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古代,小爷带你征服世界!

第 六十七章 阻力

加入书架
书名:
到了古代,小爷带你征服世界!
作者:
凤裟一
本章字数:
5072
更新时间:
2025-07-01

京城风云与嘉佑革新

王良对此早有预料,他态度异常强硬。

在朝会上面对质疑,掷地有声:“祖制?祖制若真能保我大周万世太平,又何来今日之积贫积弱、边患频仍?‘与民争利’?朕争的是那些蛀空国库、鱼肉百姓的硕鼠之利!争的是那些兼并土地、隐匿赋税的豪强之利!此利,争得正当!争得必须!新政关乎国运,势在必行!阻挠新政者,便是阻挠大周中兴,便是朕的敌人!勿谓言之不预!”

皇帝的强硬态度,加上刚刚结束的肃贪风暴的余威,以及杨烈掌握的军队、周严掌握的监察和高安那无孔不入的靖安司的震慑,使得反对的声浪被暂时压制了下去。新政在争议与阻力中,如同蹒跚学步的婴儿,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

嘉佑元年冬,第一场雪落下时,京城似乎恢复了平静。

张琰一党的覆灭让朝堂空气为之一新,各项新政在强力推动下艰难起步。

靖安司提举衙门,设立在皇城西南角一处不起眼但戒备森严的院落内。

高安(钱安)很快展现出他惊人的能力。他以觅影宗的班底为核心,迅速搭建起框架,将触角伸向京城各个角落乃至地方州县。

官员的言行、市井的流言、邻国的动向……各种情报被分门别类,源源不断地送入皇宫,摆上王良的案头。高安仿佛天生就属于这个位置,如鱼得水。

萧破统领的禁军精锐“神策营”开始换装新式轻甲,操练新阵型,士气高昂。

聂欢在枢密院和军器监两头奔波,他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冷静的头脑,在整军和新武器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器监的匠坊内,炉火日夜不息,按照王良提出的思路(如燧发枪原理、开花弹构想)进行的秘密试验,虽然进展缓慢且失败频频,但代表着未来的方向。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首先跳出来的是地方上的反弹。周严派往江南试点推行“一条鞭法”(清查田亩、合并赋役)的官员,遭遇了当地豪强士绅的联合抵制。

他们煽动不明真相的农户闹事,污蔑朝廷官员“借机加税”、“抢夺民田”,甚至发生了小规模的暴力冲突。

消息传回京城,守旧派官员趁机发难,弹劾周严“举措失当,激起民变”。

其次,漕运改革也遇到了巨大阻力,原有的漕运利益集团虽遭重创,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新的漕运总督在清理蛀虫、整顿运务时,遭遇了各种软硬兼施的抵抗——漕船“意外”沉没、关键河道“莫名”淤塞、漕工被煽动罢工……效率不升反降,运往京师的漕粮出现短缺迹象。

但是相比这些明面上的阻碍之外,更棘手的是思想上的交锋。

王良在弘文馆接见并破格提拔了几位精通算学、格物(物理)的“杂学”人才,并有意在科举中提高实务比重,引发了以翰林院部分老学士为首的守旧文人的强烈不满。

他们联名上书,痛心疾首地指责皇帝“重术轻道”、“败坏圣学根基”,长此以往将导致“礼崩乐坏”,这种论调在士林中颇有市场。

这一日,御书房内。王良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章——有报告地方推行新政受阻的,有为豪强鸣冤叫屈的,有弹劾周严等改革派大臣的,更有长篇大论指责他离经叛道的——眉头紧锁。

“陛下,看来这‘嘉佑革新’,比诛杀耶律雄,还要艰难百倍啊!”侍立一旁的李芳轻声叹道。

王良揉了揉眉心,苦笑道:“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朕这是在与整个旧有的、盘根错节的体系作战!”

这时,高安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递上一份密报:“陛下,靖安司急报!”

王良展开一看,眼神骤然锐利。

密报有两部分内容:

1. 江南豪强抵制“一条鞭法”的背后,有原张琰余党(虽己被贬斥出京,但在地方仍有影响力)暗中串联、提供资金支持的痕迹。为首者,是致仕在家的原吏部侍郎陈望。

2. 漕运受阻事件中,发现了北晾细作活动的蛛丝马迹!似乎有人在刻意利用大周内部矛盾,制造混乱,延缓漕粮北运,意图在冬季给大周京城制造压力。

“好一个内外勾结!”王良将密报拍在桌上,眼中寒光闪烁,“陈望?跳梁小丑!还有北晾……耶律雄死了,他们还不消停!”

“陛下,”高安低声道,“北晾内乱之机尚未成熟,耶律洪基虽病重,但尚能掌控大局。此时他们派人搅局,一是报复耶律雄之仇,二是想给我大周制造麻烦,延缓我恢复国力。臣建议,对江南陈望之流,当施以雷霆手段,杀一儆百!对漕运之事,臣己加派人手,定要揪出幕后黑手!至于那些腐儒的聒噪……”高安嘴角露出一丝不屑,“陛下不必理会,交给周大人去辩经即可。关键还是实打实的成效,只要新政利国利民,时间会证明一切。”

王良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就按你说的办!高安,你亲自去一趟江南,拿着朕的密旨和这些证据,会同周严派去的钦差,给朕把陈望这条老狗,还有那些闹得最凶的豪强,连根拔起!该抓的抓,该杀的杀!记住,要快、要狠、要准!朕要让天下人看看,阻挠新政、勾结外敌的下场!漕运那边,也务必给朕查个水落石出!”

“臣遵旨!”

高安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躬身领命。这种在暗处操控、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任务,正是他最擅长的。

“还有,”王良叫住他,目光深沉,“北晾那边……盯紧点。耶律洪基的病,耶律明、耶律真、耶律光他们的动向,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报朕!我们等待的那个机会……或许不远了。”

“臣明白!”高安肃然应道。

高安领命而去,身影消失在门外。

王良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凛冽的寒风裹挟着雪花涌入,他望着窗外银装素裹的紫禁城,目光坚毅。

嘉佑革新的巨轮己经起航,前方是惊涛骇浪,是暗礁险滩,但他王良,己无退路。

大周内有蛀虫需清理,外有强敌需警惕,思想需革新,积弊需涤荡……这条路注定荆棘密布。

但他手握利剑(萧破的武力与军队改革),拥有暗影(高安的靖安司与情报),更怀揣着超越时代的见识和一颗振兴华夏的决心(聂欢的忠诚与王良自身的灵魂)。

“大风起兮云飞扬……”王良低声吟诵,手不自觉地握紧了腰间那柄曾刺穿耶律雄心脏的短匕匕鞘,“这大周的天,该彻底变一变了!朕的革新,才刚刚开始!”

御案之上,来自江南、漕运、边关、翰林院的奏报堆积如山,如同无声的战场。

而王良的目光,己穿透风雪,投向了更远的北境,投向了那个正在酝酿着风暴的北晾大都。

他知道,当靖安司的密报再次送达时,或许就是大周龙旗,真正北指的时刻!

而在此之前,他必须用铁腕与智慧,将大周这架古老的战车,彻底改造,驶向强盛之路!

嘉佑元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却也孕育着破土而出的力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