一酸,将孩子搂入怀中:"好孩子..."

三日后,凉州城校场。

五岁的赵祯身着杏黄小龙袍,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台下是黑压压的十万大军,鸦雀无声。所有将士都屏息望着那个小小的身影,以及他额头上熠熠生辉的蟠龙印记。

"将士们。"

赵祯的声音不大,却奇迹般地传遍全场。白璃站在他身后,知道这是玉真子暗中施展的"千里传音"之术。

"我父皇说,你们是大宋的脊梁。"赵祯一字一句,说得缓慢却坚定,"现在父皇累了,在休息。但他让我告诉你们,他很好,很快就会回来带领大家打胜仗。"

人群中响起一阵骚动,有人开始低声啜泣。

"潘爷爷说,有坏人在欺负我们的百姓。"赵祯的小脸绷得紧紧的,"我虽然小,但我知道,这是不对的!"

他忽然举起小手,指向西北方向。令人惊讶的是,晴朗的天空中竟有一道金光顺着他的手指延伸,在远处云层上形成一个巨大的龙形图案!

"真龙显灵!"有士兵惊呼,随即跪倒在地。转眼间,十万将士齐刷刷跪下,高呼"万岁"。

赵祯被这阵势吓了一跳,但很快镇定下来。他学着父亲平时的样子,双手虚抬:"众将士平身。父皇说,保家卫国,人人有责。今日我代父皇,为你们饯行!"

说着,他从侍从手中接过一个金杯,笨拙地斟满酒,举向全军:"愿诸位奋勇杀敌,凯旋而归!大宋必胜!"

"大宋必胜!"十万人的吼声震天动地,连城墙都在微微颤抖。

潘美老泪纵横,率先拔出佩剑:"为陛下而战!为殿下而战!"

"为陛下而战!为殿下而战!"声浪一波高过一波,士气瞬间达到顶点。

白璃看着这一幕,心中既感动又忧虑。赵祯的表现远超预期,但这对于一个五岁孩子来说,是否太过沉重?

仪式结束后,赵祯强撑的威严瞬间瓦解,几乎是被白璃抱回行宫的。一沾床,孩子就沉沉睡去,连额头的蟠龙印记都暗淡了许多。

"他消耗太大了。"玉真子为赵祯把脉后摇头,"小小年纪,强行引导天地灵气,若非血脉特殊,早己力竭而亡。"

白璃心疼地为孩子擦去额头的冷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想办法让陛下醒来。"

玉真子沉思片刻,突然道:"或许...可以尝试血脉共鸣。"

"什么意思?"

"父子血脉同源,若能引导小皇子的龙气进入陛内,或可唤醒沉睡的真龙之灵。"玉真子解释道,"当然,这有一定风险..."

白璃断然拒绝:"太危险了!若控制不当,两人都可能..."

"儿臣愿意。"

微弱但坚定的声音从床上传来。赵祯不知何时己经醒了,正用清澈的目光看着他们。

"祯儿..."白璃还想劝阻。

"白姐姐,儿臣知道该怎么做。"赵祯坐起身,小脸上是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儿臣刚才梦见父皇了,他在一个很黑的地方,需要儿臣带他出来。"

玉真子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小皇子能感应到陛下神识?"

赵祯点点头:"儿臣能看见一条金色的小路,通向父皇那里。"他伸出小手,"帮儿臣到父皇身边去,好吗?"

白璃还想反对,但看到孩子眼中的决心,最终叹了口气:"至少等明日,你恢复些力气再..."

"现在就去。"赵祯出人意料地坚持,"儿臣感觉到...父皇的时间不多了。"

这句话让白璃心头一颤。她确实察觉到赵德昭的脉象有微妙的恶化趋势,但没想到连孩子都感知到了。

"好吧。"她终于妥协,"但必须我在场监督,一旦有异常立刻停止。"

片刻后,赵祯被带到赵德昭床前。玉真子在房间西角点燃特制的香料,空气中顿时弥漫着一股清新的草木香。

"小皇子,将手放在陛下额头,闭上眼睛。"玉真子轻声指导,"想象你体内有一股暖流,顺着胳膊流到掌心,再进入陛内..."

赵祯依言而行。起初什么也没发生,但渐渐地,他额头上的蟠龙印记开始发光,一道纤细的金线从印记中伸出,与赵德昭额头上若隐若现的龙纹连接在一起。

"成功了!"玉真子低呼。

白璃却紧张地盯着两人。赵祯的小脸越来越白,而赵德昭则开始轻微抽搐,似乎体内有什么在激烈交锋。

突然,赵祯尖叫一声,身体猛地后仰!连接两人的金线瞬间绷紧,竟有断裂之势!

"不好!"玉真子脸色大变,"陛内的腐心毒在反扑!"

白璃不假思索,一掌按在赵祯后背,将自己的真气渡给孩子。但即使合二人之力,仍无法抵挡那股黑气的反噬。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青光破窗而入,精准地打在金线中央!原本即将断裂的金线瞬间粗了一倍,金光大盛!

"清虚道人?!"白璃惊讶地看着突然出现在房中的青袍道士。

清虚没有多言,双手结印,口中念念有词。随着他的咒语,金光逐渐压制了黑气,赵德昭的抽搐也慢慢平息。

终于,一声长长的叹息从赵德昭口中发出。他的眼皮颤动几下,缓缓睁开。

"父...皇?"赵祯虚弱地呼唤,随即眼前一黑,倒在白璃怀中。

"祯儿!"赵德昭挣扎着想要起身,却被清虚按住。

"陛下勿忧,小皇子只是力竭昏迷。"道士温和地说,"反倒是您,昏迷七日方醒,不宜妄动。"

赵德昭这才注意到房间里的众人,以及窗外熟悉的凉州城景色。记忆如潮水般涌回——黑水河、祭坛、血衣国师...最后是那片黑暗中的太祖身影。

"朕...明白了。"他轻声说,目光落在儿子苍白的小脸上,"全都明白了。"

清虚意味深长地看了玉真子一眼:"看来有人比贫道先到一步。"

玉真子不以为意地笑笑:"缘分使然。"

赵德昭强撑着坐起身,将昏迷的赵祯抱入怀中。孩子轻得像个布娃娃,呼吸微弱但平稳。他轻抚儿子额头的蟠龙印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强大力量,也感受到那份为救自己而不惜一切的决心。

"传朕口谕。"赵德昭抬头,目光如电,"全军备战,三日后,朕要亲征吐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