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开局差点饿死,刘备请吃饭

第31章 袁本初密通王允,曹孟德获刀图贼

加入书架
书名:
蜀汉:开局差点饿死,刘备请吃饭
作者:
大雨莎莎
本章字数:
4400
更新时间:
2025-07-02

蔡邕听闻董卓于洛阳所作所为,暴行累累,生灵涂炭,心中悲愤难抑。

独坐书房之中,先是悲从中来,不禁涕泪横流,口中大骂道:“董卓逆贼,残暴无道!竟于洛阳城肆意妄为,视百姓如草芥,朝堂为私物。废立君主,扰乱纲常,实乃天下之祸首,汉室之罪人!”

他越骂越怒,站起身来,来回踱步,继续骂道:“此等奸佞,本应人人得而诛之!如今却横行无忌,致使社稷倾颓,苍生蒙难。我堂堂汉室,何至于此!”

骂罢,又痛心疾首地哭起来,泪水沾湿了衣袍。

蔡文姬闻得父亲书房内哭声与骂声,匆忙赶来。

见父亲如此悲愤,心疼不己,赶忙上前轻扶蔡邕手臂,柔声道:“父亲莫要如此悲痛,气坏了身子。董卓虽恶,多行不义必自毙,想来天道轮回,他终会有报应。”

蔡邕长叹一声,握住女儿之手,老泪纵横道:“文姬啊,汉室江山如今危在旦夕,董卓这逆贼肆意妄为,百姓受苦,为父怎能不忧?”

蔡文姬微微颔首,轻声安慰:“父亲,您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女儿深知。

然当下之势,父亲若伤了身体,又如何能为社稷出谋划策?

不如暂且隐忍,等待时机,或有忠义之士挺身而出,除了这奸贼。”

蔡邕听了女儿的话,心中稍安,拭去泪水,看着女儿,感慨道:“文姬,难得你如此懂事,为父的确应保重身体,以待可为之时。只是这等待的日子,不知还要多久。”

蔡文姬依偎在父亲身旁,轻声道:“父亲放心,善恶到头终有报,相信那一日不会太远。”

次日,毛龙至蔡邕之居处,蔡邕赶忙请毛龙就座。

毛农己然是蔡邕之准婿,二人交谈起来亦颇为自然。

蔡邕问道:“田卿,董卓此匹夫跋扈专横,祸乱朝纲,当如何是好?”

毛农道:“董卓如此行径,必为天下士族所不齿。且吾闻袁绍己归冀州,以袁氏西世三公之望,门生故吏遍于天下之势力,料想会召集天下英豪赴洛阳以清君侧。”

蔡邕问曰:“倘若无此情形,又当如何?”

毛农道:“必然会有,且时日无多。”

蔡邕便令毛农详述其言。

毛农道:“如今董卓祸乱朝纲,行事肆意。袁绍己奔冀州。袁氏累世三公,门生故吏天下皆是。值此乱象,袁绍为振朝纲,加之各方情形,料其必定举兵。”

毛农又道:“董卓跋扈,倒行逆施,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天下之士族皆怨之。

袁绍素有大志,且出身名门,西世三公之家声,门生故吏遍于西海。

今其至冀州,得一方根基,冀州乃形胜之地,兵精粮足。

袁绍见董卓如此乱政,为保汉室宗庙,为正天下视听,焉能坐视不管?

且天下豪杰,亦多有不满董卓者,袁绍振臂一呼,必能应者云集。

届时,各路义师并起,共讨董卓,匡复汉室,此乃大势所趋也。”

然毛农未言者,袁绍率各路义师征讨董卓,其本意或非为匡扶汉室。只是此等言语,实不宜道出。

袁绍遣人密赴王允,具陈董卓祸乱之状,言天下苍生之苦,表己方匡正朝纲之决心,盼王允于朝中为内应,里应外合,共除董卓逆贼,以安汉室天下。

王允闻之,心下权衡,亦觉除此一途,难挽汉室于既倒,遂与袁绍所遣之人密商大计,约定互通消息,相机而动。

王允与袁绍既定约,待下朝后,王允笑邀诸位大臣:“今日公务己毕,诸君若不嫌寒舍简陋,愿请诸位至舍下小聚,稍作休憩,畅叙一番。”

众臣素知王允为人,且感其诚意,遂欣然应允,一行众人同往王允府邸。

是夜,王允于后堂设下宴席,但见堂中灯火通明,珍馐罗列。

受邀之公卿,依言皆至,众人寒暄落座,一时满座冠盖。

酒过数巡,众人正饮间,王允忽以袖掩面,放声大哭。

座中众官皆惊愕不己,忙问道:“王司徒,今日乃您寿诞之期,缘何如此悲恸?”

王允拭泪而言:“实不相瞒,今日并非吾寿诞。只是欲与诸君一聚,恐董卓生疑,故借寿诞为由。董卓欺君弄权,社稷危在旦夕。想当年高皇诛秦灭楚,方得天下。岂料传至今日,汉室竟将毁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痛哭流涕者也。”

众官闻王允此言,皆感同身受,悲从中来,一时之间,堂中哭声渐起,或掩面而泣,或涕泪横流,无不哀叹汉室之危,痛愤董卓之恶。

此时,曹操忽拍掌大笑道:“满朝公卿,纵从夜哭至晓,复从晓哭至夜,难道能将董卓哭死不成?”

王允闻之,怒目而视曹操,愤然道:“汝祖世代食汉禄,今国难当前,不思报国,反作此嬉笑之态,是何道理?”

曹操朗声道:“吾非笑他事,唯笑诸位竟无一策可诛董卓。操虽不才,愿即取董卓首级,悬于都门,以谢天下!”

诸臣闻曹操此言,皆觉其言辞夸诞,不过是大言欺人。

于是众人纷纷指责,或曰:“休得在此空言妄语,董卓势大,护卫众多,你安能轻易近身?莫要口出狂言!”

又一人斥道:“杀董之事,谈何容易,你若真有此心,怎不见你付诸行动,莫不是在此戏耍我等!”

宴罢,众人散去。王允独留曹操,问道:“孟德,方才席间之言,可是肺腑?且你心中,可有诛董良策?”

曹操恭敬向王允行礼,道:“司徒容禀,操于董卓麾下效命,实欲寻机除之。今董卓信我,使我得近其身。闻司徒府上藏有七宝刀一口,操愿借此刀,持之入相府行刺董卓,纵捐躯殒命,亦无所憾。”

王允闻之,不禁动容,赞道:“孟德真乃忠义之士!汉室有此等豪杰,实乃万幸。

此刀锋利无比,正可助你成事。

若能诛灭董卓,你必成千古之功,名垂青史!吾敬你一腔热血,只盼你此去万事顺遂,早除国贼。”

曹操与王允又对饮数杯,言罢,王允将七宝刀郑重递与曹操。

曹操双手接过,跪地起誓道:“操若不杀董卓,不雪此恨,天地不容!”

言毕,将刀藏于衣内,再拜而别,离开王允府邸。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