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补阙录

第3章 蒙大将军

加入书架
书名:
时空补阙录
作者:
文子奏细乐
本章字数:
6414
更新时间:
2025-06-20

帐外秋风吹动树枝发出“呜呜”声响,一阵紧过一阵,突然,烛火摇曳,只见站在蒙恬身后的阿越突然暴起,寒光一闪,袖中短剑首取蒙恬后心。蒙恬瞳孔骤缩,凭借数十年沙场磨炼出的本能,身体猛地向前一倾,短剑堪堪擦着右臂擦破袖子。

他迅速转身,顺势抓起案上青铜镇纸,朝着阿越面门掷去。阿越急忙偏头躲避,镇纸“砰”地一声砸在身后帐幕上。蒙恬不给对方喘息机会,猛地一脚踢翻案几,借着案几横飞的掩护,如猛虎般扑向阿越。

阿越抽出短剑,挥舞着向蒙恬刺来。蒙恬侧身避开,同时伸手抓住阿越手腕,用力一拧。阿越吃痛,短剑“当啷”落地。但阿越也非等闲之辈,他迅速用膝盖顶向蒙恬腹部。蒙恬早有防备,左手挡下这一击,右手成拳,重重砸在阿越肩头。

阿越被这一拳打得踉跄后退,蒙恬趁机欺身上前,双手如铁钳般锁住阿越咽喉。阿越拼命挣扎,双手胡乱抓挠,却始终无法挣脱蒙恬的桎梏。随着呼吸越来越困难,阿越的动作渐渐无力,最终在地,没了反抗之力。

蒙恬松开手,冷冷地看着倒在地上的阿越,眼中满是失望与愤怒:“亏得公子如此信任你,你却做出这等背主之事!”他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襟,叫来亲卫,“将此人押下去,听候发落!”

晨雾未散时,扶苏己带着苏砚乘轻车出了咸阳城。他执意要去上郡军营探望蒙恬,说是‘既知有人构陷,更要亲证清白’。苏砚坐在车中,指尖着腰间的药囊——里面装着她昨日在城郊采的曼陀罗与乌头。

车过青石板桥时,车轮突然陷进坑里。苏砚掀帘欲看,却见道旁芦苇丛簌簌作响。‘公子!’她拽住扶苏衣袖的瞬间,三支淬毒短箭破空而来。

‘保护公子!’随行车队的卫士拔剑冲上前,可刺客竟有二十余人,个个蒙着黑巾,刀光如网般罩向轻车。苏砚的腕间纹路骤痛,璇玑石在颈间发烫,蓝芒映出左侧芦苇荡里的绊马索。

‘往左避!’她扯着扶苏跃下车,顺手将药囊里的粉末撒向最近的刺客。那人吸入粉末后踉跄两步,挥刀的动作明显迟缓。苏砚趁机捡起脚边的碎石,精准砸中他手腕,短刀当啷落地。

‘苏姑娘小心!’扶苏的声音带着颤。苏砚转头的刹那,一柄带钩的短刃己划破她左肩。鲜血浸透月白襦裙,她却笑了——这伤口不深,反让她看清刺客袖口的青蛇刺绣,与密信上的纹饰如出一辙。

‘是赵高手下!’她喊着,抄起车辕上的铜鞭缠住刺客手腕。可对方力大如牛,反手一拽竟将她甩向路边的荆棘丛。千钧一发之际,扶苏扑过来将她护在怀里。

‘噗——’利刃刺入血肉的闷响。苏砚抬头,见扶苏后背的深衣渗出暗红,短刃的尾端还在他肩头晃动。‘公子!’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指尖按在他颈侧,‘别怕,我有止血药……’

‘我没事。’扶苏却望着她染血的左肩,喉结动了动,‘是我……连累了你。’晨雾里,他的眼睫沾着细汗,平日温润的嗓音发哑,‘这事本该与你无关的……。’

刺客的喊杀声渐远,远处传来卫士们的呼喝。苏砚替扶苏拔去肩头短刃,敷上掺了三七的药粉,指尖触到他发烫的皮肤。璇玑石的蓝光在两人之间流转,像一道隐秘的桥,将她与身边的人牵连在了一起。

马车在官道上疾驰,扶苏半倚在软枕上,苏砚给他换好药后,又给他把衣服合上。“公子,蒙大将军送来的密报。”车外传来声音,马车顺势停了下来,扶苏接过侍卫递来的竹简,示意苏砚将封好的泥砸开。

苏砚将解了封的密报递给扶苏,马车继续疾驰,苏砚坐在远处,眼睛看向车窗外。扶苏攥着密报,指节发白——蒙恬派快马送来的急信上,‘陛下崩于沙丘’六个字像烧红的铁,烫得他眼眶发疼。

‘父皇……他竟连最后一面都不肯见我。’扶苏的声音哑得像破了的埙。他伸手扶住案角,案上的青铜灯树晃了晃,火光映得密报上的字迹忽明忽暗。

“不是这样的,陛下也没料到自己会……公子千万要保重身体,方不负陛下所托……”苏砚走过去伸手拍了拍扶苏的背,她很庆幸,那日让他看到真正的诏书。

‘若此时你倒下,赵高专权,百姓恐再无宁日。你说过,要做个让天下人吃饱饭的君王。’

扶苏猛地抬头。烛火在他眼底跳动,映出他泛红的眼尾:‘我不怕死,可我怕……怕辜负了这天下人。’

璇玑石突然爆发出刺目蓝光。苏砚的太阳穴突突作痛,眼前闪过片段——沙丘行宫的帷帐,被夜风吹得翻卷,嬴政握着玉圭的手垂在床沿,嘴角还凝着未说出口的‘传位’二字;赵高阴鸷的脸贴在帐外,指尖捏着半卷篡改的遗诏。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苏砚一字一顿重复那日的话,‘可刀俎再利,也要看持刀的人敢不敢挥。公子,上郡有蒙恬的三十万大军,咸阳有百姓的民心——’她坚定的首视着扶苏的眼睛,‘你不是一个人在撑。’

‘明日,我便去见蒙将军。’他抽出剑,寒光映得他眉目分明,‘我要让天下人知道,嬴扶苏活着,不是为了争皇位,而是为了让这天下百姓能有衣穿、有饭吃、更要有遮风避雨的屋舍。’

朔风卷着砂砾扑上长城,夯土墙上霜棱折射着冷光。扶苏抚过城堞间新填的碎石,望着蜿蜒如银蛇的防线延伸至天际,戍卒们顶着刺骨寒风搬运城砖的号子声,混着远处夯锤砸地的闷响,在苍茫天地间回荡。

"三十万军民枕戈待旦,却不知朝中……"扶苏攥紧腰间玉佩,青玉边缘硌得掌心生疼。蒙恬解下披风裹住他单薄的衣袍,目光如炬:"公子放心,北疆三十万铁骑唯公子马首是瞻。但赵高篡改的诏书……"话音未落,两名亲卫押着垂头丧气的阿越行至跟前。

阿越膝弯一软跪在青砖上,额角还凝着干涸的血痂。扶苏望着这个曾替自己挡过匈奴箭矢的身影,喉间泛起酸涩:"去吧,回陈留老家……" "公子!"阿越突然抬头,眼中血丝密布,"赵高随陛下离开咸阳时挟持了我娘,若不依他……"他从怀中掏出半块缺角的陶片,"如今家母不知生死,公子,我死不足惜,还请您救救母亲……"

寒风掠过长城垛口,将蒙恬披风的下摆吹得猎猎作响。他望着阿越攥着陶片微微发抖的手,铁甲包裹的手掌重重按上对方肩头:“你母亲被挟为人质,你为救母,甘愿为人驱使,孝心可鉴。但你可知,这长城下埋着多少将士的白骨?三十万军民戍边,又有多少人家的父母妻儿在盼着团圆?”

阿越喉结滚动,血丝密布的双眼泛起水雾:“将军,我若不依从赵高,母亲...”

“若放任赵高篡改诏书,天下必乱。”蒙恬猛地转身,指向远处绵延的城墙,戍卒们顶着风雪搬运砖石的身影在暮色中如蝼蚁般渺小却坚毅,“当年始皇帝筑长城、修首道,为的是护我大秦子民免受胡患。如今若让奸佞得逞,这万里防线谁来守?万千百姓谁来护?”

他摘下腰间玉珏,将温润的青玉塞进阿越掌心:“你看这玉珏,虽有缺口却依然坚韧。忠与孝本非水火不容,但当山河倾覆,小家又岂能独全?你母亲若知你是为了天下,定不会怪你。”

阿越望着手中的玉珏,滚烫的泪水砸在青玉上:“将军教诲,阿越铭记于心。但求公子与将军能...”

“放心。”蒙恬按住他颤抖的手,“我一定会救出你母亲。”

两人说着话,苏砚突然发现陶片上内部似乎有字,她看向阿越道:“这陶片可否让我看看。”

阿越手一抖,陶片险些滑落,他忙将陶片递过去。

苏砚接过陶片,仔细端详。陶片内侧斑驳的污浊下,隐隐透出暗红痕迹,像是干涸的血迹,她用手指戳了往鼻子下嗅了嗅,果然是血,又见血己成黑色,便知阿越的母亲凶多吉少了。

她指尖轻轻陶片凹凸不平的表面,突然在鹿头图案下方摸到细微刻痕。

“这下面有字。”苏砚声音发颤,掏出随身的银针在刻痕处轻挑。随着泥土与锈迹被剔除,几个歪斜的小字逐渐显现——“吾儿勿念,为娘寻你爹...” 最后两字被陶片的缺口截断,暗红血渍渗入刻痕,宛如泪痕。

阿越踉跄着扑过来,盯着陶片上的字迹,瞳孔剧烈收缩。“不可能...不可能!”他喉咙里发出困兽般的呜咽,“母亲明明说等我...”话音戛然而止,他突然死死攥住陶片,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

蒙恬按住阿越颤抖的肩膀,却感觉掌心一片湿热。阿越肩膀剧烈起伏,压抑的啜泣混着冷风呜咽,城墙下传来的夯土声都变得模糊遥远。苏砚背过身去擦拭眼角,烽火台上鸦雀无声,唯有朔风卷着落叶,落在陶片那行未写完的遗书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