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关键节点

第二章 黑色九月:慕尼黑的背叛

加入书架
书名:
二战关键节点
作者:
黄小峰
本章字数:
4516
更新时间:
2025-06-21

1938年9月29日,慕尼黑的秋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柯尼斯广场的穹顶。 Neville Chamberlain 站在酒店阳台上,望着街道上稀稀拉拉的人群,他的手指无意识地着那把标志性的黑色雨伞手柄。副官威尔逊少校递来一份文件:"首相阁下,这是捷克斯洛伐克代表马萨里克博士的最新电报,他请求立即参与会议。"

张伯伦转过身,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不耐烦:"告诉马萨里克先生,西国会议正在讨论欧洲的未来。至于捷克斯洛伐克...他们的代表明天早上可以来领取会议结果。"他的语气平静,仿佛在谈论一桩普通的商业交易。

与此同时,在慕尼黑会议的会场内,Edouard Daladier 正用手帕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这位法国总理盯着会议桌对面的希特勒,后者正用匕首般的目光扫视着众人。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手中的雪茄腾起袅袅青烟,他的外交部长齐亚诺伯爵轻声说:"达拉第先生,您看起来不太舒服,要不要来点白兰地?"

"谢谢,不用了。"达拉第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想起今早收到的军方报告:法军只有17个师做好了战斗准备,而德国在西线部署了45个师。"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和平。"他喃喃自语,更像是在说服自己。

希特勒突然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餐具和文件跳起老高:"先生们,我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苏台德地区必须在10月1日前划归德国,否则...我将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他的声音如雷霆般轰鸣,会议室里的水晶吊灯随之轻颤。

张伯伦放下手中的茶杯,瓷器与银勺碰撞出清脆的声响:"元首阁下,我们理解您的诉求。但至少需要给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一点时间..."

"没时间了!"希特勒打断道,他的副官赫斯适时地递上一份地图,"这是德军的进攻计划,一旦启动,将如秋风扫落叶般踏平波西米亚!"地图展开,红色箭头如毒蛇般指向布拉格。

墨索里尼突然咳嗽一声,打破了紧张的沉默:"或许我们可以折中一下,比如分阶段占领苏台德地区?"他的提议让张伯伦眼中一亮,达拉第则迅速与法国驻德大使库隆德交换了一个眼神。

"分阶段?"希特勒眯起眼睛,嘴角却露出一丝冷笑,"可以。但必须在10月10日前完成全部交割。另外,捷克军队必须撤出苏台德,由德国国防军接管。"

张伯伦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快速记录着:"我想我们可以接受这个方案。达拉第先生,您觉得呢?"

达拉第感到喉咙发干,他想起三天前在巴黎与军方高层的会议,甘末林将军曾警告:"如果现在开战,我们将失去至少50万士兵。"他深吸一口气:"法国政府...同意元首的提议。"

深夜的慕尼黑,雨点敲打在玻璃窗上的声音愈发急促。捷克斯洛伐克驻德公使马斯特尼被紧急召到德国外交部,接待他的是国务秘书威兹萨克。"这是会议的最终决议。"威兹萨克推过一份文件,上面赫然盖着英法德意西国的印章,"苏台德地区将在10天内划归德国,贵国政府必须配合撤军。"

马斯特尼的手指在文件上颤抖:"这是侵略!我们拒绝接受!"

威兹萨克耸耸肩:"很遗憾。但如果贵国拒绝,希特勒元首将认为这是宣战信号。而英法两国...恐怕不会为了布拉格而流血。"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怜悯,仿佛在谈论一个即将溺毙的人。

与此同时,在希特勒下榻的别墅里,一场秘密宴会正在进行。墨索里尼举起酒杯:"祝贺您,阿道夫,这是您外交史上的又一次胜利。"

希特勒一饮而尽,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整个欧洲都将明白,任何阻挡德意志战车的人都将粉身碎骨。"他转向齐亚诺,"感谢您的父亲在关键时刻的支持,意大利永远是我们最可靠的盟友。"

齐亚诺微笑着点头,心中却想起今早收到的密报:意大利军队只有20%的装备达到现代化标准。但这些话他只能埋在心底。

9月30日清晨,张伯伦在慕尼黑机场登上飞往伦敦的专机。他小心翼翼地从西装内袋里掏出一张纸,那是希特勒刚刚签署的《英德宣言》,上面写着"我们决心用协商的办法解决任何有关我们两国的问题"。随行的《泰晤士报》记者问道:"首相阁下,您认为这意味着什么?"

张伯伦展开那张纸,对着镜头露出自信的微笑:"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人群中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只有角落里一位年轻的外交武官低声对同伴说:"这不是和平,而是一张空头支票。"

在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坐在办公室里,听着收音机里张伯伦的讲话。他的国防部长克里门特·叶拉贝克将军愤然说道:"我们有35个师,足以在边境抵挡德军!只要英法肯支援..."

"支援?"贝奈斯苦笑着摇头,"昨天晚上,法国大使己经明确告诉我,他们不会为我们而战。"他转向窗外,布拉格城堡的尖顶在阴云中若隐若现,"我们被出卖了,将军。现在只能尽量减少损失。"

当天下午,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发表声明,接受《慕尼黑协定》。消息传到苏台德地区,纳粹组织立即举行庆祝游行,褐衫军在街上肆意殴打反对者。而在伦敦,张伯伦在首相府阳台上向人群挥舞着《英德宣言》,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好样的, Neville!""和平万岁!"

然而,在唐宁街10号的内阁会议室里,海军大臣丘吉尔面色凝重:"我们刚刚完成了一次最彻底的投降...不要以为这是和平,这只是战争前的喘息。"他的话被淹没在掌声中,只有少数人投来忧虑的目光。

慕尼黑的秋雨仍在继续,这场雨冲刷着欧洲的良知,却冲不走即将到来的战火。当张伯伦在欢呼声中走下讲台时,没有人注意到远处天空中隐约的乌云——那是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正在加速运转的预兆。而捷克斯洛伐克,这个中欧的民主国家,己经成为绥靖政策祭坛上的第一块祭品。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